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帝国的成立,这个有着强大军事力量的新兴国家的出现那是谁都不愿乐见的,就吸引了各国各族的皇族们的眼球的,望明国最先发表支持华夏帝国的论调拔了头筹时,其它各国还在暗中观察中,暗中盘算是承认该国好还是不承认好。
开国典礼当天金风国女皇完颜萍的讲话传出后,立即让各国为之惊诧,一个国家居然沦为他国的属国,也许以后还将合并成一国,这个消息让不少的人大跌眼镜。
随后又传出了另一条更让其它国家和民族惊慌消息,望明国凭着两块镇国的天幻神玉,换回了一条火枪生产线和技术支持,各国经过打听确认这是一条真的消息,就在望明国使团到来的两天后,火枪生产线的各型机械就开始上路,通过天庭山商路向望明国运去,这条路处于这两国的后背,就算想派兵去抢,都没办法进去,恨得其它各国各族的皇室宗族们真咬牙,只能怪自己没抢在望明国的先头去拔那头筹。
两国互建大使馆的也同样是重头戏,虽然都不太懂个中的意思,但必定逃不出用来联络两国感情,稳固同盟关系的作用。
华夏帝国和望明国的种种动作,赵康虽然也提心吊胆,但他还是拥有大名义的,总归华夏帝国的地盘脱源于大宋国,可以说大宋国是华夏帝国的宗主国,虽然没有压制华夏帝国的办法,但拥有一个大名义,自认为正义是站在他这一边的,华夏帝国必定不会乱来;而赵安与华夏帝国一直处于良好的交往中,虽然成立了华夏帝国,但也一往如前的提供着武器装备,并且还没有半点拖拉,让赵安心情好了不少,但华夏帝国的武器也一样流到了赵康的手中,这让他有点不舒服,但他也没有办法,只能口头抗议两句,华夏帝国想要他与赵康斗得平分秋色的计谋他也清楚,但他又能有别的什么办法。
这里面最忧心如焚的当数秦族和商族了,商族处于大汉国的东西北角,望明国的东南部,边境交界处常年有点磨擦,不过有大汉国作为盟国,望明国也不敢与商族挑起大的事端;而秦族处于望明国的南部,阻挡望明国南下的门户,那才是望明国的眼中之钉,自望明国建国后,每隔几十年就要与秦族开战一次,秦族又与大汉国交恶,只好投靠了大宋国,要不是靠着大宋国的支援和盛产战马,秦族早就给灭族了。现在望明国得到与华夏帝国一样的火器,怎能不叫这两个小族心惊胆颤。
商族自然要找宗主大汉国求助,商量个办法来对付望明国有可能的掘起。可是秦族却再没处去找关系,大宋国现在三分天下,原来的依靠自保的能力都没有,自然不会再关心到他们了。
秦族的族长急得忧心如焚,现在赵康自身难保,还是赶紧去跟华夏帝国拉拢一下关系的好,于是怆促组成的使团,便悄悄的走上去华夏帝国的道路,秦族虽然没有天幻神玉当国宝,但宗族却多的是美女,待嫁的公主就有那么几个,不是说华夏帝国的大王正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吗?
虽然有了王后和贵妃各一人,但一个男人三妻四妾是平常事,便何况一国之王拥有三宫六院才配得上身份,只要秦族的一个公主入了华夏帝国的后宫,那望明国的威胁不就不了了之,于是秦族打起联姻这样的主意,带着某公主的画像上路了。
秦族在为自身的覆灭作出努力,而大汉国和大唐国这两个巨无霸大国却在为了能得华夏帝国的核心技术而废尽心机,当望明国用两块神玉能到火枪生产线和技术支持消息传到两国后,这两个国家的皇帝也立即想到了珍藏于皇宫的神玉,华夏帝国能为了两块神玉就手这么大手笔,那么自己的国家也送出二块不知道肯不肯来交换?二块不行那就四块,四块不行那就八块,再不行那十块够不够,还可以再加上别的珍宝。几乎是同一时间,这两国也派出使团,真奔凤林城找华夏帝国来谈判了,当然在进华夏帝国前,自然首先得承认该国的,否则人家同意不同意入境还是个问题。
金风国因为成了华夏帝国的属国,珍藏于皇宫的神玉自然送到凤林城,金风国珍藏了二十块神玉,从皇宫记载秘闻上知道,在数百年前传送大阵因其中一块神玉失去作用,传送阵因此停止了运作,五国就均分神玉,作为镇国之宝珍藏于皇宫,其中大宋国、望明国和金风国各得二十块,大汉国强势分得了二十四块,大唐国分得二十三块,其中大汉国赐给属国商族和夏族各二块,大唐国赐给属国楚族二块,只有秦族和吴族一块都没有得到。
为了把神玉尽可能多的收集到自己的手中,所以赵岳把望明国送出两块神玉就得到一条火枪生产线和技术支持的消息给放了出去,这个消息透露出去之后,难保其它国家不动心,这神玉虽然珍贵,但数百年来放在皇宫只能看不能用,可以说连一点价值都没有,可以说这共实就是几块废物一般,还不如拿出来换点实用的东西。就算没有想到用神玉来换好处,各国至少也会派人来谈判一下,那时再说也不迟,反正这事儿现在并是那么急。
紫阳观离凤林城三十多里的一处幽静的小山上,苍松真人自从接了研究阵法的任务后,凭着对道教有成为国教的热情的,招拢了附近的几个有道道长,搬出观中道藏经书,只是关于阵法的书籍,都要拿出来研究几天,希望能尽快的把这失传的阵法找回来。
这数百年来,佛宗是不消说了,早就不见了踪影;道教也开始没落了,各地的信徒是逐年的稀少,尤其是前几年大宋国的兵荒马乱,百姓连自己的饭都吃不饱了,哪还有什么香油钱来送给道观?后来西北三府经过赵岳的整治,温饱是解决了,但年青一辈也把道教丢在了脑后,只顾着拼命的工作赚钱存钱,并没有给道观带来一丝好处。
虽然从表面上看各地的道观香火还是旺盛的,但施舍的只是些老年人,要不是道观也分到点地产,这点香油钱连日常的开支的都维持不了。
现在机会来了,只要道教成了国教,那么重新兴旺是肯定不在话下,苍松真人一辈子就扑在修道上,作为一个得道的高人,对于推广道教自然是不余遗力的,通过数十年的老关系,他收罗了各个观中的老一辈资深道长,一起研究起这种阵法,希望能圆满的完成大王所给予的任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