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房价在一九九七年出现了爆涨,房价登上了顶峰!
一九九七年香江房价最高的时候,香江市民也是住房痛苦指数特别高,平均房价甚至是纽约的平均房价的2倍。
香江市民嘴上天天骂房价太高,调控不力,而一有新盘开盘,立刻万人空巷摇号抢房,很多人甚至给售楼小姐一二十万港币的“茶水费”,给售楼小姐买奢侈品项链等,只为了能拿到一个内部号。
因为当时房价天天在涨,买到就是赚到,有人买完房第二天卖出就赚了几十万,
当时香江整个楼市非常疯狂。二零零三年,由于叠加非典的影响,香江楼市终于彻底崩盘,房价较一九九七年累计跌去了百分之七十多,由于房贷抵压物已经不足,很多人被银行要求一次归还几百万的贷款,以弥补房子不断下降的市值。
而大部分白领原本为了付首付,已经掏空了几代人的积蓄,而且一个月就要还几万港币的房贷,现金流本就捉襟见肘,根本不可能一下拿出这么多钱,
于是很多人不堪压力跳楼。一九九七年之后,香江为了调控高企的房价,每年都修了不少于八万五千套的公屋,给中低收入人群,而这一举措被认为打压了房价,很多账面已经破产的香江人,要求停止修建公屋。
当年房价高企的时候,很多人喊着受不了,结果房价真的降了,这些人又受不了了,骂得更厉害了,即便是只有一套小房子的人也在骂,即便他心里清楚,房价下跌给他的后代,以及经济会带来好处,但是人总是短视的,只考虑自己眼前的利益是否受损,看不到那么长远。
迫于无奈,香江最终被迫暂缓了公屋的修建,同时严格控制土地出让,于是香江房价开始稳步回升。
如今,由于过去十几年大陆富豪强大的购买力,以及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QE的大水漫灌,香江的住房均价已经大大超越了一九九七年的历史最高点,很多香江人又开始对房价不满。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当年吵着要停止修公屋的人,现在他们的子女长大了要买房,发现又买不起了,是不是挺可悲又可笑的。
李利知道香江楼市的发展趋势,所以,不要说他现在没钱,就算是有钱,他暂时也不会去买香江的房子。
即便是香江的股市,李利暂时也不会考虑进入,至少也要等97,98年之后才会考虑。
深镇的房地产情况,李利当然也很清楚,当年海岛房地产被炒得沸沸扬扬,深镇也深受其影响,房价一举突破了一万元一平方米。
当时的红砖厂,一块红砖的出厂价高达五毛多钱一块,红砖厂的老板每天脸上都是带着笑容的,数钱数到手抽筋了。两块红砖可以买一块面包,买一包不错的香烟。
当时很多香烟才是几毛钱一包,一元一包的香烟,对于普通打工的人来说,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一九九二年,海岛的房地产市场骤然开始升温。大量资金被投入到房地产上,高峰时期,这座总人数不过655.8万的海岛上,竟然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平均每300个人一家房地产公司。
当时炒房的各路人马中,有包括国有大企业的正规军,也有全国各地知名企业组成的杂牌军。
当然,这些公司不都是为了盖房子。事实上,大部分人都在玩一个的古老游戏。
1992年,海岛地价由1991年的十几万元/亩飙升至600多万元/亩。
一九九三年,海岛的房价突破了一万多元一平方米。
与海岛隔海相望的粤西省BH市,房地产开发的火爆程度也毫不逊色。
1992年,这座原本只有10万人的小城冒出了1000多家房地产公司,全国各地驻扎在北海的炒家达50余万人。
在这场空前豪赌中,银行资金、国企、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涌入海岛,总数不下千亿。
几乎所有的开发商都成了银行的债务人。精明的开发商们纷纷把倒卖地皮或楼花赚到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把还停留在图纸上的房子高价抵押给银行。
由于投机性需求已经占到了市场的70%以上,一些房子甚至还停留在设计图纸阶段,就已经被卖了好几道手。
每一个玩家都想在游戏结束前赶快把手中的“花”传给下一个人。只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好运气。
1993年6月23日,终场哨声突然吹响。宣布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业。银根全面紧缩,一路高歌勐进的海岛房地产热顿时被釜底抽薪。
开发商纷纷逃离或倒闭,银行顿时成为最大的发展商,不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度高达60%以上。
当银行开始着手处置不良资产时,才发现很多抵押项目其实才挖了一个大坑,以天价抵押的楼盘不过是“空中楼阁”。
更糟糕的是,不少楼盘还欠着大量的工程款,有的甚至先后抵押了多次。
而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个人资金参与的炒房客,那些还没有来得及逃离出去的人,很多人都是举债进行炒房的,最后亏得血本无归,只能从楼顶上往下跳了。
现在深镇的房价,已经比九三年的最高峰腰斩了一半,但每年还在下跌,而不是上涨,不过下跌的幅度很小,直到二零零三年,受非典的影响,房价已经跌到不能再低的地步了。
二零零六年之后,房价开始上涨,二零零七年开始,深镇的房价开始出现了快速的上涨,到当年十月份,均价高达一万七千多元一平米,深镇市中心的房价,几乎都是两万多以上一平方米。
知道房价走势的李利,现在根本还不急于进入房地产市场,无论是香江,还是深镇。
他现在的目标就是赚钱,只要手里有钱,属于他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