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朱元章微微一笑道:“伯温果然才智过人,不错,我奖赏给他们土地和钱财,就是对他们功劳的认可和肯定,但是不代表可以不纳税。但是,除了这部分人之外,难道其他人就不该纳税吗?”
听到这话,李善长和刘伯温也感觉事情不对劲,似乎今日皇帝对这事情相当重视,有进行大作为的架势。
这一次,刘伯温打算把球提给朱元章,不敢再主动说了。
“臣等愚昧,还请上位明示。”
朱元章眼神一冷,大气道:“天下拥有土地的人,全都要交税。”
李善长和刘伯温顿时倒吸一口冷气,极为震惊。
李善长赶紧说道:“上位,难道天下读书人也要交税?”
这话的意思,并不是只要是读书人都不交税,而是通过考试进入官场的读书人。
过去任何朝代,皇帝为了拉拢读书人,都免去通过科举进入官场的读书人的赋税。
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一条默认的潜规则,任何皇帝都尊重这条规则。
正因如此,李善长听到说所有人都要交税,才马上会这样问。
刘伯温也看着朱元章,看他如何回答。
朱元章脸色不变,只是简单说了两个字:“不错。”
“上位,这恐怕不妥,自古以来,科举考上的读书人都是免收赋税,每朝每代都是如此做,我们突然要打破这个规则,恐怕会得罪天下读书人。”
李善长说道。
这一次,刘伯温也感觉事情不妥,他可是知道,得罪天下读书人的下场,一定会在青史上留下骂名的。
“上位,一旦得罪天下读书人,这对朝廷不利,对上位以后的名声不利。”刘伯温也劝道。
朱元章没正面回答道:“善长,你说免收科举入仕官员的赋税,这是历朝历代都这样做,那么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就有科举考试?那时候读书人交税后就活不下去了?”
“这……”李善长顿时哑口无言。
确实,以前根本没科举考试,那些读书人就算当官,也得交税。
这完全是后世的做法。
朱元章进一步说道:“既然规矩是人定下来的,难道就不可以改了吗?”
李善长不敢回答,其实,当听到朱元章列举夏商周时期的事情,他就知道,自己的观点确实站不住脚。
看到李善长没说话了,朱元章再转头看向刘伯温:“伯温,我作为开国皇帝,为了的是天下百姓,为的是江山稳固,难道为了一点虚名,就束手缚脚?”
刘伯温顿时没继续说下去,他可是心智如妖,从朱元章简单几句话,可以看出朱元章这次下了大魄力,肯定有大动作。
果然,朱元章开口道:“我打算推行一条政策,那就是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刘伯温疑惑道。
朱元章说道:“所谓摊丁入亩,那就是以后赋税完全按照田地多寡进行交税,要是田地多,那么就多交税,要是田地少则少交税,无地则不交税。之前使用按人丁交税全部废除。”
“之前按照人丁多少交税,那就大大便宜了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他们土地很多,但是交税很少,但是广大农民少地无地,可是却缴纳跟地主几乎一样多的税,还要承担地主的地租,如此计算,他们承担最大的压力。一旦遇到灾荒,马上就会揭竿而起。”
解释完,李善长和刘伯温也是无比惊讶,要是如此缴纳赋税,确实可以大大减轻农民的负担,自然不容易出现农民起义。
这确实是很好的计策。
朱元章进一步说道:“但是这条计策实行,还需要配合两条辅助政策,那就是‘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天下所有人都必须公平,不管地位高低,都必须服务整个国家。”
“其次,更重要的是固定农民缴纳地租的比列,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只要缴纳固定比列的地租,其他赋税不可以转嫁给农民,这样也防止,历代皇朝减少赋税,最终得到实惠的确实地主,因为地是地主的,跟农民没关。”
两句话解释完毕,李善长和刘伯温彻底惊呆了。
要是说摊丁入亩确实是绝妙税收制度,那么配合这两条辅助政策,简直完美,完美啊。
这样成功避免了地主把赋税转移给农民的可能,如此大力减轻农民的负担。
以后,朝廷甚至可以不用减免赋税,把地主阶层的利益吸收到朝廷财政里面来。
农民负担减轻,地主却承担更多赋税,那么贫者不能再贫,富者承担更多,无比完美。
李善长也不禁惊呼:“好,这简直是天才设计。”
其实,他熟读历史,自然也制度,赋税制度也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改革不是那么容易,所以也就保留下来。
如今有这样的天才设计,堪称完美,一下子解决上千年的赋税制度。
刘伯温也是深为敬佩,能提出如此完善的税收制度,确实是天才。
就算是自己,也想不出那么完善的税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