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瞅了瞅于彦昭一眼,这小子确实是很清贫的人,但是看这性子,可不算老实。
不过也是人之常情吧,任谁猛地被人往权贵堆里带,还没个什么由头的时候,恐怕都会有些怕。
“不用担心,我肯定是不会害你的。”
于彦昭还是有些提心吊胆的,默默的缩在马车的一角。
这个时候,于彦昭才反应过来,若是这人是带着自己跑到朝中的反对改革的人面前,自己岂不是不由自主的被掺和到朝政的风波中了?
要知道,给蛮夷讲解分工的这事,换个角度也可以说,这国富论一旦流出去,会加强蛮夷的势力,那些死硬派们会放过这个机会吗?
到时候,就以自己的这点小身板,怎么能扛得住那么大的风浪?
于彦昭心中开始胡思乱想了起来,生怕这朱棣给他弄出来老大的难事。
正在这个时候,于彦昭听到赶车的人说了句。
“爷,驸马的府邸到了。”
驸马?哪个驸马?
于彦昭一下就打了个激灵,自己是说《国富论》的时候,被人喊来的,那能说的驸马恐怕就只有一个写了《国富论》的何秋了!
于彦昭人都有些蒙了,不会吧?
难道自己真的要被带到写了书的何秋面前?
浑浑噩噩的,于彦昭下了车,抬眼一看,果不其然,眼前的牌匾上写着“良乡候府”四个大字。
这可不就是何秋的府邸吗?
在于彦昭一脸懵的时候,朱棣很干脆的拉着他一同进了何秋的府邸,看门的人都认识朱棣,刚想行礼,就被朱棣打断了。
刚进府邸,绕过眼前的石头屏风,就听到一阵笑声,好像是孩子们的。
于彦昭被身边的两个侍卫搀着,走到了府中的院子里,刚一进院子就看到一个孩子和一个看起来年岁不大的人在那相互追逐。
那个小孩子看到朱棣就欢呼一声,高喊道。
“外祖父,我爹爹要打我,你要好好惩罚他!”
何秋气的直冷笑,朱棣脸上挂着笑摸了摸何栋的头说道。
“你小子还敢欺负我外孙?”
这个时候于彦昭已经彻底吓傻了,他就是再蠢也能看出来,眼前这个年纪不大的人就是府邸的主人良乡候何秋,他的儿子喊自己身边的这个大哥叫外祖父。
那岂不是说,自己跟着皇帝走了一路?
想通这件事的于彦昭肝都在颤,我的亲娘啊!
这一路上自己的表现是不是有点太差了?
于彦昭不断的在心中懊悔,早知道如此,当时就表现的大气点了。
这时候,朱棣跟何秋说道。
“朕在外面发现了一个人才,有些想法还是很有意思的,专门喊来和你见一见,看看他的想法能不能行,这点上,你应该比朕懂多了。”
何秋把目光投入到于彦昭这边,只是这个时候的于彦昭已经脚软的瘫在地上了。
发现朱棣和何秋往他这走的时候,于彦昭强撑着力气,踉跄着跪在地上俯首说道。
“草……草民见过陛下。”
朱棣轻笑一声说道。
“免礼了,之前那股犟劲呢?你看朕给你找的这个人,是不是学问足够当你的老师?”
于彦昭大气都不敢出,何秋怎么可能不够格当他的老师?
虽说何秋身上没有功名,但单单看何秋写的书籍,就知道这人很有才能了,更不用说他也听说过,这何秋还是天子的几个孩子的老师。
这稳稳是一任帝师,这就更有资格了。
“朕打算让何秋教教你,你觉得行吗?”
于彦昭顿时心中一阵惊喜,本来想赶紧答应,可话都到了嘴边还是没敢说出来。
“草民学识浅薄,身份地位,恐怕当不了侯爷的学生,万一侯爷收了草民,草民还怕自己弱了侯爷的名声,只要能得到侯爷的指点,草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于彦昭心里清楚,自己和何秋之间身份相差太大,想要和未来太子当师兄弟的人不知道多少,自己恐怕是没哪个福分的。
若是于彦昭真的答应下来,恐怕何秋倒也不会把他放在心上了,不过看他拒绝了,心中不禁称赞一句,到了这个时候,头脑还能这么清醒,实在难得。
“陛下,你想让他拜我为师,可我都还不知道他是什么情况呢,这怎么收徒?”
朱棣说道。
“来,于彦昭,你来和你未来的师傅说道说道。”
于彦昭心中有些窃喜,但还是放稳了心态吸了一口气说道。
“草民于彦昭,杭州人士,家中先辈都是读书的士人,还都当过官员,只是到了小民这一代,家道中落。而且草民又是个不善经营的,读书也没考出来什么名堂。
这次入京其实不是考进士的,草民对外这么说只是为了面上好听,来此一趟,只是因为家中添了长子,想要来京城谋一个前程。”
何秋的面上不动,但心中已经掀起了一阵波澜。
于彦昭?杭州人士?祖上为官?家道中落?孩子在最近出生?
乖乖,这怕不是于少保的爹吧?
以前的时候,何秋因为北京保卫战,知道了于谦,对他的气节和遭遇很是不平,特意了解过,于谦的父亲好像就叫于彦昭。
若是按照他的说法,要真的孩子是于谦,应该也是刚出生没多久,恐怕还不比未来朱高炽的孩子朱瞻基大。
不过现在这一切都还是猜测,何秋也不可能上来就问于彦昭家中孩子叫什么吧?
但只因这点猜测,何秋对于彦昭的态度也变得和善了起来。
“你说家中时代为官,也是读了书的人,那你有什么长处?”
“草民懂外藩的言语,还粗通经史,书法也称得上不错。”
“外藩语言?那些红毛鬼们的?”
于彦昭赶紧点了点头。
何秋脸上的表情很是高兴,对着于彦昭他是比较满意了,这年头想找一个懂欧洲语言的人才,那可太难了。
一边的朱棣得意的捋了捋自己的胡子,就知道何秋这家伙见到于彦昭这样的人会很激动。
投其所好这点上,朱棣自觉自己做的还是很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