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氏眼珠子一转,她年岁大,什么事没见过,倒是听懂了一些,她仔细观察张夏花的表情,好像张氏也听懂了里边的意思,万氏想帮一般杜若春,说:“你当真舍得放大丫头走,那么好的一个姑娘,你老了身边也没个人伺候........”
杜大山本是男人,轻易不流泪,今儿的确很伤怀,憋住眼里的泪水,说:“那种不仁不义不孝的死丫头,我杜家不要也罢。”
村民开始议论纷纷了,杜若春从杜家搬出去,一直住在隔壁张秋兰家里,这事不假,杜大山拿够了银子,为此把她赶出门去,还免了一顿嫁妆钱,村民觉得杜大山真会打算,小算盘很精巧,不过还有人说,杜大山与那个小姨子张秋兰有一腿,所以对张夏花这么无情,把杜若春赶出门,其实也亏不了,杜若春还在张秋兰家里,杜家想拿捏她,那是易如反掌。
别人心底的龌龊想法,杜大山不以为然,他光明正大的,哪里会怕这些苟且之人。
万氏又说:“大丫头搬出去住,也真的是无情无义,好歹你也是养她长大的恩人,回头我得去骂骂她,怎么这么忘恩负义。”
张夏花说:“我不准她出去,她要是搬出去,我就死在家里!”
万氏看张氏就要往墙上撞,赶紧去拦,拦也没拦住,这一次,张夏花来真的了,以前都是假把式,她压根就不想死,这一回,万氏没拦住,杜大山压根就没想去拦,他以为张夏花吓唬人的,鬼晓得这个恶婆娘血溅当场,真的昏死过去了。
杜大山吓一大跳,赶紧过去把张夏花抱起来,染了一手的血,三个孩子都哇哇大哭,显然也被吓到了,万氏把三个孩子给拉走,不让他们看这血腥的一幕,里正过去掐了张夏花的人中,等她醒转,里正吩咐张秋兰去拿些农家常备的止血的草药过来,也不需要熬煮,直接放嘴里嚼烂来,敷在张夏花的额头上,她泪光闪闪,没了往日的狠劲,对杜大山说:“我死了你是不是就开心了?你为了一个外人欺负我,我真是瞎了狗眼,还以为你会念及我给你生了三个儿子的恩情上对我好一点..........”
这一番话,杜大山听着难受,张夏花真有个三长两短,他断然不会原谅他自己的,这个家少了谁都不完整,他在外辛苦做事赚钱,不就是为了这个家么。
不是因为家里这些人,他何苦寒冬腊月还光着膀子给人挑沙,给人和稀泥糊墙,睡的是冰凉的地板,吃的是冰凉的井水,就着一个黑窝窝头...........
他何苦这么拼命?
等张夏花迷迷糊糊的被抬上了床,杜大山一直不说话,里正说:“你家这个事情,你是执意要这么做么?”
张夏花躺在床上,睁开眼睛,等着他的回答。
他沉默了半晌,没有回头看张夏花半眼,还是点头了。
以后杜若春成亲嫁人,他都不可能去祝贺了,他只能担着一个不孝的骂名,与她不相往来,乡下的规矩多,人前百善孝为先、人后打骂老人的大有人在,白事没满一年就有喜事的家里是不吉利的,这桩喜事也充满了晦气,甚至都没有人上门道贺,乡下人就是看中这些规矩,杜大山也没法子,他认了。
里正叹息一声:“行了,又不是什么死人的大事,一个大男人像个什么样子,大丫头的事情,以后也轮不上你们管了,她是死是活都与你们无干。”
杜大山不说话,心底像刀子割一样疼。
村里人都散了,杜家的闹剧一桩接着一桩,这个年过的还真是热闹,里正和万氏也离开了,张秋兰给她姐姐擦了擦脸,收拾妥当后,同杜大山说:“姐夫,以后若春我来管,你别担心她了。”
杜大山点点头,她便离开了杜家,出门的时候,看见若春远远地站在外边,没有进院子,张秋兰走过去,对她说:“快走罢,以后别来了。”
若春也点点头,跟着姨娘往家里走,她心底无限惆怅,重生一世,没想到落个被驱逐出家门的下场,她觉得自己的命真是够惨的。
望着山头的一朵浮云,悠悠飘荡,孤零零的,她心生一种孤寂之感,以后要不要去寻亲人,去何处寻,寻到了,他们是不是会认自己,若是认又如何处置?若是不认呢,她又会多出许多的悲戚之感罢。
总之,以后的路不好走,她心底想到这些,又轻松了一些,哪里都是不好走的路,所以,她怎么走都无所谓了,于是鼓起了干劲,她决定去镇上摆摊了。
过了两日,杜若春收拾好了家里,也把摆摊要用的东西置备妥当了,准备启程去镇上。
越靠近春天,山间的天气就越好,大太阳悬空高挂,万里无云,虽然地表还有些湿冷,穿了厚鞋子,走几步路身上就热乎了。
一大早,杜若春把摆摊用的火炉子、锅子、凳子和一应材料搬上板车,用麻绳绑好,路上颠簸也不易掉下来,张秋兰把熟睡的小八拍醒,麻利地给他穿衣穿鞋,拎着他出了门,小八揉揉睡眼,问他娘:“娘,咱们去哪里啊?”
“今儿跟你姐姐去镇上卖米粉,你好好的帮帮你姐姐的忙,别偷懒。”
小八年纪小,却很懂事,点点头,坐在板车上,抱着一个铜壶,迷迷瞪瞪地,跟着他娘和姐姐一道来到了荷花镇。
荷花镇的集市汇集了十里八乡的人,山民和商贾都来这里做生意,交换一些生活物资,也有外出找活干的山民在此处落脚,所以摆个早点摊是没问题的,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杜若春前一世去过很多地方,晓得一些做生意的门道,她来到荷花镇,也没有挑人多的主路摆摊,那地方要收摊位费,收摊位费的还是王有财的人,她不想招惹晦气,干脆就在镇外的主干道支起个小摊,也不进镇子,来往的人还挺多。
张秋兰帮她支起了一个小摊,也就两个火炉子,一张破木桌,两把椅子,啥也没有,等她煮上了热水,把粉条下锅,张秋兰先要了一碗,坐在椅子上吃起来。
白净的粉条煮软之后,浇上汤汁,汤汁是大骨头熬的,还是过年的时候剩下的猪骨头,家里人都丢了去,杜若春留下来了,放在地窖里,也没坏,把里边的骨髓都煮出来了,加了野菜,鲜香无比,她支起一个小铁锅,倒了些热油,煎起了荷包蛋。
荷包蛋的香气飘得老远,去镇里的人都闻见了,凑过来看看她在卖啥新奇的食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