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在上!若苏都尉能给我立刻调拨粮食,那我华雄和麾下的数万弟兄,暂时就留在玉门关戍边!如果天子也同意我们留下,那今后就全听苏都尉调遣了!”
华雄冲天大声起誓,脸上十分凝重。
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天”十分敬重,天子登基要祭天,百姓种田要祭天,大军出征要卜卦问天,连婚嫁丧事也要向天问个吉凶。
华雄也许不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但现在对“天”做出了承诺,便不敢轻易坏了今日的誓言。
苏烈逼他这么做,当然是为了招降此人。
在如今麾下人手贵乏的情况下,华雄这样的武将,苏烈也是稀罕的。
当然,现阶段苏烈是无法收复华雄的,毕竟董卓贵为凉州刺史,而华雄现在是董卓的左膀右臂,而苏烈自己只是个小小的都尉,就是圣旨宣读之后,也就是个护羌校尉。
除了职位,人脉更是没法和董卓相比,董卓跟着老将张奂多年征战,和皇甫嵩等人也一起出征过,在朝中暗里结交宦官、何进、袁隗,傻子都知道跟着董卓有前途。
但苏烈能借着天子刘宏的圣旨把华雄留在玉门关,等以后董卓起兵作乱的时候,成为天下公敌的时候,苏烈就能举讨伐逆贼的大义,将华雄轻易招降。
华雄不知道苏烈心里的小九九,还在幻想着董卓不会放人,必定会求十常侍或者是何进之流从中作梗,让刘宏不会准了苏烈的提议,这誓言虽然起的虔诚认真,却也笃定自己还能回到董卓身边,跟着董卓飞黄腾达。
苏烈等他起誓完后,便像换了个人一样,对华雄亲近了许多。
“华雄,就冲你这番誓言,以后就是我苏烈的人了!你放心,粮食的事,根本不用发愁,我这就带你去吃一顿饱饭!”
为了避免西域大军来袭,逐个击破自己的部下,苏烈索性让袁左宗、李嗣业带兵一起离开,和华雄一起到了埋着粮食的地方。
不多时,炊烟滚滚,就着清澈甘甜的疏勒河水,华雄一行吃的心满意足。
“苏将军,今日之恩,我华雄记在心里了!以后你有什么难处,我华雄就是舍了这条命,也会帮忙的!”华雄一脸认真,声音里透着浓浓的激动。
苏烈笑的无比灿烂,心说以后有你帮忙的时候。
大军休息了片刻,就有斥候来报:“苏将军!西域又有大股兵马离开了玉门关,往这边杀来!人数未知,但不下十万!”
苏烈顿时暗呼一声侥幸!
如果不是华雄来会合,那现在还真是不好对付再度来袭的西域大军。
原本是要拿驮着沙土的粮车分散西域大军的注意力,让他们消耗在这无用的事情上,最后让他们饿的不战自溃。
但上次的疲敌战术已经用过,西域人必定不会再跟着盲目乱跑,而是会寻找粮食的踪迹。
如果找不到粮草,西域大军为了活命,必定会全员勐攻玉门关,怕是玉门关难以撑过三天。
另外,西域人已经断粮,这次若是再搞不到粮食,怕是会孤注一掷,强攻玉门关了。
所以不论如何玉门关都将承受西域人的一波前所未有的勐攻,为了保住玉门关,苏烈必须要尽可能地灭敌、瓦解敌人的斗志!
这个想法原本只有大雪龙骑和陌刀军是不可能完成的,但现在多了华雄的骑兵,这就有了可能。
“华雄,你的军中还有多少士兵?”苏烈面色凝重,认真地问到。
华雄这个时候也不敢胡扯,想了想这才说到:“这几日折损约莫一万二,现在至少还有三万五!”
苏烈还是有些不放心,再度确认:“你能肯定?”
华雄认真地点头:“至少三万五,我能肯定!”
“那我们就有四万出头的兵力,看起来还是面对两倍,甚至是三倍的敌人!兵力悬殊,而且西域大军有备而来,我们若是在这里坐等他们冲来,一定会吃亏!”
苏烈看了看陌刀军,眼里闪过一抹不忍。
李嗣业彷佛意识到了什么,立刻主动说到:“主公莫非是想让末将带陌刀军挡住西域人的攻势,其他兵马两侧夹击突袭?”
苏烈微叹一声:“我是有这个想法,不过这么一来,陌刀军怕是会遭到重创!”
李嗣业却很是豁达:“主公,陌刀军人人都有重甲披挂,若是结阵固守,未必就会遭到毁灭性打击!只要袁左宗和华雄及时带兵杀乱敌人,想来问题不是太大!而且,现在我们似乎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若能以陌刀军为主公铺出一条通衢大道,那也不枉我们追随主公一场!”
华雄兵力最多,听了李嗣业的话,深受感动,居然挺身而出:“苏将军!我的下属士兵人数够多,我带他们来挡下西域人的正面冲撞!”
苏烈有些意外地看了看华雄,这才意识到,这华雄也许是个敢作乱的乱臣贼子,也许是个学艺不精的莽夫,但他也是个男人,天生有一股热血!
不过苏烈虽然有些被他感动,却缓缓摇头:“这一战,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多地斩杀敌人,若你用来牵扯西域人,靠这两股加一起才六千的兵马,如何重创敌人?”
于是,苏烈虽然不忍,却还是下令,让李嗣业统陌刀军,挡在一片没有粮食的粮车前,以粮车为屏障,就地固守。
苏烈和袁左宗领着大雪龙骑埋伏在一侧,华雄领着自己的三万五千骑兵埋伏在另一侧,等着时机一到,便从侧面杀出,杀西域人个猝不及防,将其重创,缓解玉门关的压力。
“苏烈,真是个人物!面对数十万西域大军不光不撤,还能想到各种办法和西域大军拉扯,而且现在看来,他的种种办法卓有成效!此人若是早生二十年,这凉州刺史还能轮得到董卓吗?”
华雄带兵埋伏好了之后,渐渐地沉下心来,想着此战前后,想着刚才吃饭时苏烈对近况的介绍,不知不觉中,对苏烈多了许多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