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181章:传承和鞭策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想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天,首先就要有让巨人值得肯定的能力。

现阶段来看,长孙冲这帮人,跟着自己的父辈们学习,长大之后,或许能成为一名不错的官员,但绝对不适合跟着李轩做事。

一个是官场,一个是市井,完全就是两个赛道,想要换赛道,就必须从头开始。

离开了凤栖小筑之后,李轩就来到工部,找到了段仑。

“贤王殿下,今日怎么如此清闲,有空来我工部啊?”

李轩把早就准备好的图纸往桌上一丢道:“少跟我打官腔,没别的事,段尚书有空帮我把兴道坊给我推平了,然后按照图纸上的内容,帮我把盖个房子”

一听是正事,段尚书便拿起图纸端详了起来。

图纸上的建筑风格,和大唐现有的建筑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但因为是出自李轩之手,所以段仑也不算太过惊讶。

李轩拿出来的东西,如果和别人一样,那才会让段仑惊讶的。

段仑看了一会儿,便皱着眉头说道:“贤王殿下,你盖这个样式的楼,是要干什么啊?”

李轩随口回道:“我要在长安建一个唐风书院”

段仑了然的点了点头后为难道:“这样啊,按道理来说,贤王殿下要盖个唐风书院,下官自然是要支持的,但你这楼盖的不符合规矩啊”

闻言,李轩有些不悦道:“嗯?不符合规矩?怎么不符合规矩了?我又没占用多余的街道”

“是这样的,你盖的这个楼,太高了,站在楼顶,是可以看到皇宫里面的,这对于皇宫的安全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书院的高度,绝对不能超过宫墙”

段仑如实的说出了自己的难处,李轩听完有些不耐烦道:“太麻烦了,怎么宫里规矩这么多?”

段仑一边将手中的图纸递给李轩,一边说道:“皇宫安全是重中之重,规矩当然多了”

李轩没有接过图纸,而是说道:“行吧,那你就把高度降低一些,减少几层,到时候花了多少钱,告诉我一声,我一次性给你结了,

可惜了,我本来是想让宫墙内外的人可以遥遥相望的”

李轩最后只能妥协了,世间安得两全法,这里是唐朝,做事当然还是得按照唐朝的规矩来。

万一因为自己的书院,导致宫里出现了安全问题,这个责任李轩可担待不了,李轩宁愿再多盖一座书院,也不想承担这个责任。

“贤王殿下吩咐的,下官自然会办妥”

见李轩妥协了,段仑的心也就放下了,他就怕李轩犯愣,李轩可是出了名的不按套路出牌。

送走李轩之后,段仑看了看手中的图纸,思忖了片刻,也走出了工部。

甘露殿内,内侍太监低声禀报道:“陛下,段尚书求见”

“让他进来吧”

李世民刚刚放下手中的书籍,段仑就走了进来。

“陛下,刚刚贤王殿下拜托臣在兴道坊建造唐风书院,这建造图纸,您要不要看一眼?”

闻言,李世民略显错愕的眨了眨眼。

什么情况?

这兴道坊什么时候要盖唐风书院了?

难道,这小子去找过观音婢了?

嗯,应该是这样,不然这小子也不会去找段仑了。

念及于此,李世民颔首说道:“拿来给朕看看吧”

看着图纸中那奇特风格的建筑,李世民没有任何的意外,他已经对李轩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

只是一个奇怪建筑而已,洒洒水了。

“这个书院建的有点高啊”

段仑赶忙应声道:“是有点高,臣与贤王殿下说了一下其中的厉害关系,贤王殿下已经同意降低高度了”

“嗯,那建就可以了,何须再来找朕?”

“陛下,贤王殿下说,他的本意是想让宫墙内外的人可以遥遥相望的”

段仑来找李世民其实已经说明,他的内心其实是很想按照李轩原本的设计图,来建造唐风书院的。

唐风书院的学子,是大唐的未来,其中必然会有人能步入仕途,进入宫墙之内,成为大唐社稷的砖石。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可能有一位唐风书院的学子,继承自己的位置,成为新一代的工部尚书,辅左新皇,为大唐社稷鞠躬尽瘁。

这一墙之隔的遥遥相望,望的不仅仅是人,更是一种传承,也是对自己一种鞭策。

这小子,偏偏把书院建在这里,偏偏还要建的这么高,你是真的不知道长安不可以建太高的建筑,还是有意为之呢?

李世民将图纸随手放在一旁,然后重新拿起没有读完的书道:“就按照原来的意思建吧,这些学子,是大唐的未来,如果连他们都不能相信,我们还能相信谁呢?

朕相信,就算没有这宫墙,宫里也照样是整个大唐最安全的地方,如果连这点自信都没有,还当什么皇帝?”

“陛下圣明!臣必当以最快速度完成建造工程!”

段仑重新拿回图纸之后,便离开了甘露殿。

等到段仑离开大约两刻钟之后,内侍太监再次来到李世民跟前低声说道:“陛下,刚刚城门口传来消息,贤王殿下独自一人,骑马出城了,看装束应该是要出远门……”

李世民没有说话,眼睛甚至都没有离开过书页。

他只是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宫墙之内的皇宫很大,大到可以统御万里疆土,但也很小,小到装不下李轩的理想。

洪州,刺史府。

“哎幼喂,贤王殿下,您怎么一个人就过来了?也不早点通知一下,下官也好出去迎迎您不是?”

洪州刺史方旭一边忙着给李轩倒茶,一边还不断的发着牢骚。

也不怪方旭如此,李轩这次来洪州,比上一次来还要低调,至少上一次还带着孙泉,这回到好,孙泉都不带了。

也幸亏洪州的吏员衙差们都认识李轩,不然,就李轩这低调劲儿,说他是贤王,十个人里,九个人不会相信,剩下那一个也是眼神不好使的。

“没事带那么多人干嘛?我又不是玩来了,芸薹可收获了?”

见李轩问到了芸薹,方旭连忙回道:“早就收获了,芸薹成熟的很快,还没入秋,就已经收割完毕了,就等着贤王殿下您过来了”

“行,明天让他们都过来,过称之后,我会把钱付给他们的”

李轩对于芸薹的成熟期倒不是很了解,毕竟他又不是职业搞农产品的,本以为自己来早了,没有想到居然是来晚了。

“哪用得着贤王殿下操劳,下官早就帮您过称了,芸薹籽也已经存放在了官仓里了,贤王殿下只需要付钱就行了”

闻言,李轩不禁赞许道:“不错,你倒是给我省下了不少时间,账本给我看一眼”

方旭不敢怠慢,连忙就去书房把收购芸薹籽的账簿拿了过来。

李轩翻开账簿看了一眼,发现账簿记录的非常详细。

每个人,种植了多少亩芸薹,收获了多少芸薹籽,都有记录,看来方旭是真的把李轩交代的事情当回事了。

方旭如此上心,和李轩大闹潭州也了分不开关系。

方旭可不想成为第二个赵广顺。

看完全部的账簿之后,饶是李轩也忍不住惊讶。

这芸薹籽的产量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他本以为,这头一年最多也就是一万来斤而已,但没有想到是,其产量居然达到了恐怖的六万斤。

合上账簿之后,李轩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怎么会这么多?你们是不是记错?或者过称的时候失误了?”

方旭一脸愧色的叹了口气道:“贤王殿下有所不知,洪州不像长安地区那么富庶,这里的人口本来就不多,人少,自然就没有人愿意来往经商,

洪州地区一直以来最大的经济来源,就是靠粮食,可是前些年闹旱灾,收成一直不好,全靠朝廷救济,才使得百姓没有饿死,

也就今年老天爷才网开一面,让我们的收成好了一些,种植芸薹所需要缴纳的税,相对来说要比粮食少很多,我们大概算了一下,在赋税不变的情况下,这种植芸薹,可是比种粮食赚的多”

现如今唐朝施行的是租庸调的赋税制度。

所谓的租,就是农民,通过向朝廷缴纳粮食谷物,当做租金,来租赁土地。

调是指农民需要给朝廷缴纳一定的产物,所谓的产物大部分是指布帛绢麻等东西。

庸是指当你没有能力缴纳产物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给朝廷服劳役免除缴物,也就是说要么缴物,要么干活。

因为种植芸薹的土地是属李轩管辖,加上芸薹又是新作物,所以李轩有权利给芸薹制定田税,也就是租庸调中的租。

因为李轩不知道亩产能达到多少,加上他又希望洪州百姓积极种植,所以他就定了一个非常低的税值,大概是粮食的十分之一。

目前唐朝的田税是每丁二石粟,唐朝的一石,大约为一百二十斤。

那么种植芸薹,只需缴纳二十四斤芸薹籽的田税即可。

这二十四斤的税,可不是进李轩的口袋里,他虽然有制定芸薹田税的权利,但不等于他有权利收取这部分田税,这部分田税是国家的,是朝廷的。

但又因为芸薹籽只有李轩知道如何处理和使用,所以这每丁二十四斤的田税,李轩需要折算成钱,缴纳给当地官府。

也就是说,种植芸薹的人,把其中一部分芸薹籽当成田税交给朝廷,朝廷再把这充当田税的芸薹籽卖给李轩。

本来这需要缴纳的田税就不多,加上李轩给的价格也还算不错,洪州百姓自然都愿意去种植芸薹了。

最重要的是,这玩意结子很快,农民有足够多的时间收割并将菜籽整理好,不会耽误秋天收粮食,这么一算,一年下来,农民就等于是可以赚两份了。

李轩了然的点了点头,然后把一叠钱票往桌上一拍,说道:“这叫钱票,目前我一个人不方便携带太多的钱,在明年开春之前,钱会运抵洪州,到时候你拿着这钱票,去永信钱庄换钱就行了”

方旭看了看桌子上钱票,又看了看李轩一脸懵逼。

“贤王殿下,这钱票是何物啊?永信钱庄在哪?”

李轩赶忙就将自己创立永信钱庄,和钱票的用途给方旭讲了一遍。

听完李轩的解释之后,方旭才彻底明白了这钱票的用途。

李轩的信用,还是值得信赖的,整个大唐,就数李轩的产业最大了,潭州还有一个金矿,据说到现在还没挖完呢,作为大唐第一大财主,没有必要为了六万斤的芸薹籽欺诈洪州的百姓和官府。

解释完了之后,李轩说道:“你在洪州城给我找个铺子,我需要在洪州也开一家永信钱庄,

以后随着芸薹籽的产量增加,交易量也必然会增加,如此大宗的买卖,用铜钱交易太费事了,

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这铺子最好离你的刺史府近一点,

还有,铺子必须有地下室,这钱都得存放在地下室里才行,到时候我会安排人过来管理钱庄的”

“下官明白,那贤王殿下,您是在洪州再待几天?还是?”

李轩想了想说道:“先留下吧,芸薹籽的榨油工序,需要在洪州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大大降低运输成本”

其实,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榨取植物油了,只不过那个时候榨的是芝麻油,所以唐朝人是知道如何从菜籽榨取植物油的。

只是,现如今的榨油工艺比较繁琐,换句话说,榨取少量的植物油可以,但如果说要榨取数万斤乃至数十万斤的菜籽油,那就非常难了。

加上如今饮食种类比较单一,植物油压根没有市场,所以就没有人会专门去研究榨油工艺。

李轩的老本行虽然不是开炼油厂的,但他却很懂榨油工艺,他之所以懂这个,还要感谢他的一个大学室友。

李轩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室友叫马晓,这货有个爱好,就是专门研究古工艺技法,他还会时常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拍成视频上传到网上,为此还收获了不少粉丝,每个月就靠网上的流量,都能赚个几千块,妥妥的把爱好玩成了副业。

在马晓的长期熏陶之下,就算李轩对此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活字印刷和古法榨油了,至于其它的古工艺技法,李轩已经忘的差不多了。

有时候李轩偶尔想起马晓,都忍不住在心里假想一下:如果马晓能穿越到唐朝来,其成就一定要比自己高的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不科学御兽神印王座2皓月当空修罗武神宇宙职业选手我有一剑女总裁的全能兵王7号基地明克街13号万古第一神最强战神
相邻小说
龙族:从道诡异仙归来的路明非斗罗大陆外传斗罗世界瞎眼宇智波与白金之星漫威世界的武神黑科技农场我是赵括,人在长平重生之我在油田当大佬武脉巅峰四合院:香江首富从路边摊开始港综从神诡秘法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