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锦玉出了门也没耽搁,拐个弯,回头看了看家的方向,转身直奔新的孤儿院而去。
自林光辉上次过来,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再加上当时弄这个院子也是雷厉风行,铁子和大云又都是回乡多年,不说发小,玩的还不错的多多少少还有几个,早已联络起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话说的半点不错。
说起来都是穷人,但是该有的热心肠一点不穷。
大忙帮不上,但是遇着那自己能帮忙出力的活儿,来的比谁都快。
人多力量大,这收拾起来简直不要太快。
这个世道,能保证不饿肚子就是好日子,尤其是这以后要住一院子的孩子,人心难测,小心驶得万年船不是?
本也不打算张扬,还是万事低调。
先重新围院墙,加高,加固,挡住外面各种探究的视线。
然后平整院子,屋子破败的严重,必须翻盖。
其实比起新盖来说,还麻烦了不少,不过大伙也不纠结,干的热火朝天。
按照林光辉的意思,铁子俩人也是一样的想法,能不打眼就最好,不然人家都是泥草房,你家本就是住的父母不要的孩子,还青砖大瓦房,这不故意让人眼红,惹人嫉妒吗?
这边和生产队那边不同,一院子孩子,就俩大人,这安全性根本没有保证,所以,还是低调点吧。
最先起的外面的院墙,打了地基,但并没有用新砖,而是兄弟俩找的碎砖瓦,又大张旗鼓的托人去附近山上拉了不少石头回来,又拉了几车沙子,土。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附近村民一看,和自家建房子差不多,自家都是泥草房,但是人家劳力多啊,能拉的回来石头,再说石头的也确实更坚固些,这并不稀奇,倒是也不滴咕了。
几个人把碎砖瓦和石头混在一起,和泥时,铁子俩人悄悄的混了不少林光辉留下的水泥,这样也能坚固不少不是?
水泥这个时候可是稀罕物,俩人也没吱声,和泥都亲力亲为。另几个人也没在意,只以为是这俩人弄回来的沙土不一样,毕竟有黄土还有黑土呢。
院墙起来了,里面就更方便了,破房子放倒,泥草房,能再利用的也就是土了,都用上,不能浪费。
也没弄啥花样,为了实用嘛,直接起了两排房子,跟宿舍似的,着实不打眼,从外面一看也是灰不突的。
里面呢,怎么说,两个大男人,还是两个粗人,能怎么设计,不过很是分明,毕竟是当过兵的,格子化很是明显。
房间是房间,办公室,厨房,餐厅,学习室,洗漱间,棱角分明。
屋里只是简单收拾,不过很明亮,对这些差不多算是风餐露宿的孩子来说,在不再漏风的屋里,躺在宣软的床上,盖着满是阳光味道的被子,早上起床发现不是梦,一日三餐能饱腹,这样的日子,已经是天堂了。
后院空间很大,孩子们早早的就翻了地,种满了菜,自给自足是绝对不成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