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东江军由毛文龙亲自率领,再次攻破龙川、义州,几乎全歼了此地留守的建虏,郑凤寿等人欢欣鼓舞,当晚便设宴款待郭大靖等将领。
既然拿起刀枪反抗建虏的侵略,就要有以身殉国的觉悟。
尽管岳讬、硕讬的死都与龙骨山城有关,招致建虏的报复是大有可能,郑凤寿等人也不会埋怨东江军,难道战斗起来还要讲分寸?
所以,郑凤寿等人更要倚重东江军的支援,不仅是兵力上的,更有粮草物资。
“能守则守,不能守便弃城遁入山林,继续与建虏周旋。”尚可喜向郑凤寿等人转达了毛文龙的建议,“死拼到底,毛帅以为不合兵法。”
郑凤寿放下酒杯,沉吟着说道:“毛帅关怀之意,末将心领。如果建虏上万,某自是不会继续死守的。”
上万建虏,东江军全部出动,也无法与其正面交战。
郭大靖神色不变,大嚼着嘴里的肉,举起酒杯,笑呵呵地说道:“从郑大人那里索来的兵书,令郭某受益匪浅,却还没谢过郑大人赠书之恩呢!”
郑凤寿哈哈一笑,说道:“那书在郑某这里蒙尘日久,差点烧火取暖,实在是明珠暗投。到了郭百户手中,才能大放光彩,也是它的造化。说谢,实在是太客气。”
郭大靖还是向郑凤寿遥敬以示感谢,喝了一口,说道:“可惜郭某识字不多,都是要别人读来听,甚至是讲解。其中有句话讲解得极好,某记得最是牢靠。”
哦,郑凤寿的社会经验多,此时怎能不开口询问,捧个场。
郭大靖挠了挠头,郑重其事地说道:“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酒宴上安静下来,郑凤寿、崔孝一等朝鲜将领,包括尚可义、刘兴祚等东江军将领,也都停箸不食,细细品味这从没听过的兵家要义。
好半晌,崔孝一击节赞叹,说道:“精辟,此解说把‘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阐述得入木三分,令人难忘。只把此语领悟通透,亦不失为名将之资。”
郑凤寿恍然大悟,思索良久向郭大靖举杯道:“如醍醐灌顶,郑某受教了。请,郑某敬郭百户一杯。”
“是那人解说得好。但某请教的人颇多,却忘了是哪位高人。”郭大靖咧着嘴,举杯续饮,脸上的神态根本看不出是假。
众人或许知道郭大靖有所保留,也不深究是他自己所悟,还是另有旁人所教,又接着饮酒吃菜,气氛也更加热烈起来。
显然,郑凤寿松了口,算是接受了毛文龙的建议,不再把死守龙骨山城当成主要的目的。
死守,与守死相差不大。在郭大靖看来,本就是兵力不足、战力不强,龙骨山城虽然险要,可到底是被动挨打。
在朝鲜作战,朝鲜人就应该发挥熟悉地形地势的长处,利用河流、山林,灵活机动地打击建虏。
每次战斗不需要多大的战果,但次数要频繁,积少成多,积小胜为大胜。
能够说动郑凤寿,东江军与朝鲜义兵便可以配合作战,主动出击对建虏进行袭扰。这比空守在龙骨山城,等着建虏来攻打,要更加有利。
酒足饭饱,郭大靖等人自被安排在舒适住所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郭大靖和刘兴祚吃过早饭,便带着护卫出城,赶往宿营地。跟着他们的,还有向郑凤寿要来的几个木匠。
“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刘兴祚似笑非笑地看着郭大靖,说道:“那位高人,可否告诉某家?”
郭大靖的脑袋摇得跟拔浪鼓似的,说道:“不可说,不可说。若是泄漏出去,他该不教我了。”
刘兴祚哈哈一笑,也不再深究,心中却自有猜测。
能跟在郭大靖身边的,也就那几个人,可看谁也不象是那块料。能想出离间计的家伙,从兵书中自己领悟出精辟之语,并不奇怪。
但刘兴祚是个有心机的,郭大靖不肯出头,他自然也不会捅破,装糊涂是最好的相处之道。
“带了这些木匠,是要造那个投石机?”刘兴祚岔开话题,好奇地询问道:“厉害嘛,比木炮如何?”
郭大靖想了想,说道:“某觉得这不好比较,算是各有所长吧!当然,得造出来再看,某也不太清楚有多厉害。”
刘兴祚点了点头,说道:“对投石机,某是一无所知。军中亦未曾见过,甚是奇怪。”
抛石机在明朝的使用确实很少,在成祖之后,便没有记载,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
尽管当时已经有了火炮,但在威力上,特别是攻城作战,好象还不如大型抛石机。
而红夷大炮的出现,还要在明末,那才是攻城的大杀器。
其实,郭大靖对于抛石机并不完全了解,至少对于电影中破毁城墙的威力,他还不知道全部的原理。
比如中世纪的西方城堡,往往是用坚固的石头建造的。要想用抛石机砸毁城墙,就需要更坚固的抛掷物。
所以,在实际的战争中。比如十字军东征时,常常需要长途运输特殊的坚石,以便击毁城墙。
当然,郭大靖要造的是轻型抛石机,能扔地雷或普通石头就够了。知识上的欠缺,影响不大。
回到营地,郭大靖便带着木匠们忙碌起来。也没画图纸,就是连比划带说明,先造出来试验了再改进。
郭大靖想得还是比较正确的,抛石机的构造并不复杂,基本框架是固定的。
框架的轴上连接可活动的长臂,长臂一端是装载抛掷物的弹袋,另一端可用绳索用人牵拉,也可用配重式。
配重式抛石机要稍微复杂一些,且在使用时要先将长臂拉下来,比人力牵引降低了抛射效率。
但郭大靖早已经作了选择,就造配重式的。
一来配重式的射程和抛掷物重量,都比人力牵拉能提升不少;其次,配重式的落点比较固定,人力牵引则不好掌握。
在制造过程中,郭大靖又简化了工作。配重在五六百斤左右的话,将长臂拉下就不用绞盘,用人力也能完成。
反正,郭大靖就是要一个快,快造快用。时间不等人,容不得太过精细。
很多士兵也被调来听用,粗活儿他们干,细活儿则交给木匠,这大大加快了制造的速度。
日近黄昏时,一架简陋的抛石机终于造了出来,有些木头上连树皮都没刮去,说是粗制也不为过。
郭大靖心急难耐,指挥着人员把抛石机抬到空旷处。没办法,就图个快,连轮子都没安。
“先来三百斤。”郭大靖还是挺小心,怕配重加得太多,抛石机再散架了。
三百多斤的配重,二十斤左右的抛掷物,全部准备就绪后,郭大靖亲自砸开了钩子。
配重一端猛然落下,长臂摇动,在空中划着弧线,带动弹袋飞扬而起,抛掷物在最高点脱离了弹袋,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斜抛着飞向远方。
呯!抛掷物在众人的目光中砸在雪地上,激起了雪尘。
“飞得挺远。”刘兴祚用力点了点头,取过弓箭,向着同一方向张弓射了出去。
当时建虏使用的强弓,四十五度角抛射的话,射程能达到两百余米。但箭到了这个距离,也没多大的杀伤力了。
所以,弓箭的有效射程通常在一百米左右,还得是比较厉害的弓箭手。
刘兴祚射出的这一箭,超过了抛石机的抛掷距离。但郭大靖估算,也就超出了四十来米。
嗯,大有希望啊!
郭大靖很是振奋,又让人把配重加到五百斤,再次进行了抛掷。还是不够,再加,八百斤!
很好,这次的抛掷距离与弓箭的已经十分接近。也就是说,差不多有两百米。
郭大靖嘿嘿笑了起来,说道:“再造得精细一些,还能抛得更远。”
其实,古代的抛石机所抛掷的重物,轻的也在五六十斤,射程能达到两百多米。郭大靖指挥制造的山寨粗制货,差不多的距离,却只能扔二十斤左右。
可郭大靖没有这个觉悟,却是沾沾自喜。关键他也没指望用抛石机攻城,而是砸人。
二十斤怎么了,他还想着用十块两斤左右的石头呢。
一架抛石机扔十块,十架就是百块,几十架的话……你见过几百块石头密密麻麻地掠过天空,覆盖式砸人的壮观景象嘛?
当然,石头越重,杀伤力越大。就算是顶着盾牌,二十斤的石头咣当一下子,也能砸趴吧?
具体的可以参见高空落物的危害:花盆(1千克)从10楼(30米)坠下,杀伤力堪比枪击;鸡蛋从18楼抛下,能砸破人的头骨;西瓜皮……
刘兴祚不知道郭大靖想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数据,却也为抛石机的威力感到惊讶和振奋。
进攻不太适合,但在防守阵地后布放上足够数量的抛石机,千雷或万石齐发的话,那是——相当的壮观!
用力拍了拍郭大靖的肩膀,刘兴祚伸出了大拇指,赞道:“厉害,这又是那位高人教的?尊姓大名可否告知?”
郭大靖也是激动兴奋,脱口而出:“牛顿,专门研究运动的。”
刘兴祚眨巴眨巴眼睛,甚是迷惑和不解。看郭大靖的神态,不象瞎编胡说。可这名字,怪异得很,更是从没听说过。
郭大靖也意识到失措,冲着愕然发愣的刘兴祚嘿嘿一笑,露出两颗白牙。
刘兴祚无奈地摇了摇头,不想再套话了。说是胡编乱造吧,可还有点象真的,把他自己都弄糊涂了。
郭大靖装伤充愣,反正别人听不懂。
胡混过去之后,便让工匠们再计量下尺寸,就按这个规格制造。他则继续试验,掌握不同重量的配重和抛掷物的射程,记录大致的落点。
精确是谈不上的,误差在十几米也都能接受,反正也不是精准打击。
郭大靖乐此不疲,看着石头一块块在空中掠过,重重地砸在雪地上,成就感满满。
终于,在配重加到一千五百斤的时候,粗制的抛石机被玩儿坏了。
“没得玩儿啦!”郭大靖向着刘兴祚摊开了手,笑着说道:“吃饭,休息,这一天累的。”
刘兴祚翻了下眼睛,说道:“有人给你送饭来了,看你玩儿得正高兴,没来打扰。”
啊,还有这待遇呢?
郭大靖四下张望,看到了藤野英。藤野英的小黑脸上露出笑容,几颗白牙很显眼,向他招着手。
刘兴祚拍了拍郭大靖的手臂,笑着点了点头,转身走了。
这笑得——有点不怀好意呀!
郭大靖眨巴眨巴眼睛,不理会这茬,肚中饥饿,快步向藤野英走去。不管这家伙是雌是雄,做饭的手艺还是不错的,比军中的伙食强得太多太多。
“投石机,还是叫抛石机?”帐篷内,藤野英一边热着饭菜,一边好奇地问道:“好象很厉害的样子。”
郭大靖吸了吸鼻子,饭香传来,肚子更饿了,便随口说道:“叫抛石机吧,很古老的武器,也没啥厉害的。早就落伍,被军队淘汰了。”
藤野英笑了笑,说道:“古老也不一定就不厉害呀!刀、枪更古老,不还是在用?”
郭大靖连连点头,这话说得很在理。武器就在于合适,在于人的灵活运用,却未必是越先进就越厉害。
火枪、火炮先进不,可不一定能适用于每个战场,更不一定能打胜仗。
“那个存地失人的理论,可是技惊四座呢!”藤野英的汉语不错,但有些成语却用得不是很恰当。
郭大靖呵呵一笑,接过递来的饭碗,说道:“听起来很高深的样子,其实就是瞎编乱造。”
拿起筷子,郭大靖又客气地让道:“一起吃啊!”
藤野英笑着摇头,说道:“在城里吃过了,你别客气,都是带给你的。”说完,他伸出手,“你吃饭,我给你念兵书。”
也行,吃饭时有点伴奏,要是弹个琴唱个小曲儿啥的,就更好了。
郭大靖一边吃着饭,一边听藤野英念着兵书。开卷有益,郭大靖觉得不白听,也能长点姿势。
藤野英念着念着,也许是习惯难改,故作粗声的嗓音变得清亮起来,他自己还没有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