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齐王的些许不满,吴药师非常理解。
但也非常无奈。因为他的父王,燕王吴仁光曾经通过秘密渠道发来密信交代他,让他交好齐王。
但这位齐王殿下明显是对他观感不佳,这如何是好呢?
带着这样的愁绪,吴药师回到了自己所居住的驿馆内,并请教起了妹妹吴明达的“知己好友”张之逊。
“张兄,我如何能跟齐王搭上关系?”
张之逊听后有些诧异,然后想了想说道:“这是王爷那边的意思?”
坐下自顾自倒了一杯茶喝的吴药师点点头,“正是阿耶的意思。”
今日家宴,他没怎么说话,酒倒是没少喝
张之逊思虑了片刻,然后道:“我明白了。王爷想的是,因为河阳公主殿下的关系,扶持齐王,跟太子相争?”
吴药师道:“应该是如此,不过这齐王殿下,看我应该是不太顺眼,这事该如何处理?”
张之逊嗤笑道:“我说世子,哪一个当哥哥的,看到妹夫这整天寻花问柳的,能顺眼?”
吴药师想了想,若是眼前这个张之逊真做了他妹夫,他也容不得对方整日跟自己一样...
不过这话倒是不能说。
“那我该如何是好?”
张之逊摇了摇头,“没办法。”
“嗯?”
“齐王殿下一向恭敬,这时候必然不会跟燕王府走的太近,你想跟他搞结好,别忘了,道君皇帝可在呢!”
吴药师一听,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作为燕王府是无所谓了,早就被朝廷提防。但齐王殿下一个皇子,即便是因为胞妹的关系,跟他这个燕王世子也仍然得保持距离。
一个皇子结交外藩,往来过密,是想做什么?
“那...”
“有些事情,顺其自然就好,只需要公主殿下与齐王联系即可,至于日后,待机而发。”
“齐王妃是北境公主,妹婿又是藩王世子,这些事情,自然会有人提醒他,这却不是世子该做的事情。至于交情这种事,在家国天下这样的大业面前,根本不值一提,等他需要燕王府的力量,他就会想着跟世子建立一些青谊了...”
张之逊的话让吴药师陷入了沉思,半响之后点点头,“多谢张兄教诲。”
“世子客气了。王爷那边想的是不错的,不过千里之外,世子这边要面对的情况,却不是辽东所能清楚,做事还需要因地制宜。”
吴药师点点头,张之逊深谙人心,又通世故,对于天下大势的预料,从来不曾出过错误。
这样的人才,难道真的是上天使之,来帮燕王府成就一番大业的吗?
不过他跟明达的事,得好好跟阿耶去信说说了...
家宴的第二日,上京的旨意就到了。
一干文武大员齐聚在刺史府,听候旨意。
以平北侯为江南行军总管,齐王为副总管。武安侯留守淮南,编练降兵成军。
这样的旨意,让包括太子赵元檀在内,都一些意外。毕竟自吴逆作乱,赢下的所有关键战役,都是武安侯傅津川领兵。
淮南之战更是让叛军的十万大军消于无形。
眼下正应该让其统领诸军,一口气光复江南。
但偏偏朝廷直接发来旨意,令他留在淮南练兵,这明显是有悖常理的。
不过一干聪明人旋即明白旨意背后的深意。
这是在保护这位年轻武将,不使其风头过盛。
傅津川自然也明白。
而且宣旨的内侍,李进忠还特意复述了一句道君皇帝安抚之语,“侯爷,陛下说了‘杀鸡焉用牛刀’。”
傅津川则豪迈笑道:“请李公公回禀陛下,臣傅津川,多谢陛下爱护之意,但有所令,无敢不从。”
李进忠见到傅津川的反应之后,也点头笑道。
心中还暗道,这位武安侯虽然年轻,真是聪明人啊。
最起码明面上,是一点怨气都没有,这样就算是有人想要在陛下面前搬弄是非都做不到。
赵元檀对于傅津川所表现的豁达和敏锐也非常满意。
他听到旨意之后也是愣住了,随即才想到这么安排的深意。但他去不担心三郎会有些不平。
虽然险仗恶仗他都打完了,现在剩下残兵败将,交给别人了收割功劳。
这要是换成别人,早就炸毛了。愤愤不平是肯定的。
而傅津川居然脸上半点愠色都无,如此豁达真是让众人感叹这位侯爷的心胸气度。
随后,李进忠又宣读了加封傅津川为从二品的镇军大将军,赐田千亩,金百斤,并赐下宝刀一柄。
虽然指明傅津川留守淮南练兵,但接下来的军议,他仍旧是重要参与者。
甚至这六万大军,如何过江,从哪里过江,到了江南进一步如何行军,该先收复哪一处。
这些都需要他跟着商议谋划。
特别是齐王虽然被指明为江南行军副总管,可目前江南就有四万大军,要渡江参战的,有天雄军、泰宁军、镇海军,以及神策、神武、龙捷、虎翼四军的骑兵也有上万人,总计七军,近九万余人。
这还只是正兵,加上辎重、民夫等,就是十几万大军。
这对赵元槊来说难度很大。
但是平北侯马巍正在江州主持局势,何时能够合兵,尚未可知。这边只能让齐王上阵。
元帅节堂里,傅津川指着地图道:“现在建邺已经是囊中之物,不需要费心,吴逆已死,世子赵成濠据说历来是不赞同吴逆造反的,可晓之以理...”
“大军分别从瓜州和和州南渡,其中,西边这一路,泰宁军收宣州,天雄军收歙州,在命神策军收睦州,神武军收湖州...”
“东边这一路,大军要沿着润州运河南下,以水运之利,把太湖诸州收回...”“大军南渡之后,齐王殿下可令杜客师为副贰,掌管兵马调度...””
“我都督府之中的谢安持、张杲、李法真这三人,可以带上。谢安持就是江南豪族出身,熟悉江南,更熟悉建邺,张杲和李法真精通军务,排兵布阵,布置营垒你都可以询问他们...”
赵元槊听了之后连连点头。
他所谓的知兵,在军中打磨一年,军令军规军纪是全都了然于心,但说道一下掌管十万大军攻略江南,统辖战事,还是能力不足的。
而傅津川这次不但帮着把作战步骤拟订出来,还派遣了府中幕僚帮忙。
无论是宰相裴休明,还是淮南经略使刘景明,国舅爷郭侃,都对于傅津川如此大气赶到意外和叹服。
倒是赵元檀和傅淮川,以及郭崇勋、林长沅等人对此习以为常。
因为他们都极为了解傅津川的亲朋故旧。
在他们眼里,傅津川其实一直都是那个颇有些市井江湖气,生性豁达的“忠义三郎”。
既然以“忠义”为号,自然会忠于国事。
这还有什么可值得惊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