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治文与朱庆出了皇宫,直奔皇城之中一家生意火爆的酒楼而去。
站在酒楼前,望着这酒楼之上熟悉的牌匾,上面篆刻着“唐李楼”三个大字,深吸一口气,感叹道:“还没有进门呢,光是闻着这个味,就让人心生怀念啊!”
朱庆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是吧,这些年在外面,就算是吃过再多的山珍海味,肯定还是家里的味道舒服吧。”
朱治文抹了抹嘴巴,有些心急地说道:“不要多说了,咱们快进去吧,你哥我虽说是个修行者,但也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山上仙人啊,口腹之欲还是极其看重的。”
说着他率先往唐李楼之中而去。
唐李楼这样的酒楼,在整个京城可不常见,不仅仅是味道独到,还要往历史上说去。
世人都知道,大唐的皇室姓氏便是李姓,这酒楼的名字,也不知道是误打误撞还是有意为之,偏偏就取名为唐李楼。
幸亏这是在玄陵啊,要是在大唐大话,那可是犯了大忌啊。
唐李楼历史悠久,早在当年大梁还没有被玄陵取代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不然按照如今玄陵的管理严苛程度,怎么可能容得下这么一个酒楼出现啊。
当初专门管理京都建设的工部侍郎,听说了这么一个酒楼,那也是被惊讶了不少,为了避免引起不少的矛盾,不管是好是坏,避一避嫌也是很好的,便派了几个手下前去交涉,要求对方改一改名字。
可是这酒楼的掌柜的,那也是个性格刚烈的家伙,不说与这些官员对着干,可愣是不愿意改名字,说是这家酒楼传到他这一代已经有四百年的历史了,名字从来没有改过,牌匾一直都是这牌匾,要是在他这一代换了名字,那就是大逆不道,数典忘祖,根本就没有脸面见列祖列宗!
那些个官兵也就是按照命令行事,哪里愿意听这些话啊,也没有当场动手,撂下一句狠话,“三天之后我们再来,若是还不同意改名字,你这酒楼也就不要想开了!”
等到官兵走后,这掌柜的简直是万念俱灰,他不过是个小老百姓,哪里能够经得住这些家伙的野蛮行径啊,一度就想要与这酒楼共存亡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酒楼里来了一个少年,那少年看着确实是比一般人家的孩子要英俊不少,只不过年纪不大,却又给人一种十分老成的感觉,在他身边跟着一个中年男子,应该是个练家子。
因为要拆楼这件事,掌柜的这些天都是心不在焉,忧虑重重,只想着每一次的火锅都当做最后一次火锅了,可谓是心中绝望极了。
当他给这位不知道是不是最后一位客人做好一顿羊肉火锅之后,吃了一点,这少年可高兴坏了,只夸赞道:“人间绝味,人间绝味!”
因为拆楼这件事,酒楼难得来了这么一个客人,望着对方这么开心,对于他的火锅如此满意,反正生意冷清,他就自作主张坐了下来。
与这位少年有说有笑,聊了不少,难得开心极了,关于这酒楼的事情,也因为这些天郁闷不已,酒过三巡之后,一吐为快。
他自然是没有想过能够给这酒楼改变什么,只是有些东西,他要是不说出来,终究是心里不爽,就当做遗言了吧。
后来这位少年走了之后,第三天的期限很快便到了。
那天掌柜的坐在台阶上,望着前几日的那几个官兵又来了,手里有红布盖着一个巨大的方形东西,可惜是看不出个什么真面目来。
不过按照他的想法,这红布下面的东西,绝对不会是什么好东西,兴许就是用来砸他酒楼的器具。
当那群家伙掀开红布,掌柜的就要与这些家伙拼命时,结果却完全出乎了他想象。
只见那群家伙掀开的红布下,竟然是另外一块朱红牌匾,上面赫然用金色的大字写着“京城老字号”。
如此一来给掌柜的搞蒙了,结果是那官兵头头,主动上前搭话道:“掌柜的,你这可是遇到贵人了啊,三皇子前两天来你这里吃了一顿火锅,那可是内心十分高兴,听闻了你因为这个名字的事情,便跑到了我们工部,说什么都不让我们的大人下这个命令,还要求赠送了这么一块牌匾呢!”
掌柜的这时候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只是十分迷惑不解地说道:“你在说什么啊,什么三皇子啊,我这小酒楼,什么时候来过三皇子啊?”
官兵说道:“我们三皇子还只有十一二岁,你自然是无法相信啊,你再好好想想。”
一听官兵说十一二岁的皇子,掌柜的这才想起来,前两天那个在酒楼里吃得欣喜的少年,一时间恍然大悟,泪水止不住地流啊!
当时就跑进祖宗祠堂,激动不已,不断跪着磕头,“祖宗保佑啊,三皇子保佑啊!”
自此关于这酒楼名字的风波算是彻底解决了,不仅仅是解决了,而且因为这件事,唐李楼算是彻底|火了一把,在整个京城都掀起了不小的名气。
一时间来这酒楼的人,络绎不绝,人山人海。
而关于那块牌匾,则是被展柜的安置在了酒楼之内,用红布高高悬挂了起来,就当做是镇店之宝了。
朱治文走进酒楼之中,望着正中心那块高高悬挂起来的牌匾,一眼便望见了那个熟悉的人影。
这么些年过去了,朱治文留开了京城这么多年,这原本酒楼的掌柜的,已经从一个中年大叔,成为了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家了。
朱治文原本还想着给这个家伙一个惊喜,结果是那个昔日的掌柜的,虽然年事已高,还是一眼就从人群之中望见了朱治文。
他浑浊的眼睛精光一闪,大喊道:“朱公子!这里这里,大壮啊,快点准备一锅上好的羊肉锅,
给朱公子接风洗尘!”
李大壮,也就是掌柜的大儿子,还有一个小儿子上战场,此刻不在酒楼里。
望着掌柜的一大把年纪,竟然想着主动来迎接朱治文,朱治文见此,赶紧走了过去,扶着这位老人,说道:“掌柜的这么大把年纪了,就不要这么急了着来见我了。”
朱治文边走边说道:“掌柜的怎么知道我来了啊,我明明才回来不久啊!”
这位老人,说道:“这就是山人自有妙计了,今天听人说在天上看到了一个御剑进宫的人,我一想便猜到是朱公子了啊!”
朱治文笑着说道:“掌柜的真是老当益壮啊,年纪虽然大了,脑瓜子倒是更加好了啊。”
老人叹了一口气,说道:“我是不行了啊,你们这些修行之人,终究是与我们不一样啊。”
他说的是,在年纪上,当年两人看起来也不过是二十岁左右的差别,现在看来,一个是老人了,一个还是年轻小伙子的模样。
修行者与凡人之间,本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路子,两者结缘,不过是徒增寂寞,面对这些两者之间的差别,生死之间的东西,总是免不了令人感慨。
朱治文倒是对此没有多大的感伤,生死这些东西,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分将生死看得太轻那是无情无义,看得太重只是给自己施加压力。
比起所有人长命百寿,朱治文更希望的是,他所有的朋友,身边的亲近的人,可以走得安安静静,走得舒舒服服。
老人带着朱治文以及朱庆到了一张干干净净的桌子前,说道:“朱公子可还记得,这可是当年你坐过的一桌,我一直都有保留在这里的,从来没有动过。”
朱治文哈哈大笑,说道:“掌柜的就不怕这桌子年久失修,我一屁|股上去,就坐坏了啊。”
老人摆摆手,说道:“不会不会,这桌子,我专门花了大价钱,请了一个修行者,施了点法术在上面,保证只要不是有意为之,上百年不会腐朽。”
朱治文稍稍打量了一番,点点头,说道:“确实如此啊,掌柜的倒是有心了啊。”
一个普通百姓,想要请得动修行者,除非是关系匪浅,不然那价格可不是谁都能够随随便开得起的。
朱治文没有想过前者,也就当做这掌柜的花费了不少吧。
三人落座之后,大壮端着一锅香气扑鼻的羊肉火锅上来,说道:“火锅来了,让大家久等了啊!”
朱治文望着这一锅的火锅,眼冒精光,说道:“这么多年了,这味道还是一点都没有变啊!”
老人笑容和善,说道:“朱公子爱吃的火锅,我怎么敢偷工减料啊,出去一直在研究的新的火锅品位,这老字号还是原来的样子,从未改变。也算是对得起这老字号的招牌吧。”
朱治文竖起大拇指,说道:“掌柜的确实是良心啊!”
一锅香气扑鼻的火锅,掌柜的因为年纪大了,就不与朱治文这些年轻人比拼什么酒量了,一直笑着望着两人,心中高兴无比。
这些年了,或许别人不在意朱治文的处境,但是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朱治文的消息打听,一直担心自己活不到朱治文回来的时候,终究是一切还安好,就到了这一面,他已经十分的满足了。
在酒楼里两兄弟玩得上头,眼见着天就要黑了下来,朱治文将朱庆灌醉之后,一震身子,一身酒气散去,他望着躺在酒桌上的朱庆,说道:“掌柜的,你好好照顾他,我有点事情要去处理一下,去去就回。”
老人虽说不知道朱治文要做什么,还是点点头,答应道:“朱公子放心,你走吧,这里有我就不会出事。”
朱治文点点头,转身离去了。
离开唐李楼的朱治文,直往城外郊区走去。
在一间普通的乡间茅房之内,远远便听到了一个中年男子,正在教导一位小孩关于四合院的知识。
中年男子手里拿着一本杂书,望着面前这个小子,说道:
“四合院在建筑上有一套固定的规格:北面是正房,东西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四面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整体由廊子贯通。
坐北朝南,北边的就是正房,南边是南厢房,东边的房子叫东厢房,西边的叫西厢房。还有人说,从阳光照射的角度来区分:早上光线先照到的是西厢房。一家人居住在四合院时,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座房,女儿住后院,互不影响。
大四合院的正房是前廊后厦,后有罩房。东西厢房南边的花墙子中间有一座垂花门,门内是四扇木屏风,东西厢房都有抄手游廊,与垂花门相通。正房与厢房之间,有圆月亮门儿,可以穿行。
外院,东西各有一道花墙,中间是月亮门儿,四扇绿油漆的木屏风,红斗方字,东边的是“动壁图书”,西边的是“西园翰墨”。可以从这个门儿到跨院去,南房有穿山游廊。如此布局,形成了东西南北互相连通的几个院落。
中四合院一般是正房五间或七间,屋里有木隔断或落地罩,也有的正房和厢房带廊子。五间的是三间正房两间耳房,耳房单开门。
七间的,在正房和耳房之间,有两个与正房相通的套间儿。东西厢房各三间,厢房和耳房之间,有过道儿,可通后院。东西厢房的南边,有一道院墙,把院子隔成里外院。
院墙的正中间有月亮门儿,月亮门儿的后边,立一个影壁。外院,东西各有鹿顶一间或两间。鹿顶的房子比厢房稍小一些,用做厨房或是仆人们住。南房七间的格局,尽东头儿的一间是大门洞儿,大门西边的一间是门房儿,房门开在大门洞的西山墙。尽西头儿的
一间做车房或是做旁门。
小四合院布局简单,一般是北房三间,分成一明两暗或是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都是卧砖到顶、起脊的瓦房,清水脊的门楼儿,两扇对着关的街门,各有一个小铁环儿,用来敲门。也有的小四合院是棋盘心的,或是仰瓦灰梗儿的。一家儿两三辈儿人,住小四合院,独门独院,非常合适。
垂花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前院与内院用垂花门和院墙相隔。
前院,外人可以引到南房会客室,而内院则是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外人一般不得随便出入,这条规定就连自家的男仆都必须执行。旧时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即指此垂花门。
垂花门是指门上檐柱不落地,而是悬于中柱穿枋上,柱上刻有花瓣联(莲)叶等华丽的木雕,以仰面莲花和花簇头为多。因垂花门的位置在整座宅院的中轴线上,界分内外,建筑华丽,所以,垂花门是全宅中最为醒目的地方。
垂花门整座建筑占天不占地,这是垂花门的特色之一,因此垂花门内有一很大的空间,从而也给家庭主妇与女亲友的话别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垂花门是四合院内的一个重要建筑,她以端庄华丽的形像成为四合院的外院与内宅的分水岭。
垂花门一般都在外院北侧正中,与临街的倒座南房中间那间相对,一般垂花门都建在三层或五层的青石台阶上,垂花门的两侧则为磨砖对缝精致的砖墙,垂花门建在四合院的主轴线上。
她与院中十字甬路、正房一样,同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线上并最先展示在客人面前。进内宅后的抄手游廊、十字甬路均以垂花门为中轴而左右分开。
抄手游廊,中国传统建筑中走廊的一种常用形式.多见于四合院中,与垂花门相衔接.抄手游廊,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雨雪天可方便行走。抄手游廊的名字是根据游廊线路的形状而得名的。
一般抄手游廊是进门后先向两侧,再向前延伸,到下一个门之前又从两侧回到中间.在院落中,抄手游廊都是沿着院落的外缘而布置的,形似人抄手(将两手交叉握在一起)时,胳膊和手形成的环的形状,所以叫抄手游廊。抄手游廊是开敞式附属建筑,既可供人行走,又可供人休憩小坐,观赏院内景致。
耳房,正房的两侧还各有一间或两间进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间,如同挂在正房两侧的两只耳朵,故称耳房。如果每侧一间耳房,两侧共两间即称“三正两耳”。如果每侧两间,两侧共四间耳房则称“三正四耳”。型四合院多为“三正两耳”,中型四合院为“三正四耳”。
在四合院中,正房两侧可建耳房,厢房也可设耳房,有的建成平顶,称为“盝顶”。
影壁,?也称照壁,古称萧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旧时人们认为自己的住宅中,不断有鬼来访。如果是自己祖宗的魂魄回家是被允许的,但是如果是孤魂野鬼溜进宅子,就要给自己带来灾祸。
如果有影壁的话,鬼看到自己的影子,会被吓走。当然,影壁也有其功能上的作用,那就是遮挡住外人的视线,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看不到宅内。影壁还可以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
四合院常见的影壁有三种,第一种位于大门内侧,呈一字形,叫做一字影壁。大门内的一字影壁有独立于厢房山墙或隔墙之外的,称为独立影壁,如果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影壁形状,使影壁与山墙连为一体,则称为座山影壁。
第二种是位于大门外面的影壁,这种影壁座落在胡同对面,正对宅门,一般有两种形状,平面呈“一”字形的,叫一字影壁,平面成梯形的,称雁翅影壁。
这两种影壁或单独立于对面宅院墙壁之外,或倚砌于对面宅院墙壁,主要用于遮挡对面房屋和不甚整齐的房角檐头,使经大门外出的人有整齐美观愉悦的感受。
还有一种影壁,位于大门的东西两侧,与大门槽口成夹角,平面呈八字形,称做“反八字影壁”或“撇山影壁”。
做这种反八字影壁时,大门要向里退两丈左右,在门前形成一个小空间,可做为进出大门的缓冲之地。在反八字影壁的烘托陪衬下,宅门显得更加深邃、开阔、富丽。
四合院宅门的影壁,绝大部分为砖料砌成。影壁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为基座,中间为影壁心部分,影壁上部为墙帽部分,仿佛一间房的屋顶和檐头。影壁与大门有互相陪衬,互相烘托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
它虽然是一座墙壁,但由于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在四合院入口处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
天井,四面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时中间的空地。
房屋结构中的组成部份,一般为单进或多进房屋中前后正间中,两边为厢房包围,宽与正间同,进深与厢房等长,地面用青砖嵌铺的空地,因面积较小,光线为高屋围堵显得较暗,状如深井,故名藻井,不同于院子。”
一番话语说完,就算是朱治文都自认对四合院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他缓缓走进门,说道:“想不到左将军不仅仅精通兵法,对于这建筑一行,也有如此深的造诣啊!”
没错,这乡间小屋之中的中年男子,正是昔日玄陵堂堂大将军,左恒。
左恒一早便知道了朱治文的到来,将小男孩招呼了一下,叫回房间,之后起身到了一杯茶,对朱治文说道:“我早就不是什么将军了,朱公子怎么会想着来光顾我这小屋子啊?”
朱治文羽扇展开,轻轻摇晃着,环顾四周,打量了一番,说道:“环境还算是不错嘛,我就是今天刚回京城,昔日不曾见过将军的真容,想着一定要趁着这个机会见见世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