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进洛阳城之后,直接冲向皇宫开始救火。
有了孙坚军的帮助,除了少数宫殿被焚烧殆尽之后,双方将大部分供电的火苗熄灭。
公孙康则是独自一人带着典韦前去寻找枯并,在他的印象里,孙坚是从并里面找出来的传国玉玺。
毕竟,有那个男人能够做到对传国玉玺不心动呢?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孙坚此时已经累的不行,命人清扫瓦砾,打扫宫殿,看着满地的瓦砾,孙坚痛哭道:“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
身边的黄盖等人也沉默不语.,孙坚率领士兵在太庙安排三牲祭祀。
祭祀结束之后,突然有士兵对孙坚说:“主公,西南方向宫殿有五色光芒映射,像是有祥瑞产生。”
孙坚连忙带着亲信士兵向西南方向跑去。
走进之后,却发现是一小并,孙坚命人点亮火把,孙策亲自下并打捞,等到孙策上来之后,怀中抱着一宫妆妇人,虽然实体被泡的已经发白,但是没有丝毫腐烂的气象。
孙坚大为惊讶,发觉妇人怀中抱着一小匣子,打开一看,光芒四射。
里面乃是乃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孙坚看着怀中的玉玺,突然脑海中浮现出一样东西,吓得瘫软在了地上。
他不太敢确定,将这玉玺递给了一旁的黄盖,黄盖看了也大吃一惊。
黄盖来回看了一遍之后,解释道。
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载而进之楚文王。
将石头解开,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为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
始皇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覆,急投玉玺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龙。’言讫不见,此玺复归于秦。
刘邦灭秦得天下后秦王子婴将御玺献给了刘邦,御玺成为“汉传国宝”。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小皇帝刘婴仅两岁,玺由王莽姑母汉孝元太后代管。王莽篡位,派其北阳侯王舜进宫索玺,太后见舜怒斥:“而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富贵累世……乘便利时,夺取国玺,不复顾恩义,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
随即将玺“投之地”传国玺被摔缺一角,经黄金镶补,但终难天衣无缝,天下至宝从此留下瑕痕。
后王莽败,带玺绶避火于渐台,商人杜吴杀死王莽,取其绶而不知取其玺。公宾就见绶,问明绶的主人所在,就前去割了王莽首级并取得传国玺,交与王宪。
王宪自乘天子车辇,有称帝意。李松入长安,斩王宪,把玺送到宛,献给更始。
赤眉杀更始,玺归刘盆子。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刘盆子败于宜阳,奉传国玺降光武帝刘秀。
黄盖说完之后,孙坚的心中思绪非凡,说实话,没有一个男人能够拒绝传国玉玺的魅力。
孙坚没有表示,让孙策收好传国玉玺。
闯过预习的又来气势还有一种说法。
春秋战国时代玉和剑成为两样被士人赋予生命化人格化的物品:武士佩剑,文士佩玉,这两种物品几乎成为士人的象征。
秦始皇统一天下自认为自己文武双全文治武功皆超越历代前人,所以他认为只有天下共传的第一名玉——和氏璧才配得上自己的身份气度。
于是把天下最珍贵的和氏壁雕刻成受命玉玺,成为皇权的象征,玺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玉玺,定国安邦。
从此和氏璧就多了一个身份——传国玉玺,成为皇权的象征。
而这次传国玉玺丢失的原因,则很简单,是当日十常侍之乱,杀死何进之后袁绍等人入宫,张让等人带着小皇帝还有当时的陈留王跑路。
传国玉玺就此丢失,董卓回到洛阳之后,所有的玉玺都找到了,唯独缺了这一块传国玉玺。
也正是孙坚命中有传国玉玺,公孙康搜寻了一晚上,也没有找到,孙坚祭祀完毕之后,传国玉玺就出现了。
当然,公孙康不可能看不到传国玉玺造成的异象,他看到之后,也率军前来。
“文台兄,方才这里有异象,可是有何发现?”公孙康看着脸色变化的孙坚,明知故问道。
“并无其他,只是发现了一具宫女的尸体,这尸体却奇异非凡,竟然不会腐烂。”孙坚打了个马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