() 田文烈目前仍然在襄阳与吴佩孚纠缠不清,襄阳的战事打得远远没有孝感那么激烈,但是为了起到足够的牵制,田文烈同样是下了很大的功夫。袁世凯的特派专使来到第二师司令部与田文烈见面后,循环渐进的把话题转移到几个月前发生的郑州事变上面。田文烈这段时间一直为战事焦急,虽然他没有什么硬xìng指标要在襄阳打出什么效果,但之前孝感那么惨重的作战多多少少影响了第二师这边。
田文烈最担心的就是孝感那边会打得太惨烈,到后面不得不从其他部队抽调援军。如今他在襄阳这边并非是占据了优势,吴佩孚的部队与自己的第二师都是zhōng yāng军系统,兵力数量也相差无几,可一个进攻一个防守就把优劣之势拉开。如果在这个时候要抽调部队填补孝感那边,第二师肯定是自身难保。纵然现在孝感防线已经突破,可接下来进攻汉口,只怕第一兵团、第一师、第五师会有所不济。
正因为有这些担忧,对于袁世凯的特派专使莫名其妙来询问几个月前的郑州事变,田文烈不得不感到很奇怪,也很没有心思去理会这件事。
“事情都已经过去了,该汇报的,袁司令早先都已经汇报到běi jīng,你到底还想知道一些什么?”田文烈很不耐烦的说道。
特派专使自然是看出了田文烈的态度,他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是随便找了一些借口把这件事搪塞了过去。在襄阳也就逗留了一天,他便再次启程直接返回běi jīng。
返回到běi jīng之后,特派专使匆匆忙来到新华宫拜见了袁世凯,将他此行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全部做了汇报。他首先汇报的自然还是正儿八经的任务,包括说服张镇芳以及与袁肃相见之后旁敲侧击询问关于国体的立场。这些汇报都是中规中矩,虽然没能得到袁肃确定的答复,不过也好在能知道袁肃依然是保持着一如既往的态度,这并非是没有一点的希望。
随后,特派专使又把他所了解到关于郑州事变的推测,告知了袁世凯。
“陛下,开封那边被软禁的大人们都认为,这一切全部是在袁司令的cāo作之中。他们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在郑州总司令部还没有遭到袭击之前,袁司令便已经下令潜伏在这些大人居所附近的部队,执行逮捕的行动命令。”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袁世凯拧着眉头说道。
“这些都是那些大人亲口所说,郑州发生的事几乎都在袁司令的掌握之中。袁司令是故意利用司令部被袭击来当作借口,真正的目的是想要夺权。”
“不管怎么说……”袁世凯沉默了许久,最终缓缓的开口说道,“不管怎么说到底还是有人袭击了总司令部,这是不赦之罪,袁肃为了保证接下来的开战之后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这么做也是情有可原。”
“可是陛下,这未必是情有可原。包括袭击总司令部这件事,都有可能是袁司令暗中安排好的。朱大人确实不应该,可陛下您应该最了解朱大人,他兢兢业业这么多年,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去袭击总司令部?单凭什么奇袭武汉的计划,这实在太没有说服力了。”
袁世凯深深叹了一口气,脸sèyīn晴不定。他心里很复杂,纵然自己现在积病缠身,身子骨和脑袋都不如以前那么灵光,但多年从政的经验可以很确定一件事,那就是只要看最后谁真正得益,那这其中的内幕也就一目了然了。
很显然,袁肃的的确确是最后得益人。如果说袁肃在得益之后开始我行我素,甚至打出了自己的招牌,那袁世凯当然就知道这个侄子是什么心思了。但事到如今,不管是从针对湖北的作战,还是此时此刻试探其是否能够支持帝制一事上,袁肃的表现非但没有让人失望,反而可圈可点。
毕竟北洋这边所剩无几的兵力全部在袁肃的掌握之中,袁肃要想做什么事根本不必再在乎新华宫这边的意见。甚至袁肃想要报当初被夺兵权的仇都没问题,最最起码也还能在语气和态度上表现的不配合。但袁肃非但没这么做,而且还把事情办得很好,更是表现出了对自己这个叔父的尊敬。
一念及此,他忽然露出了一丝苦笑,缓缓的说道:“我早就应该看出,这个袁肃一直都是权yù十足。从滦州到直隶,从直隶到河南,从河南到辽东,他的一举一动都表现出了他想干一番大事。而要能顺顺利利的干这番大事,必然要先消除所有阻碍。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先摄取更多的权力。”
“陛下,您到底……到底在说什么呀?”
“袁肃毕竟是咱们北洋里面新鲜的血液,这股血液迟早会代替我们这些老骨头。他们的思想和做法完全与我们不同,更愿意去冒险,更愿意去接受、去推行新的东西,甚至更不能忍受一些顽固不化。所以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甚至可以不择手段。”袁世凯眯着眼睛,又是感叹又是感慨的说道。
“但是陛下,这件事不容小视,狼子野心,岂能不防?”
“防?呵呵,如今我已经彻彻底底成了孤寡老人,běi jīng这边要顾及段芝泉,南方还要顾忌护**和革命党,这会儿哪里还有心思去提防袁肃?早在之前选择由他来统帅近卫军开始,事实上我便已经没有能力在cāo控整个局势了。”袁世凯无奈笑着说道,他虽然显得很轻松,但眼神却仍旧流露出几分郁闷和不甘心。
“可是,那……”
“罢了。罢了。袁肃真若有异心,在这个时候他想要做什么,我们也完全没办法去阻止了。相反,他若真的还能念旧,倒是可以成为我们引虎驱狼的手柄。只是,不管最后留下的是虎是狼,无非只是一个形式罢了。只希望有人能够真正可怜我这个老头子,让老头子我的心愿不至于马上就灰飞烟灭。”袁世凯深沉的说道。
近卫军在孝感一带的整顿工作展开的十分艰难,之前两个月高强度的作战,制造的损失实在太过严重。近卫军一半的兵力数量被迫下火线,前前后后一共更换了三批次的补充兵。即便如此,在战后仍然有许多部队缺员严重。
不过这一切原本就是在袁肃的预料之中,并没有什么好担心和紧张。
他在下令孝感善后整顿的命令后,马上便从后方将第一师抽调上来。事实上早在孝感两个月的作战过程中,第一兵团和第五师的第一批补充兵就是来自第一师。第一师之前是在田文烈的兼管之下,但实际上师部人仍然由滦州集团的军官把控。只是为了避免会有非议,所以在安排三路作战计划上,并没有公开抽调第一师。
第一师和第三师这些部队,基本上是被袁肃故意拆散了,做为补充兵填补到了前线。
现在孝感善后整顿,同样是继续从第一师、第三师抽调士兵,迅速的补上缺员。
被分拆的第一师、第三师也完全没有办法,除了最高指挥层被控制之外,下面基层的军官也没有权力来干涉这件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之前的旧团体、旧势力一点点瓦解。而新招募的士兵又都开始接受滦州军事集团那套训练和思想熏陶,慢慢的就更换了整个基层,上上下下完全就融入了袁肃这边的控制。
袁肃在这段时间里除了考虑如何做好完全的整顿工作之外,同时也还在思索如何应对袁世凯的要求。从一开始他就已经想好会继续支持帝制,从而换取袁世凯在名义上的支持,但是眼下如果还要继续支持帝制,不仅要做好预防更大的北洋**的准备之外,也要担心段祺瑞会不会被逼迫站到南方那伙人的立场上。
尽管按照段祺瑞的xìng格,断然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可世事无绝对,再者袁世凯一次又一次伤了段祺瑞的心,难保段祺瑞不会一怒之下做出冲动的事情。
不仅仅如此,他现在还需要为支持帝制寻找一个很好的借口。
如今国内上上下下反对帝制的声音如火如荼,每rì剧增,纵然袁肃能够预测到在击溃曹锟之后,可以控制一定程度的反对声势。但在南方的护**和中华革命党这些人始终都最大的隐患,不仅掌握着已经有了一些规模的军队,而且还在全国各地煽风点火。
袁肃既然想要逆流而行,那就必须有一个极好的借口,一方面继续对外维持自己正面的政治形象,同时也好能更顺利的说服自己的一众手下。
他曾经想过,在这个世道上任何形式都可做可不做,关键还是要有强硬的军事力量。
可正是因为经过湖北一战之后,他不能确定是否还能有足够的力量去镇压护**。即便有足够的力量,自己也不能什么都不顾而全部投入进去。真到了两败俱伤,各地那些按兵不动的军阀们反而再次坐大,到时候全国上下仍然是军阀割据的样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袁肃决定将进攻汉口的时间再拖延一段。
反正在孝感击溃的曹锟部队可以说是汉口的主力部队,如今汉口就只剩下一副空皮囊。剩下的部队不仅没有士气,而且还要遭受各种压力。真要进攻汉口,也都是弹指瞬间轻而易举的小事。再者,对于袁肃来说,如今国内声势已经成了定局,即便抢时间来消灭汉口叛军,也只能缓解一部分舆论压力。
除此之外,袁肃思量着北方那些控制近卫军后勤供应的人,会不会因为湖北战事的结束而开始节制后勤供应,到那个时候反而会有所不利。他当然不在乎外人在战前的估算,认为湖北一战必然是北洋内部两败俱伤的一战。自己借机消灭了那些老一辈的旧势力,从而成为掌握了十多万的兵权,并且在消灭曹锟之后,还能进一步收编投降的士兵。到时候部队反而能够扩充不少。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后勤供应是关键,决不能遭到任何的限制。
他很清楚北方并不是没人顾忌自己,就算这些顾忌自己的人没有太多力量,但一旦自己宣布支持帝制,段祺瑞这个重量级的大员必然会成为对手。段祺瑞所造成的影响,和对北洋经济的控制,肯定会给近卫军带来极大的压力。
所以在这个时候一旦战争停息,反而对他来说很是不利,自己就是要在战争彻底结束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不过该做好的表面工作还是要做好,襄阳的牵制作战不能掉以轻心,武昌的作战也要打得有声有sè。只是这些动静闹得大,实际上却没有什么实质的进展。即便田文烈在襄阳打得很认真,但也不是真正的主要战场。
蒋百里接到袁肃的命令后,起初也没有立刻明白,还是在与袁肃通完电话之后才弄清楚袁肃的真实意图。蒋百里自然是支持袁肃的做法,只要涉及到积蓄目前的军事实力这方面,他都是百分之百的赞同。孝感一战他是亲自坐镇指挥,这一战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也是心知肚明。近卫军的敌人不知是汉口的曹锟,除此之外还有护**,以及其他那些一直按兵不动的各省军阀。事实上在他看来,护**也不算什么大问题,短兵相接拼的就是实力,护**是乌合之众不容置疑,而在汉口旗开得胜的近卫军则是经过战争凝聚了实力,而且又获得了声势,在四川、湖南的陈宦、汤芗铭必然也会做出一些表示。
陈宦、汤芗铭只要能决心对付护**,护**根本不足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