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二十六章 回师新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完成广西剿匪任务后,部队驻防于东罗镇进行休整。

东罗镇位于桂西南扶绥县南部,东罗曾经是清咸丰年间的延陵国的国都驻地。东罗镇外有一个大型水库,就是客兰水库。马光把师部安排在这里。

这里山清水秀,空气非常清新。只见湖面无边无际,天连水,水连天,早晨的阳光辉映在湖面上,鳞波闪闪,金光万道。水鸟时而掠过天空,时而轻擦水面。这里的湖水是湛蓝的,清亮亮的,微风吹拂,湖面皱起一丝丝波纹。湖的彼岸长着一色柔和的绿柳。

湖里有一个小岛,岛上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远远望去,那万树丛中的金黄色、紫红色、翠绿色的亭台楼阁,像是嵌在绿色大翡翠上的五彩宝石。这里真是风景如画,人间仙境。

在马光的家里,每逢星期天,就有一大帮战友来聚会。马光好客,经常有很多战友是不请自来, 喝得酩酊大醉,说一说掏心窝子的话,发一发牢骚,落得个逍遥自在,找了个发泄的机会和空间。马光从来不计较战友们酒后的言语。所以,大家都爱到他这儿来玩。

今天又是星期天了,夏云一大早就和警卫员小胡出去集市买菜。昨天晚上李文桐来电话了,说石花镇的一群大、小战友今天要来这里看看马师长。别看平时战友们来得多,可石花镇的小战友们,却是很少来的。这次是约好一起来,应该好好招待一下。李文桐一大早就过来了,她在屋里忙乎,而夏云就出来买菜、买酒。

南方的集市,是分大小集的。有按单双日区分的,有按季节区分的,也有按星期区分的。这里的集市是按星期区分的,所以今天是个大集,集市上热闹的很,附近的农民们在自己的小菜地里种的蔬菜,逢大集的时候,就起早挑到集市上来买。买了菜,赚了钱,就买一点家里急需的盐、醋、酱油等回去,有的人赚的钱多了,还买点肉回去,把肉挂在扁担上,一晃一晃地哼着小曲回家。那时还没有菜贩子,乡村里风俗还很淳朴。

夏云在街上买了很多菜,有黄瓜、茄子,蒜苗、韭菜等,肉类有猪肉、羊肉、牛肉,她知道马光爱吃饺子,特意买了面皮,回去后包饺子。夏云调的饺子馅是大家都喜欢吃的。她和小胡都拎着满满两篮子菜回来了。

十时左右,马荣来了,他给马光带来了两瓶好酒,就是广西有名的三花酒。这桂林三花酒是中国米香型白酒的代表,被誉为为酒之王,是桂林人的骄傲。桂林三花酒以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品质优良而倍受中外游客的青睐。

他把酒朝桌子上一放,就嚷开了:“嫂子,中午要多搞点好吃的啊,我最近有点馋了。”过了一会儿,小分头来了,宋哲生来了,看他们手中拎的也是桂林三花酒。马荣问道:“哎,你们怎么也拿来的是三花酒呀?”

“这酒有讲究呀。”宋哲生说道。

“有什么讲究,说来听听,我们也长点见识。”马荣说道。

“先说这名吧。为何名为‘三花’,就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酿造时酒糟熬了三次,摇动可泛起无数泡花,酒花细,起好几层花,俗称“三熬堆花酒”,简称“三花酒”。另一种说法是:在摇动酒瓶时,只有桂林三花酒,才会在酒液面上泛起晶莹如珠的酒花。这种酒入坛要起堆花,入瓶要起堆花,入杯也要起堆花,故名“三花酒。”宋哲生一字一板地说道。

“还有,三花酒酿造历史可追溯到南宋。原由“师司公厨”酿成,后传入民间,清未出现专业酿酒作坊,至民国年间,作坊遍及桂林。三花酒无色透明,蜜香清雅,入口柔和,落口爽喉、回甜,饮后留香。适量饮用,可提神活血,有益健康。三花酒之所以优质,除了与采用清澈澄碧,无怪味杂质的漓江水、优质大米、精选的酒曲有关外,还因为桂林冬暖夏凉的岩洞所构成的特有的贮存条件,才使酒质愈加醇和芳香。”小分头的补充发言更为精彩。

小钟来了。小钟一进门,就神秘地说道:“你们猜猜,我把谁给你们带来了?”屋里的人相互看了看,好像在东罗镇的几个小老乡都来了,没有缺席的呀,于是,大家都摇摇头。表示不知道。这时,小钟把手一招,门外立刻进来了一男一女。看着那男人瘦高的样子,手臂上还挽着一个女人的手。大家一起喊了起来,“瘦长个!杨菊花!”原来他俩前不久也从益阳地方政府调到了野战部队。他俩对地方工作不是很习惯,加上语言上有些障碍,广西土话他们听不懂,他们的石花方言当地人也听不懂,工作起来有些别扭。还有于队长也调到益阳地委工作了,他们还是喜爱部队生活,就打报告给上级。很快报告批下来了,他们就分到了马光所在的部队。听说今天都在马光家里聚会,他们就急忙找到小钟,然后就和小钟一起赶过来了。战友们相聚,格外兴奋。

夏云把中午的饭菜准备得很丰盛。大家入座后,小分头建议,这第一杯酒敬马光,祝贺他打了大胜仗。第二杯酒敬夏云,是她带领大伙参加了革命。第三杯酒敬----夏云连忙拦住了小分头,说道:“今天大家来到我们家里,我和马光都非常高兴。应该是我们敬大家一杯,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说毕,她和马光一饮而尽。

酒足饭饱以后,大家坐在一起拉起了家常。马荣一边剔着牙,一边说道:“现在全国都解放了,已经没有仗可打了。我们今后干什么呀?”

“干什么?台湾还没有解放呢,毛主席不是准备把台湾收回来吗?”小分头说道。

“还有呢,朝鲜那边现在不是有点紧张吗?听说美国要插手,准备仁川登陆呢。还联合许多国家在联合国里投票,以联合国的名义组织军队去和我们较劲呢。”一向不爱谈论政治的宋哲生,今天酒喝多一点,也插话说道。

“是啊,这个世界是不会*宁的。可是,我们现在的国内形势也有好多问题。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金融崩溃,物价飞涨,百业待兴,物资匮乏。仗是有打的,可已经不是现在国内的主要矛盾了。再说,我们现在有好几百万军队,哪能都去打仗呢?国家也会考虑这个问题的。”夏云认真地分析着目前的形势,担忧地说道。

“不打仗了,马荣科长,你准备干什么呀?”小分头在科里叫他科长,私下的叫他马荣,现在马光家里,只好连在一起叫了。

“我哥哥干啥,我就干啥呗。”马荣回答道。

“那马师长呢?你有啥打算,跟我们大伙儿说说。”大家七嘴八舌地说道。

刚刚在厨房里忙碌完毕的马光,来到客厅,听到了大家的谈话,卸下腰里的围裙,坐下说道:“最近,军委下了一个文件,大量的部队人员准备裁减,去支援边疆建设。我们出来是参加革命的,现在革命成功了,三座大山被推翻了,是得考虑自己的出路了。我们能干什么呢?我是没有其他的一技之长,一直是在农村长大的,熟悉农村,熟悉农活,在农村干点啥还行。我是准备去边疆的,报名参加边疆建设。但还没有来得及和夏云商量,不知她的意见如何?”马光由衷地说道。

“看来,这家里还是夏云嫂子当家哦。快,说说你的想法。”李文桐快人快语地问道。

“我呀,嫁鸡随鸡哟。他要去边疆,我是支持的。说心里话,我们大家出来干革命,早已把生死度置于外,把名利享受放在身后,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向,我早就把我的一切都交给党了,服从党的事业的安排吧。”夏云把自己心里的话都向战友们抖了出来。

“啊,我们都听你的。我们出来参加革命,还不是受你的影响呀。”瘦长个、杨菊花、小分头、宋哲生,还有小钟,都异口同声地说道。

说实话,写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的心里有很多的感触。我基本上是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一下子没有仗可打了,这些人干什么?他们讲服从党的需要,淡泊名利,那是历史事实。没有一点拔高这些人思想品质的意图,更不是搞点豪言壮语之类的语言。那时的青年人,有理想,有抱负,十分纯真、质朴、善良、忠厚、老实。现在有好多人强调个性,把个性置于一切之上。一切以自己的好恶、眼光作为评价一切的标志。我不反对张扬个性,个性是人的天性。我只是想说,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一个人除了个性,更应该有自己的信仰的。那时候的人们,也有个性,你不能说马光、夏云他们没有个性,没有自己的追求?他们都有,而且还很强烈。但他们把自己的追求、个性都置于在远大的信仰之上。这个信仰,我认为,到现在为止一点都没有过时。因为它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这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基石。

在马光家聚会后不久,中共中央就正式下达了关于新疆建设的文件。

*主席高瞻远瞩,认真分析新疆形势,借鉴历代屯田戍边经验,为了西陲边疆长治久安,他决心在新疆大兴屯垦戍边事业。

马光所在的部队作为建设新疆的部队之一,奉命奔赴新疆,参加新疆建设。

上级要求,部队临走前,用半个月的时间进行整编。凡是年老体弱的干部可以就地复员和转业,有病和伤残的战士可以安排退伍和复员。不愿去的人也可以提出申请,交组织上批准。同时,在驻地及附近地区招录一批知识分子和有志青年入伍,到新疆支边。

在东罗矿务局经常发布通知的公告栏上,贴着一张醒目的告示。贴告示的战士刚一离开,告示前就挤满了人,大家围着告示热烈地议论起来。

原来这是一张号召青年人踊跃参军支前的告示。告示明确地告诉大家,现在祖国需要大量的建设人员,需要人们去边疆,去艰苦的地方,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康乐福祉,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年华。希望青年人面向未来,面向明天,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响应政府和军队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加。落款是解放军某部。

告示吸引了一对年轻人。他俩看样子不过二十多岁,那男的留了一个分头,是当时比较时髦的发型,个头不高,体型较胖。女的穿一身简朴的学生装,个头瘦小,显得很斯文。那男的叫柯穆,女的叫苏辛,都是石花镇人。他们是在石花镇解放以后,一起跑出来混事的。他们觉得石花那么小,一辈子憋在那里,是没有出息的。外面的世界大得很,是有自己的发展前途的。自己又有一点知识,到哪混不到一口饭!他们俩的思想一致,一拍即合,就背着家人溜出来了。从石花到谷城,又从谷城到襄阳,再从襄阳到武汉,再从武汉来到广西,由于柯穆嘴勤屁股懒,不愿踏踏实实做事情,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所以一直没有谋到一个正式的工作。盘缠花尽,几乎到了乞讨街头的地步。前不久来到南宁,听别人说,东罗矿务局要招工,就前来报名。来后一看,人家不要机关人员,要的是下井干活的矿工。柯穆又觉得干矿工不但辛苦,而且非常危险,不愿意去干。真在苦恼时,看到了刚刚贴出的告示。

看到告示上的内容,他们俩想都没有想,就连忙跑到征兵处去报名。刚巧,李文桐临时抽调在征兵处里负责招兵,她听说是从老家石花镇来的人,格外高兴,而且柯穆能说会道,第一印象就让李文桐有了好感。上面对支前的人员也没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只要身体健康,出身好,年纪在25岁以下就可以了。就没有多问什么,让他俩都登了记。

柯穆、苏辛高兴地蹦了起来,我们就这样当上兵了!可以穿上军装,成为军人,成为解放军了!真是‘他乡遇故人’,不,‘他乡遇贵人’呀!柯穆这人有这么一招好,就是嘴甜。当他听说李文桐也是石花镇人,也是从石花镇跑出来参加革命的,连忙改口,一口一个李大姐的叫,叫的那个亲热劲儿,让李文桐心里感到好舒服。

柯穆他俩登完记,就急忙往临时住处走去。他们要去拿行李,结好帐,然后再去军营里报到。这是刚才李文桐一再交待的注意事项。你如果欠房东的钱,屁股一拍,跑了。人家再跑到部队来讨钱,那不是刚来就败坏部队的名声?

他俩走到一个小街口拐弯处,迎面走来三个年轻人。这三个人穿着时尚,但行为轻浮,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其中一人见了柯穆,连忙喊道:“小柯,你他妈的,怎么到这里来了?装什么蒜,不认识我吗了?遇到什么好事了,这么高兴!”

柯穆一瞧,哟,真是的啊,这不是石花镇上的李六吗?他是原来石花镇国民党军队驻军李新干、李团长的儿子。他问道:“哎,你们怎么也到这里来了?”其实李六身后的那两个人,柯穆也不认识。

李六答道:“我们哥几个,也是出来混饭吃的。”

“好哇,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都是石花人,今后多关照点。”柯穆回答道。

“你俩现在是不是谋到好事了?这么高兴!”李六看到柯穆脸上兴奋的神色,问道。

“是呀,我们俩刚才报名参军了。这不,回去收拾东西去。”柯穆答完话,动身欲走。他不想和这些人打交道,他觉得和他们不是一路的人。

“你不够意思哟,能不能带我们也去报名呀,我们几个也想当兵呢。”

“好哇,征兵处那个领导,那个李大姐,就是我们石花镇的呀,你们想当兵,那就快去吧。晚了,名额就满了。”柯穆觉得他现在这个地方能认识部队上的人,很牛。

“好事做到底嘛,我们不认识哟,带我们去吧。”李六有点央求地说道。

柯穆有点动心眼了:是的,我和你们不是一路的人,但到了部队,有部队上的人管你们呢,你们要是有什么事,与我无关。再说,多个朋友多一条路,新疆那么远,人生地不熟的,介绍他们去了,今后如果遇到个什么事,不也是有个老乡们帮帮忙,有几个商量的人说话呀。想到这儿,他说道:“好吧,我现在就带你们去。”李六几个人一听,高兴了,急忙屁颠屁颠地跟着他俩后面,朝征兵处走来。

来到征兵处,李文桐没有走,还在那里忙乎。她问道:“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事吗?”

“没有。大姐,我是领着三个老乡来报名的。刚才在街口遇到的,也是从石花镇过来的。请你收下吧,都是乡里乡亲的,我熟悉他们。”柯穆表现出一副热心肠的样子,对李文桐介绍说道。

“你们几个愿意当兵吗?愿意去新疆吃苦吗?”李文桐问道。

“愿意啊,只要有口饭吃就行。当兵吃粮,当兵扛枪,天经地义的。”李六答道。好像是江湖上的好汉,一口出来闯江湖的口气。

对李六的那种江湖式回答,李文桐倒觉得没有什么,只是感到有点好笑。今后参加了革命队伍,他们适应了部队艰苦的生活,受到了革命思想教育,会慢慢地变成真正的好汉的。

她看看他们几个,个头、相貌还可以,还不像社会上的流氓、阿飞之类。她就让负责登记的同志给他们登了记:李六,男、22岁,学生,湖北谷城县石花镇人。张杰,男、学生、23岁,陈西,男、学生、21岁,籍贯同上。李六三个登上了记,相互对视一笑,击手庆贺。他们没有想到,就这么容易当上了兵,成了解放军?他们兴高采烈地走了。

看着他们几个兴奋离去的样子,李文桐心里真是高兴:她又做了一件好事哟!

她那时在长沙,流落在街头,受到别人的轻视、奚落,要不是遇到夏云救了她,让她参了军,入了党,提了干,她就是他们现在这种落魄的样子。如今,她李文桐经过战斗的洗礼和考验,成了英雄。她在镇龙山土匪洞里的出色表现,至今还在部队里流传开来,被人津津乐道。现在她已经成长为部队的中层干部。她想,说不定这些年轻人今后干得比她还好,还强,混得比她还优秀呢。但她万万没有想到,她一高兴就忘了一件大事,她忽略了对他们的政治审查。从而为以后的特殊岁月的日子里埋下了一个致命的隐患。这是后话。

马光忽然想起了要去钓鱼,不知是突发奇想,还是为一湖湖水所诱惑。他喊上马荣前往,夏云也提出来要去。三人让警卫员准备了钓具,就来到附近的湖边。

阳光沐浴着湖水,湖水时而闪着金光,像是有满塘的鲤鱼在翻跃。湖面上不见一只船,只有蝉在树上长鸣。这里充满了田园般的宁静。

他们撒下鱼饵,抛出鱼线,手握鱼竿,两眼一动不动地盯着鱼漂,鱼漂每时每刻牵动着他们那颗悬着的心。马荣性急,未等鱼儿咬好钩,就急于拉杆。往往扯得早了,空喜一场。马光、夏云倒是很冷静,不一会就钓了好几条鲤鱼。

太阳照得人身上暖和和的,马光说道:“你们想听名人钓鱼的故事吗,我给你们讲讲。”他的话音刚落,就引起了马荣、夏云的兴致,“快说吧,别卖关子了。”夏云催道。

马光开始讲了,他说:“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每有闲暇,总喜欢手持一竿,到河边或湖畔垂钓。仿佛是为了在紧张写作之余,让精神松驰一下。其实托尔斯泰钓鱼时,也在构思他的作品,这是他写作的一个习惯。当构思出一个精彩的情节,或者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时,他便丢掉渔具,匆匆跑回附近森林里的一座小屋,闭门谢客,一心一意地埋头写作。”

“再讲一个。这个故事一般化。”马荣听了,有点不过瘾,催问道。

“好吧。我再说说卓别林。卓别林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他特别喜爱钓鱼。‘如果你喜欢钓鱼的话,你会把对卡塔尼娜岛看作一个天堂。’每逢金枪鱼汛期来临时,卓别林就这样对他的朋友进行宣传鼓动。他自己当然常去那个岛上钓鱼。有一回他只用了一顿饭的工夫,就钓到了八条金枪鱼,每条都有三十多磅重。”

“你听说过用风筝钓鱼吗?卓别林就会。在他看来,钓鱼是一种有趣的、轻松的消遣,在这轻松娱乐之中,赢得的却是聪颖的头脑、充沛的精力。”马光的鱼漂动了,他急忙起杆,钓起了一条大鱼。

“你讲个军事方面的吧,我喜欢听这个。”夏云提议道。

“好吧,我讲一个斯大林钓鱼的故事。”马光继续说道。

“斯大林喜欢钓鱼。1941年初夏,斯大林在黑海的疗养胜地休假。6月22日是一个星期天,凌晨四点半左右,斯大林和他的侄子一起乘快艇去钓鱼。因为这天铁木辛哥元帅要坐飞机来看望他,斯大林很高兴,他说:‘我要去钓鲻鱼,给他做一道他喜欢吃的希腊菜。’当快艇按照斯大林的吩咐,向远处的深海驶去时,后面一艘快艇追了上来,一个军人向斯大林报告了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的消息。斯大林急忙收起鱼线,鱼线上还挂着两条活蹦乱跑的鲻鱼。他把鱼放进鱼篓里,立即返回莫斯科,去指挥一场震惊世界的卫国战争。”

马光又钓到一条大鱼,他把鱼放进了鱼篓,又置放好鱼竿,继续讲道。

夏云听到这里,忽然停住手中的鱼竿,她心有所思。她把坐的凳子朝马光靠近,对马光说道:“我想起了一件事,心里一直放不下。”

“什么事?”马光问道。

“我想回石花镇一趟,看看秀秀她们过得怎么样?我心里一直在惦记着她们。”

“好哇,我支持你回去。如果她们生活艰难,就接过来,和我们一起过吧。”马光也是恋恋不忘叶子龙,叶子龙的影子经常在他脑海里出现,他总觉的对不起他们似的。

“好吧,我明天就走。如果部队提前出发了,我就在武汉等你们。”夏云说道。

第二天,夏云去约李文桐做伴,李文桐刚好也想回石花镇看看,虽然她已经没有什么亲人了,但还有一些亲戚朋友在石花镇,去看看他们,走动走动。今后去了新疆,新疆又那么远,是不容易回来的。她们就一起出发了。

苏秀秀忍着悲痛,从部队回来了。一进家门,叶大妈就问:“你到部队去,见到子龙了吗?他怎么样了,快说吧。”

“没有事,叶子龙他只是负了伤,很快就会好的。”秀秀想安慰她,不敢说出实情,她怕她老人家受不了这个沉重的打击。

“你不要安慰我了。我已经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了。小孩让别人去带,镇里又派人来照顾我,我不憨呀,我已经老了,是大半截子身体已入土的人了,只是苦了你们母子俩哟。”叶大妈是个明白人,她心里已经知道发生了大事,只是还留着一点点祈盼。见苏秀秀这样安慰她,回答她,她心里最后的一点祈盼完全破灭了。

见她说出这样的话,苏秀秀再也忍不住了,她扑到在叶大妈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我的子龙呀,我的儿呀,你真的离开我们走了呀,----”叶大妈悲痛欲绝。

“妈,您别哭了,我会好好照顾您的。”秀秀边哭边安慰大妈。

“好儿媳,你的命真苦呀,”大妈替秀秀擦去脸上的泪水。

婆媳俩相抱痛哭,忘记了柱子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柱子早就回来了,他虽然年纪还小,但他从奶奶、妈妈那痛苦的哭声中,知道他的爸爸是永远不会回来了!更不会有骑在爸爸脖子上撒娇的机会了!柱子懂事地站在奶奶的身旁,扯着妈妈的衣角,一家三口哭作一团。

叶大妈从此病倒了,再也不能下床活动了。她年岁已大,是1899年出生的,已经经历了三个朝代,她这一辈子命运多舛,幼年丧父,中年丧夫,加上老年丧子,人生的三大悲剧她都经历了,在她的心里已经没有活下去的支柱和勇气了。

她躺在床上,想起了她从偏远的山区嫁到了石花镇,丈夫死去后招人的白眼,她挺住了,她有儿子在。她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拉扯大,儿子是她的骄傲。她想起了家里失火后的窘境,熊家的人不敢收留她们,亲戚们也远离她们。她还是挺住了,因为儿子快要长大,是她的希望所在。儿子有出息了,她好高兴。在街上逢人就夸自己的儿子好。可这次她再也挺不住了,儿子走了,虽然走得光荣,但剩下的都是孤儿寡母呀。她们今后如何生活哦?

苏秀秀每日里为她抓药,熬药,希望她能有所好转。可是,叶大妈一天天地瘦弱下去。终于有一天,叶大妈把秀秀叫到跟前,说道:“我不行了,我要走了。你和柱子一定要好好活下去。柱子是我们叶家的独苗呀,你一定要把他抚养成人。答应我吧!”

“你老人家放心吧,我无论如何都会这样做的。”苏秀秀泣不成声地说道。

叶大妈听完这句话,放心了。手一撒,眼角里流下了最后一滴泪,离开了人世。

苏秀秀哭得昏天黑地,支撑着把叶大妈安葬完毕。她一个人带着柱子,艰难地生活着。镇里发的抚恤费少得可怜,她又没有一个正式的工作,只好天天给人家帮忙,洗衣,做饭,什么都干,可也挣不了几个钱。甚至有时候她只好到街上捡破烂卖。但她记住了叶子龙的话,不向政府伸手。这些年来,她从没有去镇上反映过自己的情况。

夏云终于回到了石花镇,站在长途汽车站门口,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的景象让她吃惊,那些破破烂烂的房屋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的整齐的三层楼。西门城外的淤泥塘已经清理干净,解放军攻占的夏家梁子,目前是勘探地质队的驻地,正在勘探铁路入川的线路,据说很快就要施工。通往苍苔街的路已经修好,小河上架起了坚固的木制桥。谷城二中就在上苍苔街鸡鸣寺附近,木制桥方便了学生们上、放学,家长们再也不担心小河涨水了。放眼望去,石花镇笼罩在一片葱绿之中,一派生趣盎然的景象,让夏云感叹不已。

夏云没有先去镇里打招呼,而是直接找到苏秀秀家里来了。

苏秀秀的家,仍旧安在上苍苔街鸡鸣寺对面的小屋里。

屋前槐树上依旧散发着清香的花味,门前的小溪的水依旧不停息地朝大河流去,发出欢快的哗哗声。夏云向那间小屋走去。

就是在那间小屋里,她负了重伤,是叶子龙把她背到了这里,然后去找李延谦来治疗的。也就是在那间小屋里,她第一次向熊清泉表露了自己的爱情心声。也就是在那间小屋里,她主持召开了谷西地区党组织会议,部署各项准备工作,迎接解放军解放石花。

苏秀秀不在家,柱子一个人在屋里玩。

由于营养不良,孩子瘦骨伶仃的,身上的衣服也是补丁连补丁。夏云一阵心酸,眼泪不由地流了下来,她拉过孩子,紧紧地把他抱在怀里。

“柱子,你看阿姨给你带什么东西来了。”夏云拿出给他买的衣服,说道。

“妈妈说,我们不能要别人的东西。”柱子有点懂事的说道。

“噢 ,我们不是别人,我是你姑姑。是你的亲人,我们从很远的地方来看你们了。”李文桐说道。她麻利的帮着夏云给柱子脱掉破衣服,穿上新衣服,还去打水给柱子洗了脸。

“你看,我们柱子变成一个俊小子了。”夏云喊道。

“柱子,阿姨还给你买了小汽车,小飞机呢。”夏云忙不迭地拿出一些玩具来。

苏秀秀被人叫了回来,她在一家给人家洗衣服,已经洗了三天了。只见她那张疲乏的脸上,原来红润的肤色如今蒙上了一层土灰色,又暗又涩,没有光泽。瘦削的脸颊,深陷的眼睛把两边的颧骨高高地衬托出来。两手被皂角树叶和草木灰合成的洗衣剂(一种当地祖传下来的洗衣物质,用来代替肥皂的)浸泡成了苍白色。头发里已经有不少的银丝,整个人比以前苍老了许多。见了夏云和李文桐,她搓着手,半饷不知说什么好。

过了一会儿,她才喃喃地说道:“你们终于来看我了,我好想你们。”她的话让夏云、李文桐的泪水又一次流了下来。她们抱在了一起痛哭起来。

“我们早就想来看你们,我们一直惦记着你们。可我们在广西,离你们太远了。”夏云哭着,说着。李文桐也说道:“我特别想念柱子啊,做梦都在想。”

哭了一会儿,她们才慢慢地安静下来。苏秀秀张罗着要去做饭,夏云、李文桐说,让我们来吧。大家就一齐动起手来,上街买菜的买菜,淘米的淘米,一会儿就做好了饭菜。

在饭桌上,夏云不停地给秀秀夹菜,让她多吃点。柱子高兴地说:“我们可吃到肉了,肉真好吃。”看到柱子快乐贪吃的样子,大家都舒心地笑了。夏云和苏秀秀说道:“秀秀,吃完饭后,你就把屋里的东西收拾一下。该卖的卖了,该处理的处理了,如果欠的有别人的钱,我来还。然后嘛,你和柱子就和我们一起走,到部队去,我们一起生活吧。临来前,马光一再交代,要把你们带到部队上去。”

苏秀秀迟疑地说道:“我们去了,不是给你们添累赘吗?”

“怎么会呢?柱子该上学了,我们不能耽搁了他的学习!学到知识,受到教育,这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啊!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牺牲的目标呀!你可以去军人服务社工作,为指战员们服务,多好啊!就这样定了,好吗?”

“行,我听你们的。”苏秀秀想了想,终于应承下来。

在石花镇,她们接连忙了好几天,终于把秀秀母子俩走的事情办妥当。

临行前,夏云去看叶子龙。她们来到了叶子龙的墓前,墓周围的小树已经有了碗口粗了。叶子龙就安卧在这翠绿的天地之间。她们给他烧纸、献花。夏云在心里默默地说道:“叶子龙,我的好战友,我来看你来了。你放心吧,。我们会把你的孩子培养长大的,也会把秀秀安排好的。亲爱的战友,你安息吧。”

夏云又去看了李延谦的墓,她特意代马光磕头,烧纸,表示追悔和歉意。

夏云来到狗腿湾小广场,狗腿湾已经取直了,留下的只是一个名字,一个历史的回忆。那里现在已成为石花镇人民休闲的场所,娱乐的场所。硕大的水晶石造型象征着石花真的开花了!“阳光灿烂石花开”的歌声在广场上空飞扬、激荡。

在苍峪口,在马光与敌人激战的地方,在巨石前,在她负伤后被救的地方,夏云都是流连忘返,感慨万千。在这片鲜血染红的土地上,她永远不会忘记养她、救她、支持她的石花镇的父老乡亲们,永远不会忘记牺牲的父辈和战友们。

三天后,她们一行四人来到了武昌。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她们见到了马光、马荣,又是一阵寒暄,一阵感慨。大家一起登上了北去的列车。列车启动了,呼啸着向祖国的西北方急驰而去。

请看第二十七章《天山雪莲》。(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奸夫是皇帝反叛的大魔王五胡之血时代玄尘道途信息全知者你老婆掉了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绝对一番盖世双谐终末忍界
相邻小说
仙凡战争天才杀手武神鼎异度奇兵之鄱阳鬼窟鬼泣一梦苍生天雷掌控者重生之机器枭雄回到大清当宰相狼行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