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魏忠贤,参见皇上。”
魏忠贤一进养心殿,便直接跪在崇祯的面前。
可过了许久,崇祯也没说一句话,就这么俯视着这个曾经权势滔天的九千岁。
看着这个跪在地上,且满头白发的老人,任谁也想不到他曾经有多么让人胆寒。
崇祯面对跪在自己脚边的魏忠贤,心中感叹:“这就是大明朝的九千岁吗?这就是只手遮天的魏忠贤吗?这就是曾经呼风唤雨的东厂厂公吗?”
想到这些,崇祯笑着摇了摇头。
“你可知道朕为何不让你起来。”
魏忠贤低着头,说道:“奴婢不知,奴婢只知道皇上不让奴婢起来,奴婢就只能跪着。”
崇祯此时看不见魏忠贤的表情,但崇祯知道,这个曾经站在权利顶峰的阉人,此时内心一定非常憎恨他。
“抬起头看着朕,朕有些话想告诉你。”
“奴婢…奴婢遵旨。”
魏忠贤说罢便抬起了头,然后就这么盯着崇祯。
崇祯见他这般听话,脸上带着嘲讽的笑容说道:“魏忠贤,不管你曾经是怎样的不可一世,但是现在你在朕的眼里,不过是一条狗罢了。”
魏忠贤听了崇祯的话,表情没有任何的不悦,只是这么看着崇祯。
反倒是旁边站着的小太监,听了崇祯的这话,吓得一个哆嗦,不小心打碎了旁边的一个花瓶。
崇祯看都没有看那个小太监一眼,便直接说:“拖出去,杖毙。”
“皇上饶命啊!饶命啊…!”
随后进来的两个禁卫军,将小太监就这么直接拖了出去。
面对如此“残暴”的崇祯帝,魏忠贤此时眼神里终于有了一丝恐惧。
而崇祯当然也捕捉到了魏忠贤的眼神变化。
只见崇祯笑容更甚:“哈哈,权倾朝野的魏厂公,何时也会有怕惧了?”
“皇上龙威…奴婢拜服…”
崇祯一而再再而三的羞辱魏忠贤,按理说泥人也有三分火,更何况是大明朝的九千岁。
可不知为何,魏忠贤此时就真的像一条丧家之犬一般,卑微的不能再卑微。
见魏忠贤这个模样,崇祯站起身,走到一旁的桌案前,拿起了放在上面的天子剑。
“噌”的一声,崇祯拔出了这把闪耀着寒光的天子剑。
崇祯手走到魏忠贤面前,将剑架在魏忠贤的脖子上,平静的说道:“魏厂公,你今天来的目的朕明白,你是想来探探朕的虚实,但朕今天告诉你,你的狗命只在朕的一念之间,朕今天不杀你,不代表朕不会杀你,明白吗?”
“奴婢明白…奴婢誓死效忠陛下!”
虽然盛夏已经过去,可此时的魏忠贤脑门上豆大的汗水正往下滴。
见魏忠贤表现的这么害怕,崇祯知道他的目的已经达到,所以收起了天子剑,说道:“你是个聪明人,朕想你应该知道怎么做。”
“奴婢明白…奴婢明白…”
“好了,滚下去吧。”
“奴婢告退…”
由于崇祯从头到尾都没有叫魏忠贤起来,所以魏忠贤就这么爬出了养心殿。
“呼…”
魏忠贤出了养心殿才敢站起来,伸手擦了擦头上的汗水,然后深深出了一口气。
魏忠贤回头看了一眼养心殿,眼神中一丝狠厉之色一闪而过。
但眼神很快就又变得正常。
而崇祯之所以要这么做,也有他的考虑。
第一是魏忠贤还是有能力的,只要他听话,崇祯也不想杀他。
毕竟帝王之术在于平衡,一旦魏忠贤失势,那么东林党也将一家独大。
留着魏忠贤也是为了制衡东林党。
第二是魏忠贤虽说贪赃枉法败坏朝纲,可那也得看谁是皇帝了。
以前天启皇帝纵容他,可崇祯可不会惯着他的毛病。
说白了,大明朝如今内忧外患,崇祯看中了魏忠贤毒辣的手段。
毕竟皇帝也有许多见不得光的事情要做。
而这些事情正可以交给魏忠贤,一旦出了纰漏,魏忠贤就是一只上好的替罪羊。
至于第三点,也是最重要得一点,崇祯除了想平衡朝廷势力,而且还想利用魏忠贤铲除整个东林党。
从而进一步将权利集中在皇帝的手中。
崇祯虽说看上去才是个十七岁的少年,可心思之缜密也是相当出众。
吃过晚饭,崇祯便又在养心殿看起了奏章。
毕竟现在大明朝各种祸乱不断,外有建奴虎视眈眈,内有农民作乱造反。
再加上水灾旱灾交替在大明各地肆虐,以至于大明帝国如今说是水深火热天下动荡都不为过。
所以崇祯也想着勤奋点,最起码尽他最大的努力,去挽救这个最后一个汉人王朝。
可崇祯看来看去发现都是些拍马屁的折子。
无非就是称颂他这个新君的屁话,没有一个折子是真正为民请命的。
看了一会,崇祯气的将龙案上的折子都扔在了地上。
“狗日的!这些欺上瞒下的东西,如今天下堪忧,又是小冰河时期,居然没有一个人说真话,还说什么天下太平,天佑大明的鬼话?!”
崇祯突然发火,让一旁的太监宫女们们都吓得跪在了地上。
崇祯看着这些宫女太监,心里更是不悦。
因为这些人中大多都已被朝中各大臣收买,也就是他们安插在崇祯身边的眼线。
“都给朕滚下去!”
“奴婢遵旨…”
说罢,一帮太监宫女就退了出去,整个养心殿便只剩崇祯一个人。
看着一地散落的折子,崇祯是越看越气,然后就叫上秦左打算出去走走。
秦左如今是京营左副都统,统领原先信王府的三千亲卫,还有原有的两千皇城护卫,麾下共计五千人,专门负责整个皇宫的安全。
秦左一直跟在崇祯的身后,在皇宫中逛了一会,崇祯突然问道:“王伴伴去山西这么久,可曾有消息?”
崇祯说的王伴伴便是王承恩,在两个月前便被崇祯派了出去。
原来崇祯在两个月前就把王承恩派去了山西,一则是暗中收购大量的粮食,以应对接下来的饥荒。
毕竟崇祯是后世之人,知道他登基以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各种水灾蝗灾。
然后再加上建奴和李自成等人的兵祸,最终导致了大明朝的覆灭。
但崇祯还有另一个目的,那便是打探八大晋商的底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