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齐北临入城三日,这燕塞关和魏国军队被齐北临大败的消息也不差多蔓延了出去,这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消息是齐北临自己散播出去的,比如自己操作天雷滚滚,操动飓风等等的消息有真有假让人去判断,而且在这段时间之中,王颇亲手宰杀自己部队之中的一些犬牙的事情也很多,足足斩杀了上百人。
这些事情齐北临完全不管不顾,任由他自己去处理,一旦他们有什么风吹草动,齐国的大军也会立马挥动屠刀,虽然有几次小的摩擦,但是也不碍事,更多的时候,是让他们自个的赤胳膊上阵,和他们互相打架,虽然疼但是不致命,这反而激起了双方好战的一个因素,都在摩拳擦掌的打算怎么去教训对方,在训练上也更是上心。
正如齐北临所预料的那样,齐北临收割了魏国军队的二十万大军之后,整个朝野真正的动荡,所有人都是人心惶惶,现在还在边境的大军不过五十万,而齐国的军队整整有讲究二十万人在燕塞关至雁门关这一条路线,再加上南方大地的本土士兵,依旧足够和整个魏国分庭抗衡,这时候的齐国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和过过此消彼长,最终是成为了一个和魏国平起平坐的国家。
这时候齐北临要是集结所有的大军和魏国死磕一次山海关,那么魏国就算撑住了,不死也伤。
这个时候,之前分派出去和齐国对战的另一股二十万的大军接到了撤退的消息,所有人都退守回到山海关,魏国在极度的收缩兵力,想要抵挡这个严寒的冬天,而魏皇更不可能像齐北临一样亲自御驾亲征,只能是在皇都看着前方的一封封战报,坐在龙椅上坐立不安。
这一条消息传出后,其余的国家也看到了魏国现在的境地,边境骚乱再起,人人都想趁火打劫。
这时候妄想要其他的国家和魏国一气连枝的对抗齐国,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在所有人的眼中,齐国虽然发展迅速,但是没有威胁他们的哪一步,齐国威胁到的只有是魏国,这时候要么魏国给他大量的财宝或者割让土地给其余的几个边境国家,不然他们肯定在这个时候举兵攻入魏国。
前方的战事已经是让魏国焦头烂额,偏偏在这个时候后院失火,这怎么能够让魏国皇帝睡得着觉。
现在所有人看到的北冥域很乱,但是还真没有到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只有一国覆灭之后,才是真正的动乱,那时候的混战才是最可怕的,每一场的战争就是人命的收割机。
齐北临也在看着暗线送过来的一封封情报,平封王的在前方的战事取得不小的战果,在魏国大军撤离的时候乘胜追击,也算是打到了他们彻底的痛了。
这时候齐国的前方的兵力驻守住从京都那边进入南方的路线,只要守住漳州城这一块的区域,齐国就可以说是后顾无忧,齐北临可以肆无忌惮的在前线推进着他的计划。
齐北临从来不把自己当做是一位皇帝来看待,他一向把自己定位在一位将军的位置,可是就算他不愿意,但是他还是需要照顾到整个南方大地的所有臣民,包括所有运转都需要齐北临亲自过问,就算是在御驾亲征的这一段的时间内,齐北临还是需要不停的批阅奏折。
在一次次的大战之中,齐北临的三重武夫境界,终于被磨炼到了顶峰的状态,但是第四层这让齐北临很难去突破,甚至连门槛都没有摸到,这也是为什么整个北冥域三重武夫已经是顶头的缘故。
齐北临把所有的事情处理完了之后,稍稍的吐息打坐,一天的疲惫也就一扫而空,第二日的时候整个人又是焕发活力。
太多的事情堆积在了一起,按照之前齐北临的计划,牧民收缩然后把牛羊圈养在燕塞城外,这就需要齐北临费劲了心思,看怎么去把外面的那一块草原给经营好。
只要有了草原,齐北临就可以生产大量的骑兵,骑兵这一条也是王颇向齐北临进荐,按照王颇所说,要是推翻整个魏国,最少需要三十万的骑兵才有这个胜算,虽然看现在的魏国在风雨飘摇之中,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现在的魏国对于齐国来说,依旧还是庞然大物,只不过是魏国没有真正打算和齐国来一个鱼死网破而已,一但齐国真正的让魏国觉得一定得要拼一个鱼死网破的那一步,按照现在齐国的军队,远远没有这个必胜的把握了,所以整个齐国在扩张的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去壮大自身的实力。
对于这一点,齐北临是赞同的,而且也在考虑着如此打造一个天然的牧场出来,只要有了牧场,那么不论是牛羊也好,还是战马也好都有足够的草料。
三十万的骑兵听起来不过是增加三十万匹马,这马匹的难度不再马的本身,而是饲养的问题,马料这是所有国家最头疼的一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