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呵,道长如果想看,随时来我苗疆,随时来随时有哦?”蓝水月捂着嘴巴发出银铃般的笑声说道。
清风眼中闪过一抹期待的神色,看着向自己走来的苗疆五仙教的教主蓝水月,十分殷勤的把她拉到了自己旁边的椅子上,说道:“来来来,坐这里,坐这里,给我详细说说,详细说说,怎么个随时去随时有。”
“我说清风,能不能先说正事?”陈友谅在旁边敲了敲桌子,“我们把蓝教主请来可不是满足你的色心的。”
清风无所谓的摆摆手,说道:“哎呀,没关系啦,都一样,都一样,你有你们的正事,我有我的正事,对于一统天下这种小事我没兴趣。”
蓝水月又咯咯咯的笑了几声,边转头朝陈友谅说道:“陈大哥,这次由刘先生所传授的五毒大阵,我们苗军已经训练好了,随时可以奔赴战场接受检验。
我可以保证,就算因此大阵对付怯薛军也不成问题,保证可以把他们杀的片甲不留。”
陈友谅一拍桌子,说道:“好!那我们反元的第一仗就拿怯薛军开刀,用他们的头颅祭我们西南盟的军旗。”
“等等等……”清风突然把手一举,开口阻止道,“我们为什么放着这么多肉不吃,上来就要啃一块最硬的骨头?就为了扬我军威?
没必要吧,这得死多少人呀?我们能不能让别人把骨头给啃了,我们只吃里面的骨髓呀?”
陈友谅说道:“我们也想,那我问你,这天下有谁愿意去啃这块硬骨头?我们还要去吃骨髓?天下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吗?”
“有呀!”清风摸着下巴,眼神里闪过了一丝奸诈的神情。
“哦?说来听听,要是在理,记你一功!”陈友谅见清风露出如此表情,不知道他又有了什么鬼主意。
“离开大都前,汝阳王被铁锅皇帝召回了京师,夺了兵权,所以作为汝阳王府的供奉,我替赵敏出了个主意,叫作养寇自保……”清风慢条斯理的说道。
“所以,如果我们要把这个消息透露给汝阳王的对手脱脱的话,以他的性格,为了汝阳王不会东山再起,一定会建议皇帝陛下把怯薛军调过去把这个寇给灭了。
于是我们就在旁边坐山观虎斗,敲骨吸髓喽?”刘伯温听到一半就已经明白了清风的意图,于是接过话题说道。
“聪明!”清风双手一拍,冲刘伯温竖起了大拇哥,说道:“跟聪明人在一起,就是省事。”
刘伯温抚须微笑,对于清风的夸奖照单全收。
“那这个寇……这个冤大头,你们打算让谁去做?”陈友谅看着这一大一小两头狐狸问道。
清风和刘伯温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的说道:“朱元章!”
中国古代历史上,只有朱元章是以南统北,从南往北打很难。为何会这样?
我们知道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北伐是诸葛亮北伐,从领土扩大方面讲基本上没什么成效。
东吴的诸葛恪北伐也是失败的。
到了东晋,祖逖北伐因为时运不济、朝中排挤最终失败。
桓温北伐因为偶然因素失败告吹。
北伐难,南征易,成为一个难解的历史怪题。
至于南宋……呵呵哒。
如果说古代是这样,是因为北方产马南方不产马,南方地形地势易攻难守,那么进入热兵器时代呢?
孙中山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满清王朝是借助袁世凯的野心。
如果袁世凯忠于清廷,恐怕辛亥革命没那么容易成功。
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又以失败告终。
北伐容易败,似乎是历史冥冥之中的一种规律。
那朱元章为何能违反常例,自南向北统一天下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观点,所谓的自北向南亦或是自南向北,都是按照现代对南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为标准的,。
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正是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也就是古代所说的中原,今天的HEN省。
中原随着中华文明的茁壮成长,一步步向外蚕食,中原地区也在慢慢的扩张,但无论如何扩张,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都是在中原。
古往今来,我国都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对天下的争夺更是被称为“逐鹿中原”,如此,自然不会存在自南向北的统一。
唐宋之后,江南鱼米之乡被生产力有了极大提高的人们开发出来,但南方多土族,土客之间,语言、文化、习俗多有不容,民族矛盾成为了统一的大难题。
明白了对于所谓南北统一的划分,才可以真正去解析朱元章为什么能成为封建帝王中唯一一个自南向北统一天下的人了。
第一点,朱元章能够自南向北统一,根本原因要追朔到宋朝。
公元1127年,北宋灭于靖康之变,康王赵构重建南宋朝廷,两次迁都,最终定都于临安府,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
此次迁都将大量的政治资源与文化底蕴带到了南方,形成了一次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迁移,这给原本上层建筑一片荒芜的南方带来了新的生机,富饶的土地,政治中心的转移。
宋朝开放的经济政策,都给了南方无数发展的机会,再加上北方的与中原的失陷,元朝末年反抗军的发展大多都集中在南方,无论是朱元章、陈友谅亦或者张士诚,这些人的反抗军基本上都位于南方,可以说,宋朝的南迁为自南向北的统一做好了完美的铺垫。
再加上人们为了躲避战乱,大规模的向南迁徙。南方人口剧增,为其经济带来了新的突破口。
北方人先进的种植技术,要传到了南方,所以对南方的农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当时的手工业出现了一位重要的人士黄道婆,她努力推广先进的纺织技术,从技术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经济强大,所以能够有足够的金钱养兵训兵。
由于南方先进的手工业技术、种植技术,以及,大规模的人口,形成了了强大的经济基础,这对朱元章带兵打仗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点,如同彗星一样陨灭的元朝,为朱元章的统一打下了地基。
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仅有98年的短暂王朝,也游牧民族侵入中原后首个建立的全国大一统的帝国,对于元朝而言,古时是有迹可循的。
忽必烈就认为由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朝廷是他们可以效彷学习的对象,由游牧逐渐变为农耕,学习儒教法礼,从而彻底抓住中原的这只“鹿”。
在忽必烈生前,这个计划一直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元朝似乎也在朝着正统发展,忽必烈在位期间,对蒙古族的古制做了相当多的调整,也吸引了一些文人士子的投效。
但忽必烈逝世之后,这项改革彻底陷入了僵局,上位的皇帝没有忽必烈强硬的手段。
再加上蒙古族特色的忽里勒台,也即使蒙古议会,其中特殊的制度,为了元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在蒙古议会中,每个部落的长老都会参与其中,提出意见或者建议,元朝固然成为了封建王朝,不再是以前的部落联盟。
但上层的政治形态,在铁木真与忽必烈死后,再次出现各个部落的长老对皇帝政策开始指手画脚。
长老们顽固不化的理念成为了元朝汉化最为艰难的部分,直至元朝灭亡,蒙古族的汉化也没有进行了多少,反而是否汉化成为了元朝内部斗争的重要因素。
元末时期宰相脱脱手握百万军队镇压叛乱,转眼间就被政治斗争剥夺了自身的地位,可见元朝内部斗争的激烈。
内部问题严重的元朝朝令夕改,朝廷威严大损,再加之上层皆为少数民族,对地方的掌控力度相对较低,自身又徭役繁重、横征暴敛。
导致反抗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元朝疲于应付诸多反抗军,于是给了朱元章“广积粮,缓称王”政策充分的发育时间,从而在诸多起义军中脱颖而出,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
不得不说朱元章真是比较特殊的一位开国皇帝,他出身低下,要过饭,当过和尚,可是谁成想就这样一个人最后成立开国皇帝。
朱元章是红巾军将领,当时汉族和蒙古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红巾军是声势最大的一支。
而朱元章在好友的邀请下,参加了红巾军,逐渐成长。也就是说当时反对元朝统治,这是民族大义,朱元章始终占据了这个大义,这就等于给他的统一战争奠定了基调。
其次、雄厚的经济基础。朱元章占据金陵之后,慢慢的在金陵经营,要知道自从衣冠南渡之后,经过多年的发展,南方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南方经济实力雄厚,而且比北方的战乱少。
朱元章这里有充足的粮饷,粮草充足这是支持他北伐,完成一统。
也就是说他占据金陵,不断的经营,给他了一块稳定根据地,富庶的江南,让他有充足的钱财。
再次、元朝的腐败。
在朱元章壮大的过程中,也多次遭受到元军的围剿,有胜有负,但是此时的元朝早已经腐败不堪了,根本不在乎能不能扑灭各地的起义,而在乎他们是否能继续享乐。
最后、朱元章麾下兵精将广。
朱元章奉行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在乱世中一步步从弱小走向强大。
他先后剪灭陈友谅张士诚,一步步成为南方的霸主。
麾下勐将如云,比如徐达常遇春等都是当时的名将,他的军队都是从战场上走下百战之兵,这些士兵都是在和各地军阀斗争中,幸存下来的。
等到朱元章腾出手来北伐的时候,这些百战之兵,犹如出笼勐虎,一路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将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给打破。
所以朱元章能够完成从南到北完成统一,不是偶然,是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造就了一位帝王,成就了一个王朝。
所以清风这个知晓历史走向的懒散人,准备走朱元章的老路,让朱元章无路可走。
而现在的朱元章依旧在他的AH老家发展他的势力,由于没有了陈友谅的搅和,朱元章和张士诚成为了盘踞两大在南方的主要的反元势力。
由于现在西南盟依旧和大元王朝的关系还算良好,所以大元王朝的两大粮食产地,四川以及江浙一带在法理上还都掌握在大元王朝的手里。
所以现在的怯薛军一直镇守在长江一线,准备随时扑灭朱元章和张士诚这两股势力做准备,殊不知,西南盟现在已经把主意打到了他们的头上。
装备将大元王朝最后一条强有力的臂膀斩去,为日后一统天下做好了准备。
怯薛军原本在汝阳王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剿灭着起义军,可惜,就在马上就要成功的时候,汝阳王被召了回去。
怯薛军现在只能停下脚步,等待新的统帅。
只要新的统帅一到,这台大元最精密的杀人机器便会继续转动起来,继续屠杀一切挡在他们面前的螳螂。
而这次他们要对付的便是聚集在AH的明教朱元章部。
现在的朱元章可以算的上是兵强马壮,聚集在此处的大部分明教势力,基本上都被他或明或暗的控制住了。
不得不说作为前世的开国皇帝,朱元章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在李善长的儒家子弟的辅助下,将自己的是的事业发展的有声有色的。
在明教和六大派的关系缓和这后,朱元章的队伍里甚至出现了六大派弟子的声音。
在得知怯薛军下一步的目标是自己的时候,朱元章即兴奋又紧张。
兴奋的是如果自己能够战胜怯薛军,那么将来反出明教自立门户的底气就更足了。
紧张的是,自己真的能战胜怯薛军这个庞然大物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怯薛军与朱元章的大战一触即发。
而双方却都不知道,此时还有另外一双眼睛时刻的注视着他们双方的动向,这双眼睛的主人,边喝酒边在小声滴咕着:“打起来!打起来,我要看到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