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何,竟学起麻三的语气,或许是他纯朴的江湖做派给李文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市局“打拐办”的同志都是些默默无闻的英雄,能得到市民的认可与尊重,这比领导的夸奖更让人舒心!
警队领导也不推迟:“既然小李如此盛情,那我们就不要客气,不吃的话,那他又要加一个浪费国家粮食的罪名来喽!”
民警同志们开怀大笑,桉件虽然不是他们侦破的,但是能看到孩子平安归来,那比什么都令人开心!
饱餐一顿,大家握手言别,警队领导将他们送到楼下大门处,他拍着李文冬道:“说谢谢吧显得我矫情,不说又憋的慌,你算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啊!”
说完他双腿并拢严肃道:“李文冬同志,请允许我郑重地向你表示感谢!”
“唰”一下给了一个标准的敬礼,李文冬急忙立正站好回敬了一个军礼。
“为人民服务,莫敢居功!”
两人相视一笑,留下联系方式便即道别,豆豆也懂事地跟警察叔叔说再见。
陈志勇问他是不是一起回县里,发生这样的事,他们都没心情去H市了。
刚才他小舅子也打电话过来安慰他们,女方家里也表示理解,等过年的时候他再带女朋友回家也是一样。
回去是不可能回去的,把事干完了明天再回去!
他说晚上还得陪护老乡走不开,陈志勇一家千恩万谢,叮嘱他明天一定要带上老婆去他家吃午饭。
……
Y市位于G省东北部,既是千古“道都”,又是新兴的“铜都”。
荟萃了自中华民族诞生以来的道教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从市局过来,李文冬一路走走停停,晚饭吃的太饱权当散步消化。
饭店阿姨听说是送到“打拐办”,饭压的那叫一个厚实!他又是从部队出来的,早养成了吃饭必须光碗不剩一粒米饭的习惯。
然后就,吃撑了!
走着走着,回想起养殖场的各种凶险,他也后怕不已!
不时自言自语,如果、要是、万一出现一个如果那该怎么办?他可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五十老母,下有“遗腹子”……
“呸呸呸”,李文冬慌忙吐了几口唾沫:“各路大神莫怪!小弟纯属酒后失言,做不得真!”
几个过路的小年轻急忙左右避开加速离去。
他顾不得其他,仍在自我沉浸,不断地自我强调:我是来赚钱的,不是拯救世界的!我是来赚钱的,不是拯救世界的!我是来……
就像海绵宝宝自我催眠那样“我可以!”、“我是最棒的!”,强行灌输特定理念!他右手握拳放在胸口,边走边念。
“神经病吧!”
“估计是遗传!”
“有可能是炒股,哎!”
“快走快走,怕是要发作了!”
“哎,等等!”
“冬”,李文冬一时不察撞在电线杆上,立时头昏眼花,他抚着额头蹲在地上,听着身旁传来“哈哈”大笑之声。
他没有生气,丝毫不觉讽刺,因为他自己都想笑出来。
“没事吧,小伙子?”一位热心大姐蹲了下来,扯开他的手道:“刚喊你呢怎么不听,哎幼,肿这么大包!”
“没事没事,大姐您忙去吧!”
“唉?小伙子,真的是你呀?又见面了!”
他眯了眯眼仔细一打量,眼前这人身材微胖面容尚可,三十几岁的年纪,在他看来仍是年轻少妇,因为他的心理年龄就是四十岁啊!
此人正是昨天吃早点碰到的那个“妙招”大姐,后来又在工银再次“邂后”,对了,那个给硬币的大姐好像也是她哎!
李文冬笑逐颜开:“大姐,能看到您真好!茫茫人海中能够再次遇见,咱们真是缘分不浅呐!”
“又来,怕是磕的不轻啊!”
大姐没了初时的尴尬,自来熟的介绍起自己,然后又将他搀扶起来。
原来大姐她名叫曹小雯,从名字来看,的确缘分不浅,和叶小丽共一个“小”字,和李文雯共一个“雯”字。
因为要着急去学校,她儿子曹俊与同学打架被叫家长,耽误不得,说了几句便进了Y市三中大门。
雄伟高耸的大门矗立眼前,上书“Y市第三中学”字样,校门口两个巨大的四盏型路灯交相辉映,有种庄严肃穆的巍峨壮观景象!
原来不知不觉间竟到了三中门口,他露出了久违的安逸笑容,就像漂泊的心灵找到了停靠的港湾,舒适宁静!
他在追忆少年时光!
李文冬,1977年生于J县方桥乡周家大队李家村小组,身份证上为1976年生。
那个时代都这样,拿着手写的户口本去办身份证,就没有对的上号的,要么年纪变大或变小,要么是名字写错的。
他记得有个女同学名字里有个亻女字,也读nv,土话读nie第二声。
办理身份证的时候,因为电脑里打不出来这个字,户籍警直接用碳素笔写好然后塑封。
在部队的时候收到过她的来信,跟他吐槽过这个事,说拿着身份证坐火车,去大学报名,经常被怀疑是自制假身份证,让她非常郁闷。
许久没有联系了,不知佳人是否依然还记得他。他是1993年参军入伍,1996年离开部队回到家乡,第二年参加工作直至今日。
人对于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往往怀有特殊的情感!
部队服役三年对他来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也有各个军团过往轮训的高官。
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团聚在一起,一起叠内务一起训练,一起唱军歌一起吃大锅饭。有欢声笑语有惊险刺激,还有很多很多。
还有一段生活令他记忆犹新,便是这里!
1990年中考,他的成绩是方桥乡第九名,他觉得那时候“第九”的含金量跟现在李秀莲的“第一”比也不遑多让。
因为那年会读书的人太多了,彷佛天下英才齐聚一堂似的,全都生在了同一年。
那年Y市开展“教育大比拼”活动,三中没法跟一中二中比,为了抢生源便把手伸到他们F市来了。
他非常“幸运”地被三中选中,不仅仅是因为学费全免、食宿全免的优惠政策,“强大”的师资团队和“超高”的录取率占主要因素。
他考虑到母亲一个农村妇女为了家庭艰难地付出,不想成为她的负担、她的累赘,也不想像他父亲那样丢下整个家不闻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