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是脱胎于大夏的文化,自然就和大家文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了。
就像是文字。
大夏文字和岛国的文字还是比较相似的。
只不过岛国的文字更加的浅显易懂,但是大小的文字却仿佛是经过数千年的演变而来的。
当然事实是岛国的文字确实是临时创造出来,而大夏的文字也确实是经过了无数年的演变而来的......
经过这一次张子流和中田一郎两个人的比试之后,众人就越发的了解大夏。
大夏这一个国家和他们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大夏不仅仅不是一个文化匮乏的国家,相反他们的先祖拥有极为璀璨的文化和历史......
网络之上已然风起云涌,西方的这种人刷的是张子流刚刚写的那一首诗词,《赤壁怀古》......“实话实说,这一首诗词我不太能够听得懂........”
西方不少的人在网络之上说《赤壁怀古》的这一首诗,看着特别的诡异,说什么这首诗大夏的人都说好,可他们就没看出来好在哪儿。
还说这一首是岛国的人也觉得好,但是他们依旧没有看出好在哪......
有很多的大夏通被勾了出来。
毕竟他们都已经自称是大夏通了,那么那一种比较一般的问题肯定不能够找他们呀,像是现在每一个人都说《赤壁怀古》的这一种是看不懂,那他们不就出来了吗?
尤其是在他们听说这一首诗词又是百川先生写的之后,就越发的感兴趣了。
之前的时候张子流写了一首《蜀道难》难,把他们这群号称是大夏通的人逼的差点歇菜!
毕竟谁也没想到张子流写的那一首《蜀道难》难开头的噫嘘嚱三个字,直接让1/2的西方众人卸载。
别误会,剩下的那1/2的西方众人不是说认识噫嘘嚱这三个字,纯粹是因为剩下的那1/2的西方众人会查字典。
如今又来了一首诗词,可不就让他们高兴坏了吗?
是时候证明他们不是蠢货的时候了!!
是时候证明百川先生那小子也不是每一次都能够把他们男的哭爹喊娘的时候了!!
然而这回字什么的都能看得懂了......
但是三国周郎赤壁又是什么鬼??
“什么玩意,为什么每一个字都能看得懂,但是连起来的意思我竟然就完全不知道了??”
西方的那些大夏通懵了......
西方的那些大夏通说是大夏通,但是也就是能够看得懂文字,勉强说一说中文吧。
可要说真正理解三国周郎赤壁这些一个词汇一个词汇堆一块的话,对于他们而言依旧是困难的很。
“我特么的就搞不懂,一个国家加一个人加一个地方的名字凑一块怎么的就成了一个诗了??”
“我的天哪,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三国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周郎的人在赤壁,在赤壁在赤壁干什么你倒是说清楚啊......”
众人简直崩溃。
西方的众人也刷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省略号来。
“上一次的《蜀道难》咱们是确实听不懂,这是咱们的能力问题......”
“但是这一次的《赤壁怀古》咱们看懂了,每一个字都认识,可是组合起来之后居然一句话都看不懂!”
众人愤怒的挠头。
最痛苦的事情不是一首诗词摆在你的面前,你一个字不认识。
而是一首诗词摆在你的面前,你每一个字都认识。
可特么就是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要说什么表达什么!!
西方的那些人千言万语堆积到了一起,最后化作了一句老子看不懂......
《赤壁怀古》这一首诗词里面有什么他们看不懂的字吗?
那倒还真没有几个。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也就是这一首诗词当中的那一个“酹”字有点不大认得罢了。
其他的字都算是常用字系列的,可是他们依旧看不懂。
比如说西方人很难理解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
这很好理解。
水往东边去,浪花哗啦哗啦。
环境描写嘛,他们都懂。
可是下一句他们就不理解了——千古风流人物!
你说说这水哗啦哗啦的淌和这些风流人物,怎么的就扯上关系了??
西方人的思维比较直,没有大夏的人这么的会拐弯抹角。
所以稍微含蓄一点,他们就听不懂。
他们现在还在说《赤壁怀古》比较难懂,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大夏还有一个大杀器《诗经》呢!
《诗经》那玩意儿,就算不学习古文化的,都有点被搞死的意思。
就比如说这个——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
无感我帨兮!
无使尨也吠!
字能不能认全是一回事,但是就算认全了也不大能够理解什么意思。
要按照正常的水准看过去的话大概就是野外有什么东西,然后怎么怎么样,然后就看到了一个姑娘。
简而言之就是不连贯也没有办法知道这玩意写的到底是什么,但是你能想到这玩意写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要是翻译一下的话,大概意思就是——
死獐子撂在荒郊,白茅草把它来包。姑娘啊心儿动了,小伙子把她来撩。
森林里砍倒小树,野地里躺着死鹿,茅草索一起捆住。
姑娘啊像块美玉。
慢慢儿来啊,悄悄儿地来啊!
我的裙边可别动!
别惹得狗儿叫起来啊!
......
就算是看翻译过来的内容,一般人都可能不太懂这玩意讲啥。
唯有深入学习的人才知道——
哦,这玩意原来讲的是男女在野外干咳咳咳......(注定被屏蔽)的事情。
当然大家可不要想歪。
《诗经》这东西上面虽然有野外做了一些注定被屏蔽的事情,但是人家可是文学艺术!
孔子都说了——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是怎么被整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