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朝廷出兵了!”。
太尉府,记室袁宏拿着刚刚发至荆州的诏书匆忙来见桓温。
桓温接过诏书仔细看过,复又递还给袁宏道:“老夫等之不及,终于还是来了”。
“谢家子任了龙骧将军,率军七千前来,今次朝廷可谓下了血本”,袁宏将诏书收好后道。
“嗯,有褚歆在,朝廷不会拂了谢家子的意思”,桓温道,“对朝廷来,此番出征如若功成,固然一喜;若遭败绩,也未必会放在心上”。
“明公此言,在下一时还……”,袁宏听罢有些不解。
于是桓温看向他呵呵一笑,道:“前两日郗超有书信前来,天子召他兄弟二人面见,又安排其弟去丹阳和扬州募军去了”。
“原来如此”,袁宏回过味来,“看来朝廷,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呀!”。
“早就听谢家子善战,老夫这次可只有一手准备,务必要拿下长安,上一回止军于灞上,老夫至今仍然引以为憾”。
桓温的是第一次北伐秦国之事。当时秦国立足未稳,桓温自请讨伐之,一路势如破竹,但最终因为粮草不济,大军止步于灞上,无奈之下,只得恨恨遥望长安城引军而还。
粮草为何不济?这其中就有莫大的玄机,要知道当时的桓温还远未有如今的声势,中枢那帮人已经看得牢牢的,唯恐桓温立下不世功勋。
袁宏非常清楚这一段过往,但是如今大晋的局势早已今非昔比,既然联合了谢家,中枢里头又有褚歆在领衔,如当初那般背后看不见的掣肘不全无,至少会少很多。
“天时地利人和,明公,这一次,是老天在成全你的功名!”,袁宏面露喜色道。
十来日后,刘霄率军沿长江逆流而上,经历阳、寻阳,至武昌,又逆沔水北行,过竟陵,至襄阳。
太尉桓温闻刘霄大军至,亲率袁宏等一干入幕之宾出迎于沔水河岸。刘霄命大军就在岸边择空地扎营,他领着麾下几名校尉随桓温入襄阳城一聚。
与往日不同,刘霄此次来荆州可不是为了和太尉桓温叙旧,之所以把麾下几名校尉悉数带入城中,就是等着桓温召开军议,商量伐秦大计。
桓温本来还想在太尉府中盛宴款待刘霄一行,却被刘霄婉拒,他只了一句话:“太尉好意心领,这杯酒,还是等你我会师于长安后痛饮来得畅快!”。
刘霄的话让桓温想起前朝大汉的一位名将,于是道:“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世侄颇有霍骠姚之风!”。
“一代名将霍骠姚我辈只有高山仰止的份,哪能及其万一,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如今只待太尉一展我大晋的勇武雄风。兵贵神速,宜早不宜迟,请太尉尽早召集麾下将领军议,早定伐秦大计!”。
桓温颇有些意外,这样的中军将领,他已很久未见了。而且,方才他仔细看过刘霄从建康带过来的军队,别的暂且不,他感觉这支七千人的队伍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寂静,寂静得让人沉闷而压抑。即便他一手带出来的荆州军,身上也没有这样的气息,引而不发的死亡气息。
正着话,刘霄不知道桓温为什么突然之间愣起了神,但见桓温脸上时喜时忧,还以为荆州这边出征准备未足,于是问道:“太尉,太尉,何故如此?可有什么难处?”。
桓温被刘霄唤过神来,看着刘霄慨然一笑道:“让世侄见笑了,方才我观你麾下军势,不自禁心生许多感慨”。
“喔?不妨来一听?”,刘霄道。
“一言难以道尽”,桓温的言语间渐次有了些悲凉意味,“昔日羌人姚襄,降晋后复叛,趁秦、燕两国内乱窃据洛阳和许昌。老夫先后十余次上疏请求讨伐之,朝廷终允。乱定,光复洛阳,老夫于还军途中路过建康北面的金城,偶见当年老夫年轻时在琅琊内史任上亲手种下的柳树,已童童如车盖矣!”。
桓温将这段往事娓娓叙来,好似这一幕就在昨日。
刘霄隐约在哪里听过这个故事,心念一动接口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桓温默然头,少顷,又道:“唯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昔日中宗元皇帝一朝的君臣无不如是。时至今日,已历五帝,转眼中原沦落五十余载,旧老故去,新人只道有建康而不闻长洛,令五尺之童掩口而叹息!”。
“太尉一刻未曾忘记,而我,也未曾一刻敢忘!”,刘霄耳听桓温的叹息,情不自禁的脱口一句。
他同时心中在想,桓温能够有此一叹,应为真情流露,因为今时今日他在刘霄面前做戏根本没有必要。看来桓温其人,千秋功过的确难以评述。
桓温不知道刘霄心中的念头,听他慷慨一句,也被激得精神一振,道:“老夫为故旧,世侄为新人,新旧情同此心,家国有望矣!兴许,一切都是天意,取酒来!”。
袁宏见主公豪气大发,知晓其意,忙命人取来一坛美酒,并十来个酒盏。
先把酒盏递给桓温和刘霄二人,然后遍与中军各校尉以及荆州部将署吏。
等到盏中酒满,桓温携手刘霄,在众人面前站定道:“生不同籍,魂归一处,能于诸位将士征战一回,甚幸!好男意在觅封侯,同饮此盏,他日虽马革裹尸而还,亦含笑九泉!”。
“愿听太尉调遣,克定中原!”,刘霄举杯道。
“我等愿听太尉调遣,齐心戮力,克定中原!”,众人轰然应道。
征发之事,想必此前桓温早有准备。刘霄至荆州不过一日,镇守洛阳的颍川太守毛穆之,以及豫州刺史桓冲匆忙赶来襄阳城。
是夜,桓温召集桓冲、毛穆之、刘霄、太尉府参军袁乔、孟嘉,以及刘霄麾下诸校尉,齐聚太尉府密室,商讨伐秦大计。
计定,翌日晨,刘霄尽起麾下七千大军经鲁阳直奔洛阳;豫州刺史桓冲和参军袁乔率军两万,上溯沔水至宁州汉中郡;桓温自己与参军孟嘉率步骑三万,出襄阳郡。三路大军分进合击,合围长安城。
长安,未央宫。
晋国三军齐发五日后,秦国终于意识到一场危机临近。
“王兄,事急矣!”,散骑常侍符融手拿一封军报火急火燎入宫来见兄长苻坚。
彼时秦王苻坚正与中书令王猛议着一件颇为头疼的事情,以姑臧侯樊世为代表的一帮元老氐豪依仗底定关中的功勋,觉得他们这些人帮着秦国打下一片江山,现在大秦立国长安,共享富贵的时候到了,因而这帮人在长安一带横行不法,骄横一时。
之前,苻坚曾任王猛为咸阳内史,以雷霆手段弹压过一批人,但是弹压愈急,反弹越大,跳出来与王猛为敌的人越来越多,官爵也越来越高。
亲王苻坚听得心烦意躁,心里头窝着一股子无名怒火泄无可泄,骤然又听符融进来有急事,于是没好气道:“慌慌张张做什么,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王兄,晋国太尉桓温起兵三万,蓦然来攻我大秦,猝不及防之下,上洛郡的均口、南乡已失陷敌手!”,符融不惧兄长怒意,急如倒豆禀报道。
“什么?!”,苻坚和王猛同时惊呼。
“桓温起兵三万来攻我大秦?!”,尽管符融的话得明白无误,苻坚似乎仍不太相信。
不等符融回答,王猛失神自语道:“难道我们先前所料有错?据报,桓温新近才得豫州,根基未稳。晋国中枢换人不久,他们如何达成默契来攻我秦国?真是咄咄怪事,不像晋国长久以来的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