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一家团聚
掌灯时分,诸葛亮一家人开饭在即,大乔见孙尚香一直没有出现,奇怪之余,遂走到诸葛亮身旁,开口问:“夫君,小妹不是跟你一道出去了吗,为何迟迟未归?”
“诶,我怎么把她忘了。顶点 23S.更新最快”诸葛亮这半个下午,都光顾着跟月英几女叙说分开这半年事情,还真把孙尚香给落下了。
“苋妹,让侍女传我的话,让外府宿卫的什长入内。”接着诸葛亮对堂下的吴苋吩咐一声。
“诺!”吴苋现今是侯府的大总管,虽说侯府总共就三个做饭厨娘,六名服侍的侍女,但也毕竟是个大院,自然需要人来领导。
本来在荆州时,是黄月英的贴身侍女绿珠当家的,但现在黄月英有身孕,绿珠时刻都要贴身照顾,自是忙不开,而且这里是益州州牧府,吴苋又是诸葛亮安排的官家,黄月英自是不会有意见。
“主公,有何吩咐?”在后院门外轮值的亲兵卫队乙什什长陈野,接到传唤,迅速的来到内堂。
“孙夫人她可在外面?”诸葛亮开口询问道。
“回禀主公,主母好像在外院休息,她刚才吩咐韩隆给安排了一间房屋。”陈野恭声回道。
“这不是胡闹吧,去请她回来,就算我让她回来吃饭。”诸葛亮苦笑一声,扬声吩咐道。
“诺!”陈野立即应声而去。
“夫君,依妾身对小妹的了解,只怕她不一定会听招呼,要不还是妾身去请吧。”大乔在旁开口说道。
诸葛亮正犹豫着,黄月英也点头道:“夫君,小妹虽然性子烈了点,但其实她也是苦命人,离乡背井从江东嫁到江陵,如今又跟着夫君到益州,肯定吃了不少苦。你应该多疼惜她一点。”
“姐姐说的是,小妹虽然态度冷了点,但妾身看的出。她这个人本性还是善良的。”甄宓也附和了一声。
“呃,既然你们都没意见,那就我自己去请好了,算是给诸位夫人一个面子。”诸葛亮起身一笑。算是应允了众女的请求。
“义父,我也跟你去,小姑平时最疼我的。”孙绍这会从一旁的小乔身旁站了出来,有些期盼的说道。
“好,咱们一起去。”诸葛亮笑着招了招手。拍了拍孙绍的肩膀,笑道:“绍儿又长高了不少,都快成个大人了。”
孙绍仰头呵呵一笑,跟着诸葛亮一块走出了大堂,虽然孙绍不是自己亲生的,但诸葛亮却还是颇为喜欢这个孩子,从小缺失父爱的孙绍,个性虽然有些文弱。但勤学好书。小小年纪就知进退,识大体,懂礼仪。
“绍儿,长大最想做的是什么?”诸葛亮边走边笑着问道。
“我,我不知道。”孙绍犹豫着回道。
“哦,怎么会不知道呢。是不是你母亲跟你说过什么?”诸葛亮扭头看着孙绍,亲和的问道。
“嗯。很小的时候,母亲叫我好好读书。长大做个像孔子那样的学问家,不可以碰刀枪剑戟,也不能学《韩非子》和兵法等书籍。”孙绍在诸葛亮的询问下,最终如实的回道。
“那你自己呢,想不想学?”诸葛亮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这还是个孩子,可孙绍显然从小比别人承受了更多的苦痛。
“我想读《商君书》和《韩非子》,因为蒋琬先生说过,这两本书都是古代法家经典,而先生还说只有依法治国,国家方可长治久安,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孙绍在诸葛亮的鼓励下,仰头看着诸葛亮,坚定的说道。…,
“好,绍儿有这份志气,将来定可掌管刑名之法,主管廷尉衙署,不过现今还需要多读书,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将来才可以不犯错,也能更好的为天下百姓服务。”诸葛亮赞赏的点了点头。
而孙绍在得到诸葛亮的这番赞扬,心中那颗幼小的心灵,最终得以发芽,在经过数年的勤学苦短之后,最终得以学有所成。
来到孙尚香的住处,诸葛亮犹豫了下,道:“绍儿,你再屋外等下,还是让为父先进去劝下你姑姑,若是我失败了,你再进来。”
“义父,姑姑心肠很好的,你好好跟她说,她肯定会答应。”孙绍点头回了句,站在走廊外等候。“小妹,今日一家团聚,为夫特来邀请你回去用餐,你就别耍性子,跟为夫一道回去如何?”见诸葛亮进来,孙尚香并没有起身相迎,而是继续看着手中的书简。
虽说她面无表情,但诸葛亮开口的软语相求,她内心却还是很受用的,只是一时有些放下身段,才故意端着不肯答应。
诸葛亮站在边上,一眼就看出孙尚香眼中暖意,心中暗笑一声,上前一步,把她手中的书简拿了起来,一手把她给托了起来,满目柔情的望着孙尚香近在咫尺的小麦色脸庞,低声赞道:“小妹,你真美。”
“我……”孙尚香原本绷着的身子,在诸葛亮这声软语之下,彻底的击开了她的心扉,整个身子也一下子靠在了诸葛亮的怀中。
面对着佳人的入怀,诸葛亮不由伸手搂紧了对方的腰肢,俯身亲向了孙尚香那温润的嘴唇。
如遭雷击的孙尚香,愣了好一会,下意识的想推开诸葛亮时,诸葛亮的舌头,已经撬开了她微合的牙门,允吸起了孙尚香的香舌。
这一刻的孙尚香,顿觉全身发麻,彻底的弹簧在了诸葛亮的怀中,在诸葛亮上下齐动的攻势下,孙尚香只感觉浑身发麻,双腿的私密之处,传来一阵阵酥麻之感,犹如潺潺溪水一泻而下。
“啊!你坏死了,我,我……都是你害的,先出去啦。”感受到下身湿漉的孙尚香,不由惊呼一声,羞怯推了一把诸葛亮,有些不知所措的俯身趴在了床榻之上。
“呃……”诸葛亮愣了一下,不由笑道:“那你快点,我喝绍儿在外面等你。”
“绍儿?你害死妾身了……”孙尚香娇羞的掩面埋怨了一句,回眸狠狠瞪了一眼作怪的诸葛亮。
在走廊外等了好一会。孙尚香才重新换了一身青绿色的长裙走了出来,头戴着一根精致的玉钗,盘起的发髻。配合着她精致的五官,以及健康色的肌肤,着实别有一份风情。
“真美。”诸葛亮完全是下意识的赞赏了一句,但换来的自然又是孙尚香的娇嗔:“绍儿还在呢。亏你还当人家义父,一点礼仪都不讲。”
“姑姑,义父赞扬你漂亮,这没有什么不好啊,我娘就很喜欢听义父赞美。每次义父赞美她时,她都特别高兴呢。”孙绍一脸不解上前追问道。
“哈哈,绍儿,你姑姑是脸皮薄,多夸几次,她就习惯了。”诸葛亮不由开怀一笑,侧身避过了孙尚香踢来的一脚。
“绍儿,咱们不理她。走去见你娘。”孙尚香怒瞪了诸葛亮一眼。拉着孙绍朝后院走去。
当天晚上,诸葛亮一家围成一桌子,其乐融融坐在一起吃了阔别重逢的团圆饭。…,
诸葛亮虽然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但一家人吃饭的时候,他还是喜欢大家坐在一起吃,这样的气氛也才热闹一些。也能让他感受到亲人的乐趣。
当然诸葛亮家的大圆桌和凳子,是他安排工匠单独做的。当然在外宴请文武官员,诸葛亮还是遵照这个时代的习俗。单人单案,各自席地就坐而食。
不过诸葛亮在家中用餐,坐凳子一家人围坐一起吃这新奇动作,虽然他没有要求推广,但如今却在荆州系的官员豪族家中,已经逐渐流行起来,有不少的官员,在家中都是选择坐在凳子上,一家人围一桌用餐。
甚至有人称这圆桌和圆凳为诸葛凳和诸葛桌,与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行军茶般,已经悄悄的声名远播了起来。
吃过晚饭,一家坐在内堂聊了一会天,用过茶点,黄月英起身打了哈欠,道:“好累,妾身先行去休息了。”
“是啊,肚子里这小东西又在折腾,妾身也告退了。”甄宓和黄月英这么一说,邹欣儿也拉起诸葛宜和诸葛陵道:“宜儿,陵儿二娘给你们洗澡去。”
“嗯,妾身也告退了,绍儿今天的功课,也该温习了,不要以为义父回来,有人疼你,就把功课忘了。”大乔紧接着也站了起来,拉着孙绍就往走,临了还跟小乔施了个眼色。
小乔这次本来是不想来益州的,但架不住大乔和黄月英她们的相劝,这才跟着一道来了,这会她见众女纷纷回避,再看了眼有些后知后觉的孙尚香,不由抿嘴轻笑一声,跟着大乔走了出去。
“嫂子她们怎么都走啦,那我也回了。”眼见众女都走了,孙尚香随即站了起来,打了声招呼就要往外走。
“小妹,难道各位姐姐的意思你还不明白么,今晚你就留下吧。”诸葛亮焉能不明白众女的心思,这会眼看孙尚香要走,忙上前拉住了她的手臂。
孙尚香回眸时看到诸葛亮狡黠的眼神,心下一乱,慌张的挣扎了一下,却没能挣脱开诸葛亮的手掌,反被诸葛亮拉进了怀抱。
“夫君,人家那个来啦,不能侍奉你的。”孙尚香一脸委屈的摇了摇头。
“嗯,那你早点回去休息,多喝点甜汤。”诸葛亮一愣神,倒也没有在意,今天这事,本来就有些赶鸭子上架的意思,现在听到孙尚香这么说,他反倒释然了。
“那妾身告退。”孙尚香转身之时,嘴角不由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显然刚才她说谎了,不过她到不是不愿意,而是觉得诸葛亮和黄月英她们分别这么久,肯定有更多的话要说,自己怎么能肚子霸占,而且她的心中,也还有犹豫,要不要就这么把身子许给诸葛亮。
望着刚才还热闹的内堂,转眼就剩下自己一人,诸葛亮不由苦笑一声,回到书房处理了一些公文,洗了澡,诸葛亮来到黄月英房间时,发现她已经熟睡。
黄月英的贴身侍女绿珠,被惊醒时发现诸葛亮进来,刚要出声,诸葛亮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出声,回外屋睡去。
坐在床榻之前,望着黄月英因为怀孕的缘故。显得有些肥胖的脸庞,他不但没有觉得有丝毫影响美观,反而觉得此刻她,才是自己心目中最美的女人。
看着散落在黄月英脸颊上的发丝。诸葛亮伸手轻轻给她捋了起来,感受到诸葛亮手掌温度的黄月英,侧身发出了一声轻微呢呐声,下一刻她那长长的睫毛不由动了一下。…,
“夫君,你怎么来了。”虽然没有睁开双眼。但黄月英却伸出玉手,把诸葛亮的手掌抓在了手中,柔声的问道。
“想你了,就来啦。”诸葛亮柔情的回了一句,却引得黄月英睁开的双目中,瞬间流出了一串晶莹的泪光。
“傻瓜,怎么还哭了。”黄月英心中也正是体会到诸葛亮对自己那份柔情,才会感动的动情落泪。
诸葛亮伸手给她擦拭着泪光。接着把她扶了起来。让黄月英依偎在自己的怀中,靠在诸葛亮怀中的黄月英,这一刻的心胸之中,不由塞满了暖暖的幸福感。
“夫君,你真好。”黄月英仰着头,在诸葛亮脸颊上亲了一口。就没有再开口,二人紧紧相依。这一个晚上,对于二人来说。虽然没有上的激情,但夫妻之间精神心灵感应,却让彼此更加的享受和满足。
接下来的日子,诸葛亮让庞统为迎圣使者,亲自前往青城山,把正一观的天师张重,隆重的请到了成都,沿途百姓,得知天师出山,纷纷夹道欢迎,无不为诸葛亮仁义之举,感到欢欣鼓舞。
为了迎接张重,诸葛亮特意把城南已经荒废的一座道观,派人重新修缮一新,让张重作为栖身之地。
天师张重抵达成都之日,诸葛亮与张重兵骑而行,望着沿途街道上,百姓人人争相膜拜的情景,诸葛亮淡淡一笑,道:“天师看来甚的民心啊,天师教大道光扬,指日可待也。”
面对诸葛亮的赞誉,张天师却是不敢大意,忙恭敬的回道:“贫道今日荣光,不过是借着楚侯威风而已,与那狐狸身后的猛虎,并没有什么区别。”
“哈哈,天师果然道法精湛。”诸葛亮不由开怀一笑,张重此人果然识趣,倒也是个深谙世俗人情之人,这样的人知进退,诸葛亮自是乐意与之打交道,毕竟现在诸葛亮需要道教的思想,来稳定和聚拢民心,所以自是需要把天师教这个招牌立起来。
来到城南修缮一新的道观前,诸葛亮亲自提笔,赐名此观为太平观,赐封天师张重为清微显教弘德真君。
然而让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张重天师随后就把天师教改名为太平教,并且广收俗家教徒,宣扬劝人向善,遵守法纪,忠君爱国,勤劳致富等等教义。
太平教在诸葛亮的扶持下,很快就重新在益州兴起,而对于诸葛亮来说,重新发展起来的太平教,已经成为他手中的棋子,就算想兴风作浪也不可能,而掌握了太平教这个宗教势力,诸葛亮就等于在民间多了一双眼睛和耳朵,凡是他平时不知道很多民生问题,以及地方出现的问题,他都能够及时的获悉。
而因为有太平教的鼓吹,加上今年益州风调雨顺,让刚刚经历了战火而易主的益州百姓,很快的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生活。
八月下旬甄宓给诸葛亮再生下一个儿子,诸葛亮取名诸葛承,隔了不到一月时间,黄月英也临盆生下一子,一下子多了两个儿子,诸葛亮自是欣喜之极,为儿子取名为诸葛瞻。
春去秋来,转眼时间,又到了新一年的秋季。
这一年诸葛亮虽然没有对外用兵,但却在民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他亲自在家中,指导厨娘学会了做卤鸭,盐水鸡、熏猪肉,卤猪头,红烧肉等等些列的菜肴。
并且还在自家后院角落里,亲自养了两头猪,经过饲养,诸葛亮才发现原来这个时代的猪,竟然没有人发现需要阉割,而没有阉割过的猪,野性大,容易暴躁好动,养起来难长膘。…,
发现这些缺点后,诸葛亮经过一番试验,找来骟马老手,给猪进行过一番手术改良,结果自是大功告成,虽然手术这玩意有风险,但经过多次试验,自是风险也就逐渐降低。
为了改善水稻种植,诸葛亮又从广州地区,移交了一些本土水稻,在荆州进行了一番杂交种植,结果这一年的亩产,竟然比往年增产一石不说,而且杂交种植的水稻,抗病和乃旱都比荆州和益州本土的水稻更强。
教百姓豢养家畜,官府设立牧曹市,统一规划买卖,改进农作物种植,等等一系列的措施,都取得了大的成功,这无形中不但提高了诸葛亮的威望,也给百姓带来了实惠,尤其是水稻的增产,更是给荆州、益州、两地的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冲击,以前两地基本是半亩地种水稻,半亩地种植五谷杂粮,预防着某种谷物会不熟。
在这一年里,诸葛亮又举行了一次科考,从各州郡录取了三百名士子,充实到各个郡县衙门担任小吏,这批人历练个几年,或许也会出现几个才能卓越的人才。
深秋时节,既是丰收的时节,也是欢乐的时节,去年出生的诸葛瞻,转眼也到了满周岁的日子,前些时日刚给次子诸葛承摆了酒宴,诸葛亮自是要一视同仁的给诸葛瞻也摆个周岁庆宴不是。
然而就在诸葛瞻周岁庆宴结束的当天晚上,诸葛亮正陪着家人,其乐融融的逗弄着两个儿子嬉闹时,一封从南中六百里送来的加急军报,再次打破了诸葛亮这一年多的平静生活。
三国之卧龙逆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