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肯定的贝贝和大宝很开心,喜眉笑眼。
趁此机会,谭玉秀给两个孩子布置作业:“待会儿我会教你们动手做一辆小车子。”
“不上别的课?”贝贝问。
“不上别的课。”
贝贝欢呼道:“真好!我要做小车子!不要上别的课!”
在一旁看热闹的镇民听了一耳朵,好奇地道:“二娘子莫非想让孩子做木匠?”
谭玉秀笑着否认:“我会烧制玻璃,可我不只会烧制玻璃。”
镇民了然:“原来二娘子想把手艺传给两个孩子。”完全理解错她的目的。
谭玉秀懒得纠正他。
对古代人来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厨师、木匠、烧制玻璃都是不入流的手艺,无法得到尊重。
然而,光是读书无法推动世界向前发展。
又有一个人凑了过来,看着堆在地上的一箱箱肥皂:“二娘子,我能买一个肥皂吗?这玩意能拿来洗澡洗头、洗衣服,我没用过。”
“杂货铺里有卖,你去杂货铺买。”谭玉秀指路,“普通肥皂十文一块。”
“好用吗?”有人问她。
“好不好用不是我说了算,是你说了算。”谭玉秀温和地说,“想知道就买来用,我保证比胰子和澡豆好用。”
“十文钱有点贵了,便宜一点不行?”那人说,“二娘子,我们是街坊邻里,你得给个好价钱。”
“我定的价钱很划算。”谭玉秀不容置否,“你不想买,可以不买。”
那人悻悻道:“柴灰也能洗澡,柴灰不用钱。你卖的肥皂这么贵,当心砸在手里,一块也卖不掉。”
“谁说卖不掉?”一位女工插嘴,“县城里的人专程来我们作坊买肥皂,一次买了一千多块。就是那位高太太,你认识吧?”
“她?”那人撇嘴,“谁不知道高太太是苗大当家的亲卷?苗大当家亲自给二娘子盖房子,高太太买二娘子的肥皂,估计是担心二娘子做不好生意,有心帮衬。”
扫视着一箱又一箱的肥皂,此人倚老卖老:
“二娘子,你太年轻了,开作坊这么大的事也不跟爹娘商量。
“万一赔本了,你得后悔死。
“不过,你的钱本来就来得容易,赔本了估计不会心疼。
“唉,怎么有的人命这么好呢?
“随便琢磨一下,想出东坡肉秘方,卖了一大笔钱!
“要是我有钱,我肯定不会这么浪费……”
就在这时候,几个经常来靠山镇做生意的货郎找到作坊前,看了看谭玉秀,一人问:“请问你是开肥皂作坊的谭二娘子吗?”
“是我,有事?”谭玉秀打量着货郎,依稀想起他们是住在县城附近的,猜道,“你们来买肥皂?”
货郎讶然:“二娘子一猜就猜对了!”
另一个货郎说道:“县城的肥皂十五文一块,这么贵,还有很多人买!卖肥皂的没说肥皂是哪里来的,我想起我听说过你开了肥皂作坊,赶紧来碰碰运气。”
商品买进卖出有差价,县城卖的肥皂贵,来靠山镇肥皂作坊买,肯定会便宜一点儿。
第三个货郎不想跟谭玉秀寒暄,直接问她:“肥皂怎么卖?”
“十文一块。”谭玉秀说,“你们买多少?少于一百块我不卖,你们可以三个人凑钱买一百块。”
“真的卖十文?”三个货郎又惊又喜。
得到谭玉秀的肯定,三人互相看看,都有了决定:
“我要买五十块肥皂!”
“我买三十块,还差二十块!”
“呵呵,我要买一百块!”
谭玉秀往肥皂作坊里指了指,道:“进去给钱。”
三个货郎赶紧进去。
看低谭玉秀的人望着三个货郎,眨眨眼睛,纳闷地想:十五文钱一块的肥皂也有人买?别不是谭二娘找了三个人演戏。
“原来二娘子的肥皂卖到县城去了。”有人说,“十文一块买走,十五文一块卖出去,一进一出,赚了五文钱!”
他的眼睛蓦地亮了起来:“二娘子,杂货铺的肥皂多少钱?”
谭玉秀说:“我没问,不过肯定比十文钱多。”
那人琢磨了下,回家找亲人商量要不要做肥皂生意。
十里八乡就这一家肥皂作坊,县城的货郎都闻讯赶来进货了,他要是做一回卖肥皂的货郎,肯定能赚钱!
来自徐阳码头的船带走了肥皂作坊的大批肥皂。
谭冰清和掌柜对了帐,作坊再增一笔收入。
谭怀珠跟着掌柜去徐阳码头的店铺,见识店铺卖肥皂,学习销售推广货物的本事。
养着娃的谭玉秀带着孩子回家,教孩子做模型车,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且说肥皂作坊,三个货郎背着肥皂离开,更多人慕名而来,带着肥皂离开。
镇上的人听说肥皂在县城能卖十五文一块,也坐不住了。
胆小的犹豫不决,胆子大的买了一百块肥皂,就背去清泉镇、松林镇等地方卖。
在作坊里十文一块的肥皂,能卖多少钱全凭本事,有的人十一文钱一块卖掉,有的人二十文一块卖掉,甚至把肥皂卖到三十文一块。
转眼间一天过去了,夜幕降临,镇上第一个买卖肥皂的人疲惫地回来,有人询问:“肥皂都卖掉了?”
“对啊,全部卖掉了。”做货郎的人一下子有了精神,“肥皂是稀罕玩意,大家没见过,我说县城的人喜欢,县城卖十五文,我的便宜,很多人都来买!”
“那你赚了多少钱?”
“没赚多少,都是辛苦钱。”
一个听过谭冰清上课的女人插嘴:“你算算,一块肥皂就算赚一文钱,卖掉一百块就是赚一百文。”
“一百文?!”围观的人震惊,“一天赚了一百文?在作坊里做工,一个月才九百文!”
“他要是一块肥皂卖十二文一块,他卖掉一百块肥皂,赚的就是两百文。”
“天呐!”人们眼红了,“卖肥皂这么赚钱!我也要卖肥皂!”
“走,去作坊!”
“等一下,别走,作坊下工了,关门了。”
第二天,作坊还没开门,就有很多人等在作坊门口,要买肥皂。
谭冰清来开门,见到大家,想起了谭玉秀昨天的吩咐,说:
“你们最好商量一下,谁去哪个地方卖肥皂。
“免得你去清泉镇,我也去清泉镇,你的肥皂卖得掉,我的肥皂卖不掉。”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话声嗡嗡作响。
昨天生产的肥皂被一抢而空,背着肥皂的人们行色匆匆,转眼间散开。
及太阳升起,货郎来作坊买肥皂,对肥皂推广做了大贡献的高春花也赶着车来。
“今天没有肥皂卖了,要买就排队。”作坊生意好,谭冰清喜上眉梢,“你们要买多少肥皂的,都来登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