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二百一十章 冶铁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赚钱的买卖不嫌多,但是花钱的东西现在可是太多了,钢材的改造现在就出了大问题。这个年代没有无缝钢管的制造工艺,纯钢制的枪杆又太重,会影响士兵的作战能力的,所以首先就得解决无缝钢管的问题。

本来无数人出了主意,但是具体实施起来都不是很理想,但是有个从雍州跑过来游学的小家伙倒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先是做了一根铜棍,再把铜棍放进事先做好的特制模具里,灌上铁水。等温度降下来,里面就变成了铜铁棍了。然后加热这根铁棍,因为铜比铁的熔点要低,自然会变成铜水流出来,于是剩下的就是一根铁管子了。

不过这个方法虽然好,但是也有它的弊病,铜本身就很贵,而且熔点也不低。所以我又把这个方法给改进了一下,用锡代替铜,效果果然好多了,至少省钱多了。

在省钱的同时我又发现了个宝,这个小家伙居然就是马均,那个连诸葛亮的连弩都能改进的家伙。他是大儒马融的同族,是我挂名老师马日磾的孙子辈,小小年纪就喜欢到处乱跑,这下跑到我这里肯定不会让他再跑掉,踏踏实实地给我呆在这里吧,我可有一大堆的科研项目等着你的小脑瓜来研究呢。

一个技术问题解决了一样,但是更大的技术难题还在等着我们,那就是怎么样提高钢的产量和钢的质量。这个实在是没办法,我上辈子只是个学中医的,对炼钢根本是一知半解,谁能想得到我会来到这个地方啊!早知道我就学炼钢了,但是现在学肯定是赶不上了,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挖潜。

挖潜也得有懂技术的人才,所以第一件事不是挖潜,而是挖墙脚。荥阳冶铁作坊是整个司隶最大的冶铁作坊之一,这里有我最想要的一个东西——高炉。

ps:古荥镇冶铁遗址:20世纪60~70年代发掘。年代约当西汉中晚期至东汉。

通过糜家的关系,我把制作高炉所需的人才都找齐了。按照荥阳的高炉我们复制了一个,发现效果还不错,每天能够生产铁将近一吨。而每生产一吨生铁,大概需消耗铁矿石两吨,石灰石一百多公斤,木炭七吨左右。这在两千年前是绝对是很杰出的技术成就了。

而且通过建高炉,我们又开始不断改进技术,现在我们可不使用木炭了,我们现在用的可是煤,比木炭可好多了。炉火的温度也更高,所以通过不断的改进,高炉越做越大,出炉的钢材质量也越来越好,而费用反而在下降。

在改造高炉的同时,我们的工艺也在改进。要知道很多人都把灌港和炒刚吹得神乎其神,实际上在东汉时期,很多铁匠都懂得至少一种锻造方法。之所以后来这些技术失传了,主要是战争带来的灾祸,铁匠一般都比较强壮,所以很多人都被抓去当兵了,导致大部分的铁匠都死在了战争中,从而使很多精妙的技艺从此消失。现在我们一说起来,反而觉得当时能够有这样的工艺就不错了,实际上这些东西很普通,只是在当时不受重视罢了。

到了最后,很多铁匠无法忍受这种痛苦,甚至飘洋过海,跑到了现在的日本朝鲜。再加上五胡乱华的破坏,导致中国的冶铁水平大步后退,到了东晋甚至跌落到技术水平不如秦汉的尴尬局面。

ps:文献上关于炒钢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太平经》卷七十二,书中说:“使工师击治石,求其铁,烧冶之,使成水,乃后使良工万锻之,乃成莫邪耶。”这“水”应指生铁水。“万锻”应指生铁脱碳成钢后的反覆锻打。

灌钢技术发明于东汉晚期,王粲的《刀铭》说:“相时阴阳,制兹利兵;和诸色剂,考诸浊清。灌襞已数,质象已呈。”这里讲的是制作刀剑的情况,“灌襞已数”说的就是制灌钢的方法。“襞”指多层积迭起来的熟铁料,“灌”指把生铁水灌到熟铁料上,“已数”是多次的意思。

所以在建起高炉的同时,我们又开始了工艺上的追求,追求炒刚和灌港的机械化,使得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

而且我还统一了模具的大小,尽量做到武器部件可以互换的地步,这对我们将来减少武器消耗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系列的改革创新累得我半死,不过最令我满意的是我们竟然没有亏钱,整个青州的经济运转依然强劲,没有一点儿衰退的样子。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我都可以不打倭国了,没有倭国的金银,我的青州照样可以发展得好好的。但是现在这些文臣武将每个人都憋足了劲想打倭国呢,如果我敢说不打,估计他们能一起冲上来把我这个主公废了。

不过我自己也说服不了自己放弃攻打倭国,不要说后世那惨痛的记忆,就是现在,我还有更深层的计划没跟我的文臣武将们说呢,为了这个,我也不能放过这些鬼子的祖先。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信息全知者盖世双谐反叛的大魔王终末忍界玄尘道途奸夫是皇帝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绝对一番五胡之血时代你老婆掉了
相邻小说
民国江山网游之疾风剑士末世血灾逍遥刀仙死神空间圣道无极重生之完美人生诡战万能小道士足球小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