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观座北向南,依山而建,殿阁错落有致,为三进院落,逐级升高。依次为山门、大罗三境殿、寥阳殿、气象楼,两侧有东西廊房、东王公殿、西王母殿。观前东有迎仙馆,西有白云精舍,有如青龙白虎拱卫两侧。百年之前,司马真人受诏修建阳台观时,曾踏破铁鞋,寻堪风水宝地,最终才在半山腰找到这块吉地。待观宇建成,远远望去,整个道观便如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气势不凡。凤头是高耸的山门,而凤尾则是半嵌于山岩中的“气象楼”。故后人称此风水格局为“丹凤朝阳局”。百年以来,此地一直是修真者心目中的圣地。
观前的山道上,一位白衣胜雪的青年书生不徐不疾地正向阳台观走来。他身后远远跟着一个青衣小童,背着一个大大的背篓。背篓中斜插着一把长剑。
那书生拾级而上,不时地摇头晃脑,似是在吟诵着诗句:
仙境极岩绕,登临近斗杓。
天元诸圣会,地势万峰朝。
西揖昆丘峻,东连蓬海遥。
泉甘生玉顶,坛稳压金腰。
五更观海日,半夜听箫韶。
落月低龙岭,寒烟锁虹桥……
“果然是仙境啊,清虚小有洞天,呵呵,师父所言不虚啊!”他自顾自地感叹着,意甚自得。
“且住!”
忽闻一声清叱,一位手执长剑的道姑挡在了前面的山道上。那书生似是一楞,只见眼前的这位道姑劲装打扮,一张粉嫩的脸上透出几分英气,一双大眼睛正瞪着自己,连忙揖了一揖道:
“小生云游至此,久慕阳台上清仙真之名,特来朝真问道。不知仙姑可能为我引荐否?”
他说得一本正经,那道姑听得不由扑哧一笑,心想好个酸秀才,说话如此文皱皱地,简直酸死人了。
“本观今日有事,不接待客人,我看你还是请回吧。”
那道姑正是卢妙璘。她自得师父传授了琴心三叠秘法之后,一大早便一个人跑到观外的“中岩台”独自炼功,眼见有人上山,心想师父闭关前曾有交待,除了上清本门修真之人,其它外客一律不见。所以便赶过来一问究竟。见是个书生打扮的,便想把他赶走了事。
不料那书生却是微微一笑:“小生千里迢迢而来,正是渴慕玄风,仙姑如此待客,恐非修真之人应有之举吧?”
妙璘不料这书生却不易对付,不由来气,“你难道不知我阳台观是女真修道之所,你一个陌生男子,硬要闯观,莫非是不安好心吧?”
那书生仍是不愠不怒,哈哈笑道:“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小生久闻‘上清三姝’人间绝色,正想一睹芳容呢。”
妙璘一听他言中大有戏弄之意,不由得心头火起,“好个风流狂生,竟敢把我这修真清静之处,当成你那秦楼楚馆了。你再啰嗦,本姑娘可是要不客气了!”说着,一按剑柄,似要发作的样子。
那书生连忙摇手道:“仙姑切莫错会了意思,小生岂敢有不敬之意,只是我千里迢迢而来,总不能两手空空而去吧?”
“哼,原来真是有所图而来啊,那你说,你来阳台究竟有何贵干?”妙璘此时到想探探此人的来意了。
“这个嘛,待你带我进观,见了观主再说也不迟。”那书生说着,便举步上前。
“且慢,我瞧你油嘴滑舌,不像个好人,怎能就轻易放你入观?你那童子身后背剑,难道你想前来比剑不成?”妙璘眼尖,早已瞟见那童子身后的剑柄,心生警惕,长剑一指,正对那书生的胸口。
那书生见妙璘软硬不吃,不怒反笑:“你看我像是一个剑客吗?”
妙璘见那书生出口诗云子曰,冠带俨然,却又不像是一个行走江湖的剑客,一时之间也拿捏不准,正犹豫间,却见那书生的俊目中似乎闪过一丝狡黠的笑意,顿时心生一计,“不管他是什么人,且让我先试他一试。”她娇叱一声:“看剑!”一招“回风扫月”,挽了两个剑花,拉开剑势便向那书生刺去。
只听“哎哟”一声,那书生脚下忽然一个趔趄,身子后仰,就如在台阶上踏空一般,那一剑堪堪从胸前刺空,剑锋距鼻尖不及一寸。
妙璘一剑刺空,见那书生往后倒下,好似真的不会武功,连忙左手一伸,便要将他拉回。谁知那书生借着一拉之力,整个身体前倾,像抓住救命稻草似地,一把将妙璘抱住。妙璘不意他会有此举,电光火石之间,那里还避得及,被他抱了个结结实实。那书生两手搂住妙璘的*,整个前胸贴住她胸前两团软绵绵的嫩肉,薄薄的嘴唇正好印在了妙璘的香腮上,好像就是有意轻薄似地。妙璘骤然间被一个陌生男子抱住,不由得一阵心跳气促,玉面飞霞,急叫道:“放手,快放手啊!”
“暖玉温香抱满怀,檀口偎香腮”,那书生脑子里忽然闪过香艳的小词,看着又气又窘的妙璘,只好悻悻然松开双手,似笑非笑地道:“多谢仙姑援手,救命之恩,不知以何相报啊。”说着,一双贼溜溜的眼睛却有意无意向妙璘胸前瞟去。
这妙璘被他一抱,早已气得酥胸起伏不定,更显得胸前波涛汹涌。一见那书生的目光只盯向自己的胸前,更是认定了他必是个淫贼,当下也不打话,又是一剑刺来,恨不得立刻将他一剑穿心。
那书生一见这小仙姑真的恼了,连忙左闪右躲,每一次,都在千钧一发之际,恰恰躲过妙璘的剑锋。妙璘初时并未用上真力,待见到那书生身法怪异,不由疑心大起,开始用上了师门的“紫霞剑法”。心想,这下看你还能躲到哪去!
书生见她剑法一变,剑影之中,有一蓬蓬紫色剑芒爆闪开来,顿觉气息一窒,脚下步法却是更快。两人身处这陡窄的山道之上,那妙璘自上而下,一剑紧似一剑,那剑气却是不依不绕地直扑面门,那书生只好步步后退,还得留神脚下的台阶,不免有些左支右拙。妙璘眼看自己快要得手,使出一招“紫烟上下三素云”,剑光直奔那书生上中下三路而去。这招本是紫霞剑法中威力极强的一招,一招可化三式,教人防不胜防。那书生眼见此招厉害,忽然鬼魅似地向右飘出,右脚一蹬山岩,似大鹏般斜飞出去。等他站定,手里已经多了一把形式古朴的宝剑。
妙璘一见自己一击不中,心下不免有点骇然。她平日里炼剑最为刻苦,一心想在剑术上胜过师姐,却不料想连这么个书生都拾夺不了。但一见那书生已经取剑在手,不由心中一动。自己练剑至今,除了与师姐妹拆招外,到是从来没有遇过真正的对手,今日不妨拿这个送上门来的对手来试剑,料想这书生就是会点剑术,也不会比自己的紫霞光剑法厉害多少。当下便对那书生道:“原来你是深藏不露啊。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比试一番,如果你胜得了我手中长剑,我便带你进观。如若是胜不了吗,哼,趁早给我滚下山去!”
“正合吾意。”那书生朗声一笑,又道:“只是这里地势狭窄,施展不开,如若在下失手伤了仙姑,岂非大大的不妥?”
“哼,看你到是胸有成竹的样子。好吧,随我来!”妙璘一转身,施展出“回龙驭”轻功身法,如一只回旋的乳雁般掠上了山门前的一块平地。
“好俊的轻功!”那书生却是不紧不慢地拾级而上,不一时也来到了“中岩台”上。
中岩台正在半山腰上,其时已是日上三竿,朝阳透过山间云海射在阳台观的山门上,更显得雄峻无比。那书生见山门两侧刻着一副对联,字体苍劲,入石三分,不禁摇头晃脑地念道:“蜃气半天浮海市,龙雷平地起风潮。好句,好句,果然气势不凡。”那神情,仿佛根本没把比剑之事放在心上。
“看剑!”那妙璘一声清叱,左手掐着剑诀,右手一剑直指云天,气凝神定,和刚才完全是两个人一样。她亭亭玉立,衣袂飘飘,倒是把那书生看得一呆。
“嗤”地一声,妙璘一招“紫电清霜出碧落”已然出手,剑光犹如云龙出岫,疾如闪电。那书生也不硬接,只是身形微动,足下一错,轻描淡写地用剑柄化开了剑势。妙璘又是一势“回风混一凌沧溟”,剑光霍然撒开,向那书生腰间扫来。那书生足尖轻点,身如游龙般向上飞升。妙璘银牙一咬,纵身而上,一招“紫烟袅袅入天罗”直奔他胸前而去。两人如龙翔凤翥,身姿妙曼。这一交手,片刻之间,妙璘已经使出十来招妙手。那书生只是一味游走,并不还手,好象有意要将妙璘的招术全部诱出一般。口中还不停地赞叹“好个紫霞剑法,果然名不虚传!”
那妙璘忽然剑势一收,跃出圈外,娇声嗔道:“喂!你怎么不还招啊?光是一味躲闪,却算什么比剑啊?”
那书生摇头苦笑道:“仙姑剑法神妙,小生躲闪都不及,哪里还得了手。”
妙璘本拟拿他来喂招,却不料他只是躲闪,一招未出,心下气忿,却又无可奈何。也知自己一时半刻奈何不了他,只气得一跺脚,恨声道:“我再出三招,你若再不还手,便算你输了!”
说着,又是一招“紫烟上下三素云”,这回她使上了七成功力,剑气较上次更为凌厉。那书生不再躲闪,长剑一出,却使了个“绞字诀”,手腕轻抖,瞬息之间,便画出无数个小圆圈,生生将妙璘的剑气裹住。妙璘见他出招相应,不禁大喜,抽剑回身,纤腰一拧,反削他左肩,这招“紫鸾回首噙凤章”使得轻灵无比,那书生不由得赞了声“好”,剑尖疾点她右腕。两人这一交手,却是一来一往,妙招无穷,那书生虽是守势,但也却不再闪避,而是一招一式认真对付起来。
妙璘越打越顺手,越打越开心。往往她一招才出,那书生便似想好了破解之法似的,堪堪在她招式用老之前逼她换招。她便索性尽展所学,精妙之招层出不穷,平日里炼剑的疑惑之处,也能一一得到化解。好像是一个师父在指点自己不断地使出新招。那书生的剑法看似朴实无华,却又似行云流水般变化自然。两人一来一往,转眼已拆了百余招,那妙璘早已是娇汗淋漓,轻喘细细,粉面绯红,但却凤目放光,兴奋不已,心头对那书生的烦恶之情一扫而空。也顾不得刚才自己还被人家轻薄一番,心里只想着如此对手,却是可遇而不可求,最好能多炼几招,胜过平日百倍。
两人只顾比剑,却不知此时阳台观中妙云、妙音师姐妹早已闻声而出,正站在山门的石牌下,悄悄地观战。见场中二人虽然妙招百出,但都点到即止,并无伤人之意,却并不出声制止。众女冠见那书生所使剑法却精妙无比,都想看看这不速之客究竟是何来历。而对面,那青衣书童也在一边静静地观战。
只见场中二人时而如飞花拂柳,时而入乳燕投林,衣袂飘飘,剑气纵横,霎是好看。那妙璘一声清啸,忽然使出紫霞剑法中最厉害的一招“雷鸣电激神泯泯”,手中长剑一振,无数朵紫色剑芒如雷电交鸣,从四面八方挥洒过去。那书生一见此招如漫天花雨,疾奔而来,却是避无所避,只得双手捧剑,整个身子疾转如轮,间无虚发地将剑芒弹散开去。
众人齐声叫“好!”场中二人却是相视一笑,那妙璘早已心服口服,但又不肯输了面子,娇声嗔道:“哼,算你厉害,我带你进观吧。”
那书生却拾起右臂,指了指腋下的一段衣襟道:“仙姑请看,这儿被你的剑气穿了个洞呢。”
妙璘却娇羞无限地说:“谁要你让我啊!”说着,转身向妙云姐妹走去。
那书生一见阳台观中众女冠个个清丽出尘,心头一喜,连忙过去深施一礼:“小生青城李鼎,奉家师之命,特来阳台拜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