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
朱元璋到达扬州的第三天,七月二十!
在驻扎扬州后,朱元璋便将接管了扬州府衙,在到达扬州的第二天,朱元璋便在扬州府衙内,逮过来了八个人。
此时,逮过来的这八个人。
正哆嗦着站在朱元璋面前,惶恐不已的看着朱元璋,生怕后者不怒之下,把他们提溜出去砍了脑袋。
原来,在刚刚进入到府衙的时候,他们已经看到了,府衙外面,那成车成车装着的满洲鞑子的脑袋。
除了这些脑袋外。
朱元璋还让他们看了一些特殊的“标本”。
朱元璋本人最恨贪官,到了明朝末年,他也未能够改变这种仇恨,而在这种仇恨的驱使下,朱元璋在山东,也进行了一些反腐行为。
朱元璋的山东募兵,还有清查田亩时,有几个地方官员,私自克扣,乃至截留招募士兵的安家银子,还有士卒们沿途的口粮,还有清田时,有几个官员收受贿赂,替人隐瞒真实田亩数量,在被查出来后。
朱元璋对其中,绝大多数都人直接斩了脑袋。
但典型的几个,却被他实施了一种非常残酷,哪怕是在洪武年间,也不多见的酷刑——剥皮楦草!
而眼下,在扬州府衙内,就有几个这样制作好的标本挂在那里,用来威慑人心。
所以,当被带到朱元璋面前时,这六人早已经是哆嗦的不成样子,跪在地上,高呼着喊道。
“草民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
“哼哼,起来吧!”
朱元璋冷笑着,示意他们起来,然后打量起了面前的八人,此八人都是商人,但他们绝非普通的商人,扬州在明清时期,异常的繁华,而导致其繁华的原因,也有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盐!
盐是一种生活的必需品!
而食盐这种必需品,也就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自汉武帝将盐铁收归官营后,盐就成了历朝历代的重要财源,而明朝也不例外,只可惜,明朝的盐税,少的可怜啊。
此时,朱元璋冷冷的扫视着面前的八人。
他们是扬州的八个盐商,手上掌握着大明朝的食盐销售网络,也即是说,盐业上面的利润,实际上,就为这八人所占据。
明代的盐商分为山陕盐商,还有徽系盐商。
山陕盐商朱元璋洪武年间就已经初见雏形,这些个盐商,实际上就是背靠勋贵势力,获得了经营食盐的权利,如此一来,得到了牟取暴利的机会。
而到了明中后期,山陕盐商之外,就有诞生出来了一股亲的势力,那就是徽系盐商,徽系盐商背后站着的则是东南士林。
两支盐商的明争暗投,一直持续到了明朝末年,到了清朝,便成了徽系盐商一家独大,而了山陕盐商则或是退出经营盐业,或者,则是转进到四川,经营起了四川盐业。
当下,吩咐几人起来后,朱元璋将自己的目光,盯向了一旁的两淮盐运使谢辰,然后朝他质问道。
“谢辰!”
“臣在!”
后者麻溜的站了出来,但额头上,已经渗出来了冷汗,因为他知道,朱元璋这一次,恐怕是要清查两淮盐务,而这一查,他的脑袋,十有八九是要不保的,不只是不保脑袋。
说不定,全族的脑袋也保不住,本人砍头都算下场好的了。
若是下场不好,被剥皮楦草,也不是不可能。
而当谢辰哆嗦着站出来后,朱元璋也不含糊,询问道。
“去年两淮盐运衙门,共上缴朝廷盐税多少万两?”
“一百三十二万七千四百九十五两……”
谢辰赶紧回话。
“一百多万两,好大的数目啊!”
朱元璋冷笑了一声,随即,啪的一下,拍了一下桌子上面的惊堂木,吓的谢辰当即一哆嗦。
而那八个站着的盐商,正是哆嗦手脚。
冷汗直流。
这时,朱元璋的声音,再度的响起了。
“国朝开国之初,盐税也就是这么个数目,可开国之初,有开中法为边疆运输粮草,如今既不见粮草,而这盐税,却还是这么多点银子,而且,据朕所说,这如今的银子,可不如朕当初那会,值钱的了啊……”
朱元璋虽然不懂什么叫通货膨胀。
但他却也看出来了,如今大明境内的银子,没有他开国之时那般的值钱了。
因为如今的银子变多了。
大明朝之前可没有那么多的银子啊。
朱元璋已经知道,这些银子都是红毛人从海外带过来的,物以稀为贵,这银子多了,自然不值得花了,而如今,这盐税却依旧是当初的那么个数目。
难免的,朱元璋会有些愤怒。
而谢辰,则是惶恐至极的禀报道。
“陛下,陛下,我朝以往,都是如此收的盐税……”
说到这,谢辰小心翼翼的抬眼,看向了朱元璋。
“陛下如果觉得盐税少,如今下旨意加征就是了!”
“呵呵!”
朱元璋冷笑一声。
“朕不会加税,相反,朕还会减税!”
好吧。
朱元璋不会加税,因为朱元璋在山东这几个月不是白呆的,他已经知道了,如今大明境内的百姓们,他们的负担其实是很重的。
历年来,一年正税就有一千九百多万两(折银),还加征了折银一千七百多万两三饷(剿饷,练饷,辽饷,合称三饷),而加征的三饷,实际上征收的可不只是一千七百多万两。
有些地方三饷,甚至是正税的几倍,而除了正税外,再算上地方小吏盘剥百姓,百姓之负担,不可谓不重,在山东呆了一段时间的朱元璋深知,大明朝之所以闹起民变,之所以会百姓群起而反之,纯粹是太苦,太难了。
所以,朱元璋才制定了规矩,只准地主大户收三成的租子,而朝廷收赋税,也只准收十税一!
对于其他的赋税,朱元璋是如此,对于盐税,朱元璋也是如此。
此刻,看着面前的八个盐商朱元璋冷笑着道。
“朕知道,盐税一点也不少,只是,这盐税里面的大头,并没有到朝廷的手上,至于到了何人的手上?朕不用说,尔等也自是清楚!”
说到,朱元璋目光定格在了一个盐商身上,质问道。
“你乃是何人?”
“草民,草民乔兴安!”
后者连忙回话,朱元璋看向了他,随即冷笑道。
“乔兴安,朕对你倒是有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