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沉吟道:“我查看了大明早期的资料,这个东胜地势非常重要。我们占据此地,并且筑城。在配以军队防守,就可以在其周边地区放牧、耕种。”
吴胜早期在延绥镇的镇羌所镇守,曾有幸到过东胜这个地方。他说道:“祥云伯说得不错。我曾经镇守镇羌所时,有幸到过此地。
此地位置确实非常重要。只是,如果蒙古各部联合起来攻城。
这里就会成为孤城。到那时,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结果只能是失守呀。”
周占全听了,不以为意,说道:“当蒙古大军围城的时候,片头关所、镇羌所、威远卫等卫所可以驰援东胜。如果敌人赖着不走,那我们就里应外合将其一举歼灭。”
高利刚听了,冷笑道:“你太小瞧蒙古人了。如果他们几路大军同时进攻呢?”
这句话说得周占全哑口无言。
不得不说,高利刚说得非常有道理。当年的土木堡之变,也先就是四路大军进犯。
如果是这样的话,各地只能疲于应对进攻自己的敌军,哪还有兵力去增援远在塞外的军队。
将领之间因为意见不同,发生一些争吵也很正常,但是,高翔也担心,这些将领初次见面,因此产生矛盾。要知道,这些人都是当地军队当中的佼佼者,能够当上指挥使的,可以说是军功卓越,能力超强。都是凭本事获得的。
于是,高翔笑着说道:“大家说得都有几分道理。对于蒙古大军的攻击。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第一,建造城池的时候,我们要建的又高又大,城外的护城沟一定要又宽又深。城墙上的火炮也要部署那些口径大,射程远的重炮。
第二,城内应大量囤积粮食,并且开出一片田地,种植土豆,以备敌人围城时,有充足的粮食。
第三,对于迁过来的流民,日常也要进行一定的军事训练。日常为民,战时为兵。这样可以增加兵力。
第四,只要我们坚守住,蒙古大军的粮草接济不上,自然会退军的。
最后,我希望咱们占领东胜,建造城池之后,蒙古大军能够前来进攻,这样咱们也有机会让这帮蒙古人见识见识大明军队的实力。”
高翔的这番话,不仅解决了大家的疑问,而且表明了今后的计划。
诸位将领听了,纷纷夸耀祥云伯见解独到,考虑周到。
无形之中,大家的意见得到了统一。
最后,高翔宣布三日后出发,直奔东胜。
众将得令后,下去准备去了。
这段时间,不仅工部安排的剩余工匠来到了灰沟营堡,并且京城方面又分几批来了三万多流民。
这么多人,一天的粮食消耗都是惊人。
所幸高翔率领祥云卫来到此地之后,就组织人员大量种植土豆。
高翔对土豆种植的研究,从未间断。经过不断的改良,生长周期为六十日的土豆,产量在逐步提升,已经达到生长周期为九十日的土豆产量了。
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高翔安排流民在灰沟营堡附近种植了大量的土豆。按他的计划,待自己攻下东胜。在那里建城的时候,这批土豆已经成熟了。就可以作为大家的口粮了。
三日后,部队按时出征了。高翔率领着祥云卫打头阵,左右分别是姜波部和吴胜部。流民和工匠在中间。两旁是赵春德部和周占全部负责防守,而高立刚部则负责断后。
队伍浩浩荡荡的直奔东胜而来。
此时,盘踞在东胜的是土默特右旗一部,包括男女老少,大约有三万多人。
这些情报,前期高勇率领着特种部队都已调查清楚。
由于有老人、妇女和儿童,高翔的初步想法就是希望这帮人能够知难而退,离开东胜。他并不想兵戎相见。
毕竟百姓是无辜的。
国与国之间,存在着利益之战、信仰之战等各种战争,但是各国的老百姓都是希望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从这个角度讲,高翔觉得蒙古百姓与大明百姓一样,都是渴望和平的。因此,没有必要赶尽杀绝,对手无寸铁的蒙古百姓动手。
如此大规模的明军,闯入现已属于蒙古部落的河套地区,自然引起了蒙古部落的注意。
现在蒙古各部公认的河套部长是蒙克什力。很快,他就得到了消息。
他问道:“知道是谁率军吗?人数有多少?”
属下拱手报道:“首领。经过侦查,敌人大约有三万多兵力,还有一些是普通百姓。为首的将领是大明的祥云伯。”
“祥云伯?”蒙克什力十分惊讶,忙问道:“他不是在辽东与建州女真战斗吗?怎么跑到河套地区了呢?你们确定是大明的祥云伯。”
属下十分肯定地说道:“首领,的确是大明的祥云伯。有人曾经在早些年的居庸关战斗中见过他。并且所率军队,有火器部队祥云卫。”
蒙克什力听了,摆了摆手,令其先下去了,然后就召集手下,研究对策。
大家听了蒙克什力的介绍,也都颇感震惊。至于如何应对。有的人认为应该趁其立足未稳,对其发动进攻。
有的人认为,应该先观察一下,看看他率军前来河套地区有何意图?然后再做打算。
有的人则认为应该避其锋芒,向后撤退。此人身经百战,几乎是战无不胜。蒙古大军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
大家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场面一度陷入混乱、争吵状态。
蒙克什力喝止住了众人,喝道:“都成什么样子了。一个祥云伯只带了区区三万兵力,就想侵犯河套地区。是不是有些太狂妄了。
马上派人继续密切关注明军的动向。
通知各部落,马上集结本部的军队。咱们根据明军的行军路线,然后再予以阻击。”
蒙克什力担任河套部长以来,奖罚分明,不偏不倚。在各部落中逐渐树立了威信。属下们也是对其非常崇拜。
大家见他这么说,都下去根据他的安排,进行部署了。
十几名信使出发,奔赴不同的部落,通知各部集结队伍,以应对明军的侵入。
在外敌入侵的时候,无论能够战胜,最起码你得敢于应对。
虽然战斗的结果无法控制,但是坚决予以攻击,要比不战而逃更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