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紫禁城。
朱由检已经将卢象升需要的三十艘蒸汽铁甲舰,全部准备完成了。
现在朱由检只需要等着卢象升、孙传庭和曹变蛟完成出征东瀛前的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
卢象升、孙传庭和曹变蛟三名大将,正在同时进行大明水师的训练、粮草的准备和弹药及燃料的准备。
对于这次出征东瀛,大明的水师也都是求战心切。
在大明水师当中但凡是有点年头儿的老兵,基本上都亲眼见过东瀛海盗对大明东南沿海村镇的劫掠。
对于东瀛海盗的残忍行径,水师的将士们心中痛恨至极。
但是东瀛海盗们来去如风,等到大明的水师赶到之后,基本上都是已经被劫掠一空的村镇,还有被东瀛海盗们杀死的大明百姓。
上一次乘坐这蒸汽铁甲舰和东瀛海盗交过手的大明水师将士,可以说是狠狠的打击了东瀛海盗在大明东南沿海的嚣张气焰。
但是熟悉东瀛海盗的大明水师将士们都知道。
那些现在被吓破了胆的东瀛海盗们。
虽然现在是不敢继续劫掠大明东南沿海的村镇。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今后仍旧会这么老实。
那些曾经和东瀛商人做过生意,了解东瀛人性格的大明商人。
也都知道东瀛人在面对实力强大的对手之时,便会笑脸相迎。
等到对手被他们的表象所欺骗,然后他们就会暗中学习对手的一切。
等到这些东瀛人掌握了更加强大的力量之后,便会再次开始作乱。
不论是大明水师的将士,还是和东瀛人做过生意的商人,都见识过蒸汽铁甲舰的威力。
同样的,他们也都在担心这蒸汽铁甲舰被东瀛人从大明偷取技术,暗中制造。
若是真让东瀛人制造出了蒸汽铁甲舰,那大明的东南沿海短短两三年的太平时光说不定就一去不返了。
大明水师的军营内,两名水兵正在讨论着蒸汽铁甲舰的事情。
“哎我说,咱们军中的蒸汽铁甲舰,不知道东瀛人能不能造的出来?”
这名年纪较大的水兵,向着那名较为年轻的水兵问道。
年轻的水兵听到年长水兵的疑问之后,直接回道:
“张哥,你想多了,他们是造不出来真正的蒸汽铁甲舰的。
他们能造得出铁皮战船都要烧高香了!”
年长的水兵听着年轻水兵如此肯定的语气,此时也来了刨根问底的兴趣。
正好现在是他们的休息时间。
“德柱,快跟我说说,这到底是个什么原因?”
年长水兵不同于年轻的水兵。
他对这些涉及到技术方面的事情是一窍不通。
“首先就说建造一艘蒸汽铁甲舰需要的钢铁,那就不是一个小小的东瀛岛国,所能轻易凑齐的。
就连如此地大物博的大明,这两年多来,汇聚全国之力,也只不过造出了二十二艘蒸汽铁甲舰而已!”
这名年轻水兵是个读书识字的,给年长水兵先从钢铁产量方面进行了一番说明讲解。
“说的对啊!”
这名年长老兵也是恍然大悟的说道。
接着年轻的水兵接着继续说道:
“还有就是蒸汽铁甲舰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蒸汽机!
是它能够让蒸汽铁甲舰动起来。
东瀛人要想学会蒸汽机的制造技术,恐怕这辈子是没有希望了。”
说到这里,年轻水兵和年长的水兵对视一眼,全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蒸汽机,可是仙人赏赐给大明的神物!
除非东瀛也有仙人护佑和赏赐,但这用膝盖想也知道是不可能的事情。
担心东瀛人掌握蒸汽铁甲舰技术的水师老兵没有几个。
大部分的水师老兵,都希望能够再次乘坐蒸汽铁甲舰,在大海上打的东瀛人落花流水。
有了上次大明水师对东瀛作战的战例在前,现在的大明水师眼中,东瀛人那就是气球一般,用力一戳就破了。
对于东瀛人来说,他们还不知道接下来等待着他们的究竟是什么。
时间逐渐来到了五月份,东南沿海的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起来。
卢象升、孙传庭和曹变蛟三人对于出征东瀛的准备工作,也都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
三日之后。
三人一同求见朱由检,向朱由检汇报大明水师的出战准备情况。
武英殿内,朱由检正在听取这卢象升、孙传庭和曹变蛟的汇报。
“皇上,现在军中经过操练之后,已经挑选出了最为精锐的五万名水师将士!”
卢象升向朱由检先汇报了水师将士们的操练情况。
接着孙传庭开始向朱由检汇报起粮草的准备情况。
“皇上,供应五万水师大军所需要的粮草都已经准备完成。
几座大型港口周边已经囤积了足够的粮食。
并且在水师大军向东瀛开战并登陆之后,随时可以进行粮草和兵员的补给!”
对这支出征东瀛的大明舰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后勤的补给了。
谁也不能保证正在舰队在海上航行之时,不会突然出现恶劣天气。
这也是卢象升、孙传庭和曹变蛟唯一担心,这支舰队会受到损失的情况了。
朱由检自然是对孙传庭的后勤准备工作十分的满意。
最后是由曹变蛟向朱由检汇报起蒸汽铁甲舰的操练情况。
“启禀皇上,如今我大明的三十艘蒸汽铁甲舰,上面的将士都已经经过了多次操练。
不论是火炮的使用,还是蒸汽铁甲舰的驾驶航行都已经没有问题。
并且用于驱动蒸汽铁甲舰的煤炭,也已经和粮草一同准备在了港口。”
朱由检听过卢象升、孙传庭和曹变蛟三位大将的汇报之后。
知道现在出征东瀛的所有准备都已经完成。
如今只需要等到东海风平浪静适合舰队航行之时,便可以向东瀛发兵。
“很好!”
朱由检兴奋的说道。
接下来,要准备的便是出征之前的誓师大会了。
关于出征东瀛之事,早在朱由检召集卢象升、孙传庭和曹变蛟来到武英殿商谈之后。
朱由检就在朝会上将其说明了。
大明朝堂之中,所有文武都对出征东瀛全力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