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荣答道:“属下长孙姓陆名叫奎勋,李管事的儿子名叫李卫。”
“哦,知道了,明天让他们来上课吧。”刘磊挥退了陆荣,背着手向房间走去,走出十几步他忽然醒悟过来:“谁?陆奎勋和李卫?不会这么凑巧吧。”
刘磊摸着下巴想了片刻喃喃自语道:“不会的,怎么会如此凑巧,两个人才的家中长者都在我麾下做事?肯定是重名,重名的。”
第二天开始,陆荣的长孙陆奎勋和李况的儿子李卫就加入到了班级中,开始了他们的学习。两人曾经上过私塾,在文学方面造诣要比小乞丐们深得多,但在数学、物理和化学方面则完全是空白。
本来陆奎勋和李卫还打算以自己在私塾的功底,于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结果发现真正需要补课的是他们两个。这两个人也是优秀人才,尤其是陆奎勋对杂学非常喜欢,在发现了这些新奇知识以后,就犹如遇到了水的干海绵,开始不断的吸收起来,短短几天内就显露出了不凡的成果。
刘磊对这两个人也是刻意栽培,同时留心他们的学习情况。陆奎勋的进步速度,让刘磊有些相信他就是后世那个杂学大家了,反而是李卫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他在文学课上每每突发奇想都切中要害,让刘磊看到了他不同的一面。
有了这两个人的表率,再加上陆荣的暗中联系,漳州府城吏员们却是有不少人将子弟送了过来,让普通班的人数又提升了二十多个,他只好再次将之分成了两班,甚至将陆荣的两个儿子陆荃和陆葇全都拉来暂时做了教书先生。
刘磊埋首于后院,刻意培养人才的时候,在漳州府城内却再次被新产品引发了轰动,其源头当然又是张扬主持的那家杂货店。自从肥皂和雪花膏开始售卖之后,这家杂货店变得火爆异常,每天的顾客都人山人海的。为此张扬在请示了楚风之后,将整条街的八间门面全都买了下来,用作买卖交易之用。
八间店面同时经营,算是勉强将顾客分流了,可是从昨天晚上店铺开始贴出售卖新品玻璃的之后,今天早上人数便多了数倍。幸好张扬早有准备,将半数店铺都改成了玻璃制品的专门售卖店,才不至于被顾客堵死大门。
买东西的人能达到如此之多,大部分还都是外地商人的缘故。这些人在经历了肥皂和雪花膏两次热卖之后,都赚了不少钱,一些头脑灵活的商人便派人常驻漳州府了。这些常驻漳州府的商人只有一个任务,每天盯着店铺有什么新产品,一旦有新产品立刻下单。
真的有这么多商人慧眼识珠吗?当然没有,关键是张扬店铺里的货物实在太亮眼了些。玻璃碗、玻璃盘、玻璃杯应有尽有,还有各种玻璃艺术品全是用陶范吹制出来的,晶莹剔透的感觉令没见过这种东西的人很是迷醉。
工匠们也算是天马行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了不少奇特的东西。甚至有工匠受到刘磊那批化学设备中玻璃棒的启发,借助钢化玻璃强悍的硬度,制作出了玻璃快子和玻璃勺。
华夏在历史上只有琉璃,虽然那也属于一种玻璃,却并不透明。或许在后世的人看来,琉璃的色彩更具备收藏价值,但对十七世纪的华夏人来说,透明的玻璃更具有吸引力。尤其是摆在柜台上的玻璃餐具一应俱全,如果家中用整套的玻璃餐具吃饭,就足以成为当代最好的炫富手段了。
欧洲的玻璃因为原料问题,虽然透明却总是偏绿色,而刘磊通过在熔炼过程中加入铁粉,让玻璃变得完全纯净透明没有任何颜色,更加吸引人。当然这些玻璃制品都不算便宜,至少也要家底殷实的小地主才买得起,但只要能负担得起,没有多少人能抵御这样的诱惑。各种玻璃餐具和工艺品虽然赚的很多,但比起玻璃镜和平板玻璃来又逊了一筹。
事实上这个时代华夏已经开始有玻璃镜了,这是欧洲商人在海上通商的工程中,从欧洲带过来的。只不过在欧洲玻璃镜的价格也不低,再加上漂洋过海的运费和航行中的损耗,价格是非常高的。
与那些欧洲玻璃镜比起来,张扬店中的玻璃镜要便宜了一半左右,更何况刘磊制作出来的玻璃镜摒弃了欧洲的锡汞粘贴方式,改为以硝酸银溶液和氢氧化钠为原料的镀银工艺。这样制作出来的玻璃镜不论是大小、反光度,还是镜面的平整程度,都不是欧洲小镜子能比拟的,售卖的火热程度可想而知了。
另外吸引人的就是大块平板玻璃了,这些玻璃是专门用来换玻璃窗的,只要购买就会有工匠去家中帮忙安装,可谓送货上门实行三包。平板玻璃的价格甚至比玻璃镜还要贵,但对有钱人来说却很值得。
一来这些平板玻璃很大,比售卖的最大玻璃镜还要大了一倍以上,二来玻璃安装在窗户上透光度极好,居住舒适度更高,三来玻璃窗更容易被其他人看到,巨商大贾们换了玻璃窗待客更有面子。
因为种种原因,刘磊研制出来的玻璃制品算是再次卖到全城爆火。尤其是这些玻璃不像欧洲产品那么脆,运输安全性大大增加,吸引着外地客商纷纷前来采购。张扬也没有想到,玻璃制品仅仅售卖了一个星期,便超越了之前肥皂和雪花膏销售一个月的利润总和,而且还有攀升趋势。
尽管刘磊事先将玻璃作坊规模搞得很大,又提前囤货半个月才敢发售,仍旧是供不应求的局面。每天最多销售半日便要挂起货已售罄的牌子,急得张扬不断催促玻璃工坊提高产量。刘磊却是知道玻璃制品不会永远火下去,扩大产量并不一定能赚更多的钱,反而是货物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才能赚更多的钱,这也叫做饥饿营销吧。
事实上刘磊也没有想到,自己制作化学实验器材的副产品,居然会如此热销。这件事情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并非生活必须的东西才能热卖,看似无用的奢侈品反而能赚更多的钱。例如玻璃制品和雪花膏,都比肥皂能赚更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