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常情,有何不许?朕指点就是。”赵洹丝毫不生气,被宠爱的妃子如此信任,反而令人心中自得,浑身舒畅。
“很简单,把四大集团的股份都卖了,两年之内,燕京地产建好的房子发售的时候,尽可能多买一些,屯着等升值就行,燕京地产将来如果发行上市,也尽可能多买一些,绝对亏不了。”
没有谁比赵洹更清楚,未来燕京地产的前景有多大。
在他的决心之下,燕京未来必将成为大宋都城,同时在现有的规模上扩大数倍乃至十倍,人口也将从现在区区七八万,增加到数十万,乃至过百万。
赵洹预计三年后就要迁都燕京,但燕京的所有建设,无疑不可能在三年内就建得完,迁都之后,也还会有至少十几年的大规模建设。
燕京除了老城区内的七八万普通百姓安置所需,剩下的区域,都可以交由燕京地产来主导开发。
要知道,燕京老城之外的一大圈土地,以前是辽国贵族的,金国灭辽之后,又成了金国贵族的,大宋收复幽云十六州之后,燕京老城周围广大土地,又都成了大宋朝廷的了,赵洹从未有将那些土地均田出去的打算。
不说在那些土地上建的房子未来能卖多少钱,就那些地,按照现在的地价,都价值数百万贯,未来燕京地产上市之后的市值做到几千万贯,甚至一亿贯都并非不可能。
现在燕京地产募资三百万贯,未来价值可能翻几十倍,如果不是担忧未来文武百官或者百姓说他这个皇帝吃相太难看,赵洹都想自己全资出完这三百万贯。
虽然说赵洹的内帑只能拿到每年赋税的半成,除去皇宫开销,剩下的根本没有三百万贯。但赵洹除了每年能从赋税里拿到钱,还有玻璃的一部分专利,还有玻璃镜子,望远镜等许多玻璃产品的利润。
去年靖康四年,算上从赋税中拿到的五百一十多万贯,赵洹足足赚到了一千多万贯,内帑现在还有五六百万贯余钱躺着呢。
现在募资的机会赵洹已经给出去过了,只募到了一百七十多万贯,赵洹额外补齐了剩下的缺口,现在赵洹直接占股超过百分之四十,也就是说,如果将来燕京地产能够做到一亿贯,赵洹现在的股份就能价值四千万贯,将来就算有人眼红,也不能说赵洹吃相难看了。
……
时间来到靖康五年二月的时候,赵洹突然又想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收复幽云十六州之后,他还没有祭告天地,承大唐正统。
赵洹立刻将宰相李纲,少宰李光二人招入宫中商议。
祭告天地,承大唐正统重要吗?
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时候也曾祭告过天地,也提到过昔年大唐。宋太宗赵光义灭吴越与北汉,名义上统一天下时,也曾祭告过天地,也曾提到过昔年大唐,只不过无论是赵匡胤还是赵光义,在祭告中提到大唐时,都基本上只是一两句话盖过,并没有多么隆重。
大唐灭亡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大唐鼎盛时期的唐玄宗时期,至今更是已经过去了近四百年,天下百姓早就忘记了大唐,只记得当今大宋。
周边其他国家,比如西夏、吐蕃、还有西域诸国等,同样早已经忘记了大唐,提到中原王朝,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只有大宋,根本不会去提昔年大唐,甚至连想都不会想到大唐。
然而,这正是赵洹突然起意要祭告天地,隆重宣扬要承大唐正统的原因。
他有意要让大宋百姓,以及周边诸国记忆起昔年大唐。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最大的好处就是,昔年大唐颠峰时期的疆域,大宋都能说一声‘自古以来’,都有堂堂正正的借口去收复。
比如在五代十国时期,趁着中原大乱,脱离南汉的交趾。
交趾脱离南汉独立建国,前面几十年非常不稳定,六十多年换了三个朝代,但在宋真宗时期,交趾第四个王朝‘李朝’建立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年,国祚已经非常稳定,交趾百姓已经认可了李朝,早就忘记了他们所在的交趾曾是中原王朝固有疆土之一。
没有那一声自古以来,赵洹若是要对李朝用兵,灭掉李朝,该找什么借口?什么借口能说服大宋百姓,以及让交趾百姓知道大宋发兵是有‘道理’的?
一声‘自古以来’就是最大的道理,李朝如果敢反驳,那大宋还可以理直气壮的直接指责李朝是‘反贼’。
还有西夏。
以前大宋和西夏交战,双方都习惯性的视作两国攻伐,可一旦大宋承大唐正统,以昔年大唐的名义,也同样可以直接指责西夏是‘反贼’,到时候就是大宋平灭‘反贼’之战,而不是欲灭亡他国之战了。
还有西域……
总之,可以运作的空间太大了,好处太大了。
李纲和李光二人都惊呆了,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赵洹突然想到了这个。
“陛下,此事很有必要,臣赞同!”
“臣也赞同!”
李纲和李光都直接表示赞同赵洹这个提议。
趁着收复幽云十六州,祭告天地,突然向所有大宋百姓与周边邻国宣布,大宋真正开始承大唐正统,等大义确定下来之后,大宋再对西夏这个老对手用兵,就能直接义正言辞的指责西夏是‘反贼’,大宋是平反之战,而不再是单纯的欲灭西夏这个国家之战了。
大义这种东西,看似不能真正增强综合国力,但却无比的重要,它能告诉百姓,我们这么做是正义的,不对的是别人,是反贼。
百姓理直气壮,军中士卒也同样理直气壮,对士气的提振,对战斗力的影响,一场战争,因为有大义存在,胜算或许就能直接凭空增加两成。
跟李纲和李光达成共识之后,次日朝会,李纲便亲自出列,当着其他文武朝臣的面,将事情提议了出来,李光又站出来赞同,最后,赵洹顺势应允,立刻将此事直接确立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