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象奴”这个词后,杨戬还没有觉得如何,但姚远却是惊讶万分。
因为驯大象的方法在商朝可谓是不传之秘,甚至比青铜的密级还要更高一些。
至于用途,当然是用在军事上了。
《吕氏春秋》写得很明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商人很早就将大象用于战争用途,并且用这个把东夷打得不要不要的。
想想也是,连甲胃重骑兵都能冲散阵形不严密的步兵军阵,换大象这个吨位来,只怕绝大多数怕连站在它面前的勇气都不会有,更别说挡住它了。
甲骨文卜辞中各种猎获大象的文字、妇好墓中的象牙杯,商人墓葬中中的各种象牙、象骨制品都从侧面反映了在那个年代的中国,大象在黄河流域并不少见。
既然大象数量不少,而且用在军阵上还很强,那么驯象之法就成了最关键的东西。商人摸索出这个方法后,自然要将它死死地按在自己手里,不会让它四处乱传。
尽管姚远也算是看过不少古书的,知道该如何克制象兵,但别人却不知道啊!象兵在这年头的威慑力就算不比核武器,起码也是辆坦克了。这宋异人居然张口就要送“象奴”,这怎么都像是国之蠹虫的行为。
杨戬眨巴着眼睛,望望宋异人,又抬头看了下身旁的姚远,没搞明白他为什么会突然这么严肃。
好在宋异人压根就没拿杨戬当回事,只参加过宴会的他一直以为是姚远在主持一切的,至于那小姑娘,估计也就是带出来玩玩的女儿。
“这...象奴恐怕不是一个商贾所能拥有的吧?”姚远缓缓地说,“到底是何人想要与西岐做这笔买卖啊?”
宋异人笑了:“大人明鉴...这象奴自然不是我区区一个贾人便能有的。”
“只怕还是勋贵。”姚远跟上了一句。
这次宋异人摇头了:“非也,家主并非勋贵,只是...此地并非说话之地,不如让敝人尽个地主之谊,去后堂饮两杯吧?”
说到后面时,宋异人指了指天。
姚远猜到了一点什么,便拉着杨戬走进了这商铺的后堂。
两刻钟后,他又拉着杨戬走了出来。
不是他不想吃饭,而是宋异人这人确实让他感到有些说不出的糟心,所以便在谈完事后找了个由头,和对方告辞。
宋异人当然也是商朝的贵族,“宋”本身就是子姓的一个分支,而且春秋时期的商朝遗民也居住在“宋国”里。
照道理说,他不应该挖商朝墙角的,但奈何现在情况很特殊。
他的主家虽然是贵族,而且还是祭司阶层,但奈何商王改革触动了他家的利益,只祭祖宗的话,管祭天和上帝的祭司自然也就失了业,所以这位难免心思外流。
毕竟西岐那边可是对上帝恭恭敬敬,还专门腾出了田地来供奉上天,怎么看都更像是“自己人”。
至于商王嘛...大概就是“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吧?
姚远最初确实有些不太能接受这样的做法,但想想看后也就释然了。毕竟这年头也没什么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概念,大家只忠于自己的家族利益。商王改革触动了祭司阶层的利益后,祭司们想办法反制几乎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令他感到恶心的是另一件事——一件用黑星从宋异人那里听到的事情。
他一边这么想着,一边捏了捏杨戬的小手,搞得她莫名其妙。
“他们要是知道这里就有一位‘上帝’的亲戚,到底是会跪呢,还是不会跪呢?”姚远坏笑着问。
杨戬抽回了自己的手:“如果是舅舅的话,他一定宁愿他们滚远点,只把贡品交上来就行。”
他们有说有笑地走了,而屋里的宋异人却在疑神疑鬼。
就在姚远他们提出告辞的时候,姚远突然问他认不认识一个叫“吕尚”的人。
宋异人当然认识吕尚,以前去羌方做生意、捕奴的时候,他就和那位吕国的公子认识了。而且为了促进关系,他还与吕尚结成了异姓兄弟。
甚至在商王需要人牲,而战争中捕获的俘虏又太少时,还是他主动提出可以用吕国人代替,因为那里足够偏僻,而且靠近羌方,其余诸侯国不会发觉。
方才西岐的“使节”问起此事时,他差点就要失态,好在多年来养气的功夫还在,被他搪塞了过去。
得知那姜姓吕氏居然还留了一个人,并且拜入了昆仑山,还在西岐也当过一阵子的小官后,宋异人的心都提起了老高,生怕对方是派人来寻仇的。
好在看这使节的反应,那吕尚应该不知道这件事的内情。
庆幸之余,宋异人也下定了决心:再见到吕尚时,自己一定要拼命地对他好,给他钱置办一份家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还可以给他介绍个媳妇,总之千万不能让对方发现吕国覆灭这事与自己有关,不然自己死定了。
他的这番心理活动全都灌进了姚远的脑海里,所以姚远才会被恶心得赶紧带杨戬出来。
这个两面三刀的笑面虎,光是和他呼吸同一片空气已经让姚远感到浑身不自在了。
等走回西岐迎亲团驻地后,姚远才把方才听到的事和杨戬说了,结果不出所料,小姑娘也是被恶心到不行。
“师叔真可怜,以后等他再下山,咱们可得叮嘱他两句。”杨戬说。
“嗯,不过那家伙现在还有用,不光是咱们的糖要通过他卖,而且有这么一个人在,咱们就能通过他知道不少殷商的情报。”
和小人相处,只讲交易就行了,万万不可动感情。
姚远把方才的事和西岐迎亲团说后,迎亲团大喜过望。
虽然说西周的主力兵种是战车和甲兵,但殷商的象兵也是让他们不得不顾忌的存在,在这个步卒没什么防御力、冲击骑兵也没有出现的年代,大象毫无疑问就是战场的决胜者。
“多谢仙人相助,此番大恩必有厚报。”使节连忙拱手,“这毛毡就由我散宜氏出了,定要让那宋异人见财眼开。”
“散宜氏?”姚远这才知道这位使节的姓氏,“莫非便是与唐尧结亲的那散宜氏?”
“没想到家祖之名竟能入仙人之耳,但不肖子孙时至今日却是寸功未立,惭愧惭愧。”使节再度拱手。
原来这就是“文王四友”之一的散宜生,连《封神演义》中都有他的出场,也算是一代能吏了。
“散宜大夫谦虚了...不过这殷商既有宋异人,那自然也该有不少和他一样的人才对,大夫何不多寻些对商王不满之辈,加以笼络?”
散宜生点头:“所言甚是!下官最近也找到了一人,当有大用。”
“谁?”
“胶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