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306章 晒盐难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自从神武元年,两淮盐商被红娘子一举铲除后,大明的盐业就彻底进入了新时代,后来经过朱慈烺的统一整顿规划,更是进一步加剧了两淮盐业的垄断地位。

如今除了四川的井盐,可以说整个大明的盐产地,就只剩下淮北一地了,其余各省以前的零星盐产地都被迫关门倒闭。

因为两淮的官盐不但价格便宜,还有统一的包装,而凡是没有统一包装的散盐,都将被直接被定为私盐。

而贩卖私盐,一经发现,轻则罚款没收,重则抄家流放,加上利润又不大了,所以根本就没有商人愿意在铤而走险,贩卖私盐。

而没有商人愿意走私贩卖,自然也就没人生产了,这也导致两淮盐产地的压力大增,虽然不断的增加产量,却依然满足不了日益旺盛的食盐需求,尤其是普通人所需的粗盐,始终都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

富人所需的精盐,由于需求量少,加上有四川的井盐作为补充,倒是稍微要好一些,但偏远地区,也时常出现食盐断货的情况。

可以说食盐的产量,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大明所有人的生活,这也是朱慈烺一视察完龙江造船厂,就直奔盐城县的原因。

虽然两淮盐业的产量,已经超过了大明历史上所有的时期,甚至是比万历时期,产量整整翻了一倍,但由于普通百姓的生活变好,对食盐的需求一年比一年高,同样也超过了历史之最,连号称治下百姓生活最好的宋朝都比不上。

作为两淮盐产地的核心,盐城县,如今靠煮盐为生的盐户多达二十多万,负责加工包装食盐的工坊也是一座连着一座,工人同样达到了近十万。

而来往于盐城县的车队,每日都络绎不绝,繁华热闹程度,简直让人炸舌。

同样环境也是十分的恶劣,上百里长的海岸线,几乎全被滚滚的青烟笼罩,好在海边风大,否则恐怕根本就待不下去。

而由于每日都要从其他地方运送大量的柴火,导致前往盐城县的所有官道,都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修都修不过来。

自从进入盐城县后,朱慈烺的眉头就没有舒展过,他没想到强行上马食盐工业化,集中化,会搞成这个样子。

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一跳,这盐城县那里还是人呆的?

负责管理食盐收购加工的一众管事,见陛下脸色难看,都是不敢说话,小心翼翼的跟在身后。

朱慈烺先是来到了精盐加工作坊,只见工人们先是将一代代发黄的粗盐,倒入大木桶中用水融化搅拌,然后再用纱布木炭稻草等过滤,这才将过滤过的盐水倒入大锅中煮,最后才将煮出来的精盐运往另外的一个作坊进行包装。

包装的油纸袋,都是专门生产的,每袋都只装一斤,食盐总共也就三种,一种最差的粗盐,是盐户煮出来后直接包装,按照地域不同,批发价分别为二十到三十文不等。

一种为细盐,是将盐户煮出来的盐,再溶解过滤一次,口味和色泽都要强的多,批发价150文到200文一袋不等。

最后一种为精盐,是将盐户煮出来的盐,再经过溶解过滤两次,虽然口味和色泽比起后世的食盐还略有不足,但也差不了多少了。

这种盐和四川的井盐价格一样,批发价按照地域的不同,一斤在一两和一两五钱不等,而这种人也是最赚钱的。

可是整个盐运司,去年却是只赚了区区五百多万两,说出去恐怕根本就没人相信。

因为以前两淮的那些大盐商,哪个一年不赚个一两百万银子?

而现在的盐运司,可是彻底垄断了大明的盐业的生产运输批发,按道理每年赚个两三千万都是轻轻松松。

事实上,精盐和细盐确实加起来,每年能赚个两千万两左右,其中精盐利润就占了七成多,奈何精盐和细盐赚的钱,大部分都补贴到了粗盐上。

因为粗盐经过包装运输后,每批发一斤差不多都会亏上一两文钱,虽然只亏一两文,但架不住粗盐的销售量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这两年,更是呈爆炸式发展。

前年盐运司还能净赚上千万两,去年产量和销售额虽然大涨,可净利润却是足足减了一半。

“刘管事,这煮盐不但费时费力还费柴禾,难道你们就没有想过晒盐吗?”

朱慈烺在加工作坊转了一圈后,便望着身后的一众管事沉声道。

他这次来就是想要解决晒盐的事儿,否则光靠煮盐,将来根本就无法满足需求,而且也无法将成本降下来。

“回陛下,晒盐之法,确实自古有之,也省时省力,奈何所需的条件太过苛刻了。”管事一愣,随即便赶紧答道。

“哦?晒盐还需要什么条件吗?”

朱慈烺同样颇为诧异,他原以为是古代人,根本没想到可以晒盐,所以才用煮盐这种笨办法。

现在看来根本就不是,而是貌似有什么技术上的难题无法攻克,这才导致晒盐没有大规模的普及。

“陛下有所不知,晒盐所需的器皿,必须要用石块来开凿,否则无论用木料打造,还是用砖砌水池,都不能持久,用上几次就无法再用。

而用石块开凿出来的水池,虽可以长期使用,奈何打造一块同样费时费力,还晒不出多少盐来,根本就没有煮盐来的合算,所以才…”

“是吗!”

朱慈烺恍然大悟,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晒盐所需的步骤就那么几样,先将海水引入池中进行沉淀,蒸发水分,然后将卤水过滤,最后倒入结晶池中晒干结晶。

前几个步骤,以明朝现在的工艺确实很简单。

那些盐户在夏天的时候就会围堰将里面的海水进行暴晒,然后再舀入木桶中沉淀一夜,煮出来的盐不但分量足,口味色泽也要更好一些。

至于用木炭纱布等过滤盐水,去除杂质,两淮的盐商以前也早就掌握了。

唯独卡在最后一步将盐水结晶上,确实以明朝现在的工艺技术,无论用什么东西来打造结晶池,都承受不住烈日常年累月的暴晒和盐水的腐蚀。

哪怕用最好的青砖和糯米来切水池,恐怕也用不了几次就会开裂,至于用木头打造,那就更扯澹了。

用铁池那代价只会比石头更大。

最好的选择确实是用石块来打造,可想到这时代的采石和凿石工艺,朱慈烺也释然为何晒盐法没有普及了。

想要成规模,那石块非得数万数十万块不可,先别说开凿,就是将那么多的石块运送到海边,都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不过一旦开凿出了几十万块这样的盐池出来,那肯定是一本万利,日进斗金,就长远来看,肯定比煮盐要合算,而之所以没有盐商选择这么干,多半还是怕被人觊觎。

朱慈烺自然也不会选择耗时耗力打造石池来晒盐,因为他等不起,至于用水泥,别说现在没弄出来,就算弄出来了,恐怕也不行。

不过这也难不倒他,其实以明朝的工艺,是可以完美解决这一难题,做出可以长期使用的晒盐池出来的,只不过他们没想到而已,或者说是心思没在这上面。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玄尘道途五胡之血时代奸夫是皇帝绝对一番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盖世双谐反叛的大魔王信息全知者终末忍界你老婆掉了
相邻小说
没有魂技的我,砍翻斗罗女主被用卡牌创造出来了漫威世界的腕豪带着黑暗收割闯异世制周我有一座怪物牧场我的修仙者论坛全球餐厅:我的橄榄油来自古罗马全面战争我做主海贼之最强皇副M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