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361章 自古名将乃天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瓦剌和鞑靼既然已经不存在了,便需要找个法子来治理。

朱棣喊来了六部,军机处,让朱高燨也在一边旁听,“鞑靼和瓦剌,以后不能这么叫了,得想个名字,再就是,今后如何治理,如何发展?”

后面才是重点,一个国家内的,不能说长城内的天天吃肉,长城外的连汤都没得喝。

朱棣说了一段开场白,再说自己的主张,“鞑靼和瓦剌的人,所有的战士都不得留在本土,全部送到大明进行修路,若有不服从者,杀无赦!”

虽然有些不忍心,但朱高燨也觉得,这是最好的方式,否则会对大明人和军队造成威胁。

“是!”张辅领旨。

夏原吉问朱高燨,“殿下,那些逐水草而生的民族,他们养的都是牛和羊,怎么样才能让他们有吃的,有喝的?实现富裕?”

朱高燨道,“有交易才能实现富裕,先把铁路修好,要是他们的牛羊肉能够很快就运到大明来,不说卖到所有的地方,仅仅只是卖到几个大城市里,也能拉动不少经济发展。”

“所以,修铁路的事,是一定要尽快做!”朱棣现在最关心的就是修路的事,“铁路的便利,你们肯定都已经体会到了,从应天府到顺天府多快,火车运行起来也非常稳定,载货量也很大。先把铁路修过去,那边的羊毛多,大明内部的物资多,进行交易,将来看能不能为那边寻找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总之,也要做到旱涝保收。“

“还有云南,要把铁路往云南修,最好能够修到兰纳,阿瑜陀耶,让他们那些国家的人都帮着修铁路,但凡不愿意,朕来和他们谈!”朱棣豪气万丈。

哪能真的让皇上亲自去谈呢,那边都有总督,将圣旨递给总督就可以了,这是军机处的事。

“皇上,臣以为若是那些蒙古人愿意种地,也可以让他们进长城内种地,定居。”宋礼道,“幸好现在的地可以用机器来种,要不然,可真是种不完了。”

朱高燨道,“老宋,你想多了,一个常年养马放养的人,你让他来种地,不是糟蹋田地吗?若是老百姓没有钱买设备,就暂时先租赁,象征性地收点油钱,主要是不能让地给闲着。“

宋礼道,“地肯定没有闲着,若说种地的话,主要还是在犁地耙地上,现在都用拖拉机打田了,不管是水田还是旱田都用拖拉机打。拖拉机都下放到了县里,实在是忙不过来的,出个几文钱,就帮忙把田打了,这一点,四殿下放心。”

不管是皇上还是四殿下,总是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提前就为老百姓考虑很多,他们这些具体办事的人就不能不警惕。

好在,大明经过这么多年修生养息,人口一直在增长,老百姓手上一下子拿了很多地,很多人没日没夜地做事,积极性都很高,再加上生产效率提高了,打田和脱粒都用的是机器,并没有出现良田闲置的状况。

朱高燨说起蒙古的事,“北面那块地,说实话,产生不了多大的效力,但是,如果那块地的问题不解决,将来子子孙孙都不得安宁,过几年,他们日子过不下去了,就打一仗。”

“我的意思,那块地就叫蒙古自治州,选一个可靠的人出来,实现自治。把铁路修过去,平时他们有余力了,再修驰道,交通便利了,鼓励人过去做买卖,如果蒙古人想要到长城内来,也欢迎,他们可以来这边开餐馆,做买卖。”

“兵部商量一下,在北面多设卫所,确保当地的安全,用治理占城的方式来治理蒙古,他们现在没有反抗的能力,只要老百姓们能够吃得起饭,他们就不会造反。”

朱棣很赞成,扫了臣子们一眼,“你们是怎么个看法?”

“臣等以为,四殿下的法子很好!”夏原吉带头道,“若是设置卫所的话,臣以为,可以在那些附近设置一些工厂,通过做工来安置那边的老弱病残,老百姓们的生活有了盼头,他们自然就安分了。”

朱高燨对宋礼道,“兵部设立卫所的地方,要将电话线接过去,我提醒一下,和南方工业大学商量,让他们派人协助你们去埋线路,将整个北方关键的地方牵电话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一件必须完成的任务。”

宋礼想到了应天府的电话,的确非常方便,但想到要将电话线牵到那么遥远的地方,这将是一件多么大的工程,他顿时感觉压力好大。

兵部要考虑设立卫所的事,工部要考虑为卫所牵电话线,从延宁宫出来,茹瑺不知不觉地就和宋礼走到了一起,“若是电话线牵得好,卫所就不需要多派人,关键时刻,可以通过电话的方式,联系附近的卫所支援,这省了多少事!”

宋礼道,“若是牵电话线,那就涉及到了电力,要在设立卫所的地方安装发电机,这些工程前期肯定很繁复,但从长远考虑,这些都是要提前打好基础。未来几年,我就好多和茹大人配合了。”

茹瑺笑着拍了拍宋礼的肩,“依我看,现在,工部可成了香饽饽了,哪里都要借助工部的力量。”

宋礼欲哭无泪,“现在户部是到了好处了,每天坐在家里数钱就行了。”

朱棣面前摊开一张地图,上面山川湖泊都非常清晰,这让朱棣能够将大明的每一块角落都看得非常清楚。

“老四,你说,这卫所设置在哪里比较合适?”朱棣没等兵部将方案送上来,他便开始琢磨卫所的事。

“爹,现在设置卫所,要考虑的是驻兵的事,咱们没有那么多人。这就要爹考虑一套比较合适的兵役制度了,儿子一直有个想法,大明现在的军兵制度到底合不合适?”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了,朱棣将目光从地图上收回来,看向儿子,“你说说看!”

“爹,大明的军兵制度主要是世兵制,虽然是太祖高皇帝制定的,但时代在变化,现在肯定不太适合世兵制了。”

实际上,任何时代都不适合世兵制,哪有祖辈是当兵的,子子孙孙都是当兵的,将阶层固化,最打击人的积极性。

“那你有什么好办法?”

“首先,为所有的军兵都打造一个美好的未来,那就是设立军校,所有在役的军人都有资格考取军校,能够从军校毕业,便能够获得军衔,如此一来,在老百姓的眼里,入伍便是一条出路。”

朱棣的眼睛一亮,“你接着说!”

“给所有想入伍的人一个机会,那就是放开募兵,每年固定时间号召十八岁以上,二十五岁一下的青年入伍,但是,入伍三年,若是想退伍,就发一笔钱离开,给军兵们一个再次自由选择的机会。若是不想离开,也可以申请继续服兵役。”

朱棣不得不考虑,若是如此,还有多少人愿意留在部队?

朱高燨看明白了朱棣的想法,他道,“爹,一是做好宣传,二是,给足好处,三是对自己要有信心,咱们现在武器多,武器也好,哪怕人数不足,也有足够的能力打一场仗。再说了,世兵制也可以过两年再取消,那时候,募兵制的制度已经成熟了,每年都有新鲜血液入伍,也有老兵离开,形成了良性循环。”

“那些退伍的军人,就需要给他们一个好一点的安排。”朱棣不由得思考道,“田地现在是不缺,关键他们会不会种地。”

“那没关系,他们若是不想离开,那就暂时不离开。若是离开,给一笔安置费,地方上给予照顾。大明现在也不是说没钱。”朱高燨倒是觉得无所谓,“再就是,他们都是有血性的汉子,在镇守海外的国土上,也是一把好手。”

“对!”朱棣握着拳头挥动了一下,“那些老兵们,打仗要是打不了,还能做别的事,主要还是要给老百姓设置一条向上的路,这样他们才能有奔头。”

朱高燨觉得他爹不愧是历史上的永乐大帝,不愧是当帝王的料,很快就能理解其中的精髓,“是啊,爹,人唯有看得到希望,才会拼命去努力,要不然够不着,就容易……放弃!“

朱高燨差点将后世的“躺平”二字说出来了。

躺平,是因为知道自己不管付出多少,都不可能改变得了眼前的状态,才不得已选择了顺其自然。

现在,所有人都能读书,只要肯努力,都能出成绩,上升的空间很大,只要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还能封爵,这一消息传出去,整个大明如同一滴水落入了油锅,肺疼起来,人人都很激动,宛如明天封爵的就是自己家娃。

而设立军校,朱棣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

虽然大将都不是教育出来的,拼的是天赋,但是,从长远来看,肯定要建立起系统工程,而且将来打仗,打的是信息、装备,通过对新武器,新手段的运用,来赢得战争。

不说别的,现在兵种都好多了。

“一旦飞机上天,首先要研发的就是轰炸机和运输机,爹,设立军校,培养满足时代需要的兵种,刻不容缓。”朱高燨提醒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玄尘道途绝对一番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五胡之血时代信息全知者盖世双谐你老婆掉了反叛的大魔王终末忍界奸夫是皇帝
相邻小说
惊悚:这真不是阴间系统成为荣誉阴间人后我红了猎人之完美进化十六岁,是四代目水影我在人间筑仙庭魏晋干饭人阴阳网吧大乾憨婿锋线潇洒哥漫威:基因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