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人名为廉宪,是廉颇的长子。廉宪长得彪悍无比,子承父业,从小随父亲征战各方,也是一员猛将。
听到廉宪提醒,廉颇也不避讳,用正常的声音平静地说道:"燕王非比他人,不久便为我主之佳婿。何况燕王乃是天下少有之雄主,岂会用这等卑鄙伎俩?"
"哈哈哈,说得好!你我同饮此杯!"
说着,姬丹先一饮而尽。等廉颇将酒喝下,姬丹说道:"廉将军真是大将风度,令孤折服。孤有军务在身,不便久留,还请将军放行。"
“让出道来!”廉颇朝身后大喊一声,把手一摆,说道:"请!"
赵国士卒纷纷让到路旁,姬丹朝廉颇拱拱手,领着大军穿行而过。廉颇驻足一旁,等姬丹大军通过之后很久,还在路上看着。
"父亲,我们要不要跟上去?"廉宪说道。
廉颇遥遥头,说道:"不必了,赵王自会派人监视。"接着廉颇叹了口气,说道:"哎,燕王虽然年幼,却胸襟磊落,胆略过人,非当世其他君王可比。若是世上还有一人可比的话,也就先王赵武灵王了。"
赵武灵王虽然过世四十余年,但是其在赵国人的心目中,永远都是无可替代的。赵武灵王在位时,推行“胡服骑射”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雲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建立了不朽之伟业。
武灵王即位之初,赵军对外作战屡次战败。有鉴于此,武灵王说:“没有王的实力,怎么敢窃取王的名号?”下令取消王号,命国人称自己为“君”。同时向代地的少数民族学习,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以增强军事力量。
当时的代地并不属于赵国,而是属于中山国,还有林胡、楼烦等小国。中山国对赵国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赵武灵王调集全国的力量,对中山国连续进攻了五年,陆续攻灭中山国,攻破林胡、楼烦等国,于是国势大盛,开始成为与秦国争霸天下的强劲对手。
当时的秦国国君是秦昭王与宣太后当政,赵武灵王想亲自观察这对母子,了解其为人,以利于以后对秦决策。于是赵武灵王想了一个大胆的主意,在赵国大臣楼缓出使秦国的时候将自己扮作随从,在一旁观察。
楼缓与宣太后和秦昭王比较熟识,赵武灵王希望通过这种私人会面可以更多地了解这对母子。极其敏感的秦昭王和宣太后在接见楼缓时,发现向来以风采自傲的楼缓对他身后的高大随从不经意间有屈顺之意,颇感好奇,于是开始询问起这位随从来。
在与这个气度非凡的中年男子的问答中,发现这个人的胸怀与见识更是了不起。母子二人在钦佩之余,也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在楼缓告辞后,赵武灵王已感觉到宣太后和秦昭王对自己有所察觉,便匆匆辞别楼缓,返回赵国。
临别前,赵武灵王告诫楼缓,秦国母子二人皆为人中龙凤,务要小心应对。宣太后与秦昭王觉得楼缓的随从绝非等闲之辈,必是赵国的极贵之人来窥秦情。于是,速派使者宴请楼缓与这个非凡的随从晚间再到王府作客。使者回报,楼缓同意了。
晚间,楼缓赴约而不见那名随从。楼缓说这个随从白日失礼,已被遣回赵国。这更加坚定了宣太后的判断,认定这个人就是赵武灵王,急忙派精骑追逐。精骑一路狂奔,追到边塞也没有见到赵武灵王。守塞之人告诉他们,赵国的使者刚刚离去。
于是,宣太后和秦昭王对赵武灵王深窥秦政大感忌惮,赵武灵王在一日,都不敢与赵国交锋。
就是这样一位传奇式的君王也会犯低级的错误,赵武灵王在选择继承人上面没有处理好,结果沙丘之乱中被亲生儿子幽禁而活活饿死。不过即使这样,其在赵国历史上的地位还是不可动摇的。廉颇将姬丹比作赵武灵王,那是对姬丹那极大的褒奖了。
姬丹的大军一路向西南行进,一直受到赵国兵马的监视。不过姬丹没有任何表示,在赵国的监视下行军。对于赵国的举动,姬丹也能理解,这燕军万一远征抗秦是假,阴谋袭赵是真,赵国岂不是要吃大亏?
大军行至宋子城外已是日暮,姬丹下令在野地里安营,留宿一夜。这里是当年宋子城之战的战场,姬丹想起当年的大战不禁心有余悸。
第二日大军继续前进。接近邯郸城外时,姬丹想起了七公主赵妍儿,不仅有些心动。不过现在不是见面的时候,姬丹想着等回来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去见上一面。
大军日行夜宿,继续往西往南。从邯郸南部渡漳水进入魏国,这里已经是在邺城附近了。早知道燕军前来,守在各隘口的魏国士卒也没有拦阻便让道通行了。魏国也没有象赵国那样派兵对燕军进行监视,魏国与燕国并不接壤,姬丹便是攻下了魏国的城池也没什么用,孤城一座,无法守住。
接着,姬丹领着大军沿着魏国的官道,经过荡阴、朝歌等城池,在怀城渡过大河,进入韩国。
早有韩国的官吏守在各个隘口,见到燕军到来急忙去禀告韩然。不过这里离荧阳城很近,萦阳城往西不远就是成皋,反而离韩国的都城新郑却不近。由于韩王韩然在新郑,姬丹来这里也不是来出使韩国的,所以姬丹并没有去见韩王,而是直奔成皋而去。
到了成皋城下,才知道真正的战场并不在成皋,而是在东周公辖下的巩城,姬丹急忙又领着大军往巩城行去。成皋城地理位置特殊,姬丹的大军必须从城内穿过才能到达巩城,不过这里的韩军早已接到命令,没有为难燕军便让他们通过了。
历史上,蒙骜是在这次出兵攻下了成皋的,来时姬丹一直在担心,怕秦军早已开始进攻,说不定已经攻破成皋了。既然见到成皋城完好无损,姬丹也松了口气。只要这座中原的门户大城完好无损,秦国并吞六国的势头还能遏止。
不过姬接近巩城不远,前面的斥候上来报告。
"报!巩城外有大队兵马正在混战。"
"哦?"姬丹心中一懔,问道:"有多少兵马?都是哪国兵马?"
"回大王,战场上尘土飞扬,隔着洛河看不清有多少,只觉得兵马不计其数。"
"嗯,再探!"
姬丹想了想,说道:"大军继续前进!"
姬丹是在洛河南岸,于是领着大军继续朝洛河上游行进。来到一处渡口,姬丹勒住马头向北眺望,从这里可以隐隐看到战场上的情景。
虽然看不大清,但是姬丹还是吓了一大跳,这战场的覆盖面积比姬丹以前经历的任何一场都要大。尤其是那喊杀声远远传来,显得特别的浑厚悠长,姬丹便是在这里都能清晰地听到。还有那掀起的尘土,姬丹都觉得足足有三丈高,怪不得斥候看不清楚。
"战国的大战果然宏伟!想必即使是战国之后的战场也不见得有这么宏大的场面!"姬丹心中想着,下令渡河。
此时曹永上来,说道:"大王,臣以为此处不易渡河。"
"哦,怎讲?"
"此处离战场太近,渡河中容易被敌军发现。若是敌军突然杀至,而我军兵马尚未全渡,必遭大败。以臣之见,不如继续向西,再找渡口渡河。"说到这里,曹永顿了顿,继续解释道:"我军不过两万兵马,若是在战场上正面与秦军交锋,也不过杯水车薪。不如绕道到秦军后方,从后面偷袭,定能出奇制胜!"
"好!"姬丹一听,马上意识到这个主意的价值,当机立断,下令道:"大军继续前进二十里,再找渡口渡河!"
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秦军正面已经有四国的大军在对阵作战了,姬丹的两万大军正好以奇制胜。
接着,姬丹的大军偃旗息鼓,朝西又行进了二十余里的样子。这里已经看不到战场上的情况了,不过这正是姬丹想要的,姬丹看不到战场的情况,战场上的秦军也必然看不到姬丹的大军,姬丹下令大军立刻渡河。
一天前,蒙骜领兵到了这里,将兵马驻扎在洛阳城内休整一日,同时命人到巩城去下战书。一场大战不可避免,合纵国也不想示弱,几名主帅一商量,马上作出了答复。很快,蒙骜便收到回应,来日决战。
第二天,巩城城外兵马大集,延绵数十里。合纵国一方的兵马分为左、中、右三路,左路军有魏国十万大军,由魏国大将芒卯统领。中路有韩国十万大军,加上赵国六万,共计十六万。右路有楚国十万大军。三路大军共计三十六万兵马,气势极盛。
值得一提的是,东周公治下的城池虽少,却亲自领了五千兵马,来到军中效力,现在编入中军,与韩军在一起。
而秦军这边也分为三路,左右两军分别由蒙骜的儿子蒙武和副将辛胜统领,各自领兵六万。蒙骜自己居中军,统兵八万。看起来秦军的兵马明显要少得多,不过大家心中都清楚,秦军的战斗力是战国七雄中最强的。
实力决定一切!只有以绝对的实力,将对方彻底击溃,所有的目的便都能达成。否则,一切都是空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