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见此也不在意,与曹母等人吃完饭就回到自己秦霄宫内。楚曼文二人眼睁睁的看着李存勖离开,却又没办法讲什么,只好任由李存勖离开此地…
李存勖来到火器房,看到众人都在忙活着也没有去打扰;毕竟术业有专攻,没必要强行参与。看了一会儿就走了…
而这年六月抚州刺史危全讽自称镇南节度使,帅抚,信、袁、吉四川之兵号称十万,攻洪州。
这个危全讽是何人呢?早在公元874年,江西当地就因黄巢之路的风波而骚动起来,并受到流动义军的肆虐威胁。
作为地方豪杰的危全讽便与兄弟危仔倡一起招募乡勇,组织保境安民的地方武装。他们以抚州境内的南城县为基地,建立土城和军营,并随着人数扩增而逐步协防周遭区域。期间不仅需要对抗黄巢旗下的义军,还要同时刻准备割据大城的地方军政长官对抗。
由于唐朝中央早已无力援助南方各州,危全讽这样的豪杰势力便成功弥补了地方权力真空。所以没有让黄巢迅速占领地方。
后来更是在公元885年,初具实力的危全讽正式开启抚州新城建设。该地也在历史上首次有了大型城墙,并按照功能被划分为内外两个区域。
三年后,整个项目才宣告竣工,并成为当时江西境内的主要集散市场。经济壮大也让危全讽有剩余资本投入教育,开办了不少学校与书院。加上其本人重视寺庙影响,也就将大批僧人请到抚州常驻。
一时间,让这里成为乱世洪水中的繁荣孤岛。危全讽注意招抚流亡,增加人口,扩大土地垦种面积。唐末五代正是北方地区战火连天、饿殍遍地之时,而抚州“既完且富”,儒学的繁荣又引来大批北方士人竞相投奔,带动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个时期迁来抚州的大家族有:金溪陆氏,乐安董氏,宜黄乐氏,南丰吴氏,南城、临川黄氏等。大量人口的迁入和许多文人墨客到抚州游览所留下的墨宝和诗赋,为宋代抚州人才崛起创造了条件。危全讽也因此成为整个地区的豪杰盟主,其余势力都听从危全讽。
然而好景不长,在赣北豪杰发展势力的同时,北方局势也正朝着不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
杨行密的吴国集团已成功坐稳扬州,并因此捏住了隋唐南北水路交通的最大中转站。在无法鲸吞江南吴地的情况下,又将目标对准了靠近长江中游的江西与湖南。
其中,后者的马楚政权由来自江北的内斗失败者支持建立,战斗力和盛世都较为厉害。比较低调的危全讽则似乎易于控制,并迫于杨行密的压力而选择暂时臣服。
直到后来杨行密病死之后,以及吴国势力在江东发展非常不顺。先有水师在郎江山之战中惨败,后有陆军直接进攻苏州惨败。
因此,赣北的地方势力也不再愿意臣服这样一个暴虐的外来势力,准备通过进攻南昌将其驱逐会江北。甚至和西面的马楚政权联合,从湖南获得了一些可靠性不强的增援兵力。
现在危全讽趁着杨吴军队在苏州城下惨败,号召各地豪杰共同向着南昌城驻军发难。包围了仅有数千人把守的南昌。
尽管号称十万之众,但这些部队的实质从未脱离过地方乡兵,在大范围的组织层面拥有不少缺陷。同时,由于长期只需要应付流民盗匪,使得他们的训练程度不高,经历过的战争强度也远弱于北方。在缺乏成熟攻坚手段的情况下,就只能以最低效的围困方式封锁城区。而南昌的守军则在交通遭阻断之前,派人从水路赶往扬州求救。
这年七月首批7000名江北士兵从长江下游赶来,迫使南昌城外的江西土兵纷纷向南部后撤。
尽管杨吴军队由刚刚在苏州吃败仗的周本指挥,但靠着多年厮杀已积累出响亮的善战之名。周本是杨吴军队中赫赫有名的大将。吴国名将,周瑜后裔;少孤贫,有勇力,曾遇勐虎于严恭山上,徒手格杀之,从而闻名遐迩。
危全讽便选择回到本土防御,期望在自己熟悉的场地击溃少量对手。此时,西面楚王马殷也派兵增援,包围了同样由江北士兵占据的高安。希望以围魏救赵的方式分散杨吴部队注意。
虽说如意算盘打的好,但是呢!周本向来以作战勇勐着称的周本,却丝毫没有改变计划的意思,而是直接追着江西联军深入抚州地界。可见其果敢。
于是双方就在抚州西北隔河对峙;七千人追着十万打。后来危全讽考虑到江西联军的数量优势和质量劣势,决心以拖延战术与周全对峙。他特意选择有水流掩护的象牙潭驻扎,并构筑起拱卫营垒的土城。随后又安排其他州县的士兵在周围构建栅栏阵地,迫使人数太少的杨吴军队不敢贸然来攻。
但双方同时在一条溪中取水,难免因打照面而发生小规模械斗。
周本也非常清楚双方的各自优劣,准备利用这些契机将联军从阵地背后吸引出来。
后面类似的小斗殴又在两军之间如期展开。但是周本这次特意派出更多人手参与,但主要都是装备不良的老弱病残。
随着更多江西联军抵达支援,便顺势追着对方跨过河流。
一场决战不可避免,于是危全讽索性带着自己的直属5000人马出营,顺利在对岸登陆列阵。让危全讽敢于如此冒险的原因就是:作为前唐时代的运河护军,江淮士兵大都以弩和刀盾作为主要练习武器。也因此被判断为不像北方的很多步兵那样善于结阵用枪。哪怕经历了黄巢之乱与多方混战,其传统的战斗习惯依然没有太多变化。
但是结果就不是很美好了,当抚州兵完成登陆,就发现对面的杨吴军已列阵恭候多时。其实这就好比你减肥被教练发现了一样尴尬…
后来危全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