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钮,指的就是印上端抓握的位置。
常取龟、螭虎、羊、马、驼等具有一定寓意的动物造型,往往象征着印主人的身份。
有的印用虎钮,有的用龙钮、牛钮、螭虎钮、龟钮、台钮。
一般来说,汉代较为常见的是龟纽和螭虎钮,也就是印上凋刻的动物是乌龟或者螭虎。
到东汉与魏晋时期,台钮则比较常见。
而鱼钮,传世不多见。
虽然鱼与「余」是同音,自古就有招财、挡灾、避祸之含义,寄托年年有余之美好祝愿。
但是在古代,如果要用和“鱼”有关的寓意,通常更愿意凋刻螭吻。
螭吻,为龙与鱼所生,排行老九。自古以来常带有驱凶辟邪的意义。
而且更为尊贵,也就让古人更加喜爱。
这就更加让“鱼”不被印青睐。
目前出土或者存世的鱼钮,只有两枚。
一枚是汉初「泰仓」半通(半印)印,是一位西汉下级官员的官印。
另外一枚,则是一枚东汉私印,印有「史少齿」三字,应该是印主人的名字。
除此之外,传世鱼钮就很少见了。
倒是有最近几十年出土的铜质鱼钮官印10枚,而且大部分都是秦朝的。
可以看得出来,鱼钮官印具有时代上的阶段性与明显的区域性。
在秦制的官印体系中,鱼钮官印为最低一级钮式等级。
汉承秦制,后来存世的西汉初期官印,也只有一枚最低级官员的「泰仓」印。
现在出土的这枚鱼钮样式的“景巷令印”,单从样式来说,应该同样是一个低级官员的用印。
而且还说明了,南越国在制度上,确实也更多承袭了秦国的制度,至少在官印体系上是这样的。
毕竟这是一群秦国南征军团将领和士兵,打下征服的国家。
“景巷令印,这景巷令是什么官职啊。”陈翰皱着眉头,来来回回的打量着印章上的这四个阴刻字。
在他的印象中,西汉应该没有“景巷令”这个官职。
同样在凝神思索的李教授,沉吟了一下,说道:“应该是个宦官。”
“秦有永巷令及丞,汉初仍设,掌后妃宫女及宫中狱事,以宦者来任职。”
“据史书记载,赵佗在番禺建造的王宫,基本上彷照了长安的未央宫、长乐宫和建章宫。”
“甚至内部细节,和长安天子居所都几乎无二差别。”
“既然如此,南越国的王宫,应该也有设置与长安相彷的官职系统。”
“这景巷令,当为秦汉的永巷令,主掌帝王家室之事。”
陈翰恍然大悟的点点头。
永巷令,听起来挺厉害的,居然能掌控后妃宫女及宫中狱事,相当于是专门做宫中刑警的。
但是实际上这个官职秩只有六百石,是个小官。
名义上隶属少府,掌宫中官婢,但是实际上就是干脏活累活的。
平常只能处理一些宫女犯错的刑罚,真想管理后妃是做梦了。
只有天子对某个后妃不满了,将其关入永巷后,永巷令才能负责看管而已。
所谓永巷,其实就是皇宫中的一条长巷,是未分配到各宫去的宫女的集中居住处,也是幽禁失势或失宠妃嫔的地方。
类似于后来小说和影视剧里常说的冷宫。
关于永巷,最出名的就是吕后将戚夫人囚于永巷的故事了。
戚夫人也是在永巷被做成人彘的。
至此之后,在整个西汉时期,“长安宫殿的“永巷”,对于所有后妃和宫女来说,都是一个禁忌之地,谁都不敢提,谁也都不敢去。
赵佗既然是彷照着长安宫殿,为自己打造的王宫,那应该也会有一个类似永巷,用于惩罚和关押后妃和宫女的地方。
这个“景巷令”,很可能就是干这事的。
陈翰越想越合理,附和着说道:“在小篆中,景通影,又与永同音通假,是同音通易,只是字形不一样的两个字。”
“也许南越王就是故意用“景”字来替代“永”字,以示与长安朝廷区分之意。”
在发现这块印,并且确定了前室这位人殉的身份后,大家也就立马理解了,为什么他能拥有如此精美的铜镜,还能有成套玉佩饰陪葬了。
虽然他地位低,只是一个秩六百石的宦官,但是人家职位不一般,是宦官,而且可以接触到南越王。
宰相门前三品官,更何况诸侯王门前呢?
这些超过他自身地位的随葬品,恐怕是这位躺在主室内的南越王,赐予的赏赐之物。
甚至往悲惨点的方向想,可能这个景巷令身前都没用上这组玉佩饰和铜镜,是被强制殉葬后,才获得这两样陪葬品的。
而除了这两件贵重陪葬品,以及那两个铁器之外,这位景巷令的棺内,就再无其他陪葬品了。
除此之外,整个前室六分之五的其他空间,散落一地的全部都是车马器配件。
估计原本前室内,还放有一套完整的车马模型,并且比墓门外那个木马模型配饰齐全的多。
陈翰与李教授他们,足足花了三天的时间,才将这些车马器配件都清理出来,并且一一标记了出来。
整个前室,一共出土了刚好60件器物。
其中有五件,是东西俩耳室过道口木板门上的铜门环。
也是这几个门环的发现,才让陈翰恍然大悟,原来左右耳室并非没有门,只是并非和墓门以及主室门那样,采用石头门。
而是打造了两扇木门!
只是木门经过时光的沧桑,逐渐腐朽了,只剩下门把上的几个铜门环还建在。
除此之外,还有三件陶器,以及一个铜鼎,也就是陈翰与李教授最先进入前室时,看到的那几个大型器物。
这几个器物的位置,都靠近西耳室的过道口。
事后,大家聚在一起讨论判断了一下,觉得这几个陶器和铜鼎,应该不是原本就放在前室的。
因为这些器物和前室内的随葬品不配套。
且数量对不上,哪有只陪葬一个鼎的。
这三件陶器和一件铜鼎,应该是从西耳室过道中滑出来的。
可能因为某次地质变动的影响,微小型地震,导致西耳室内的随葬品侧翻了,顺着过道滚进了前室。
为什么这么判断?
因为李教授趁着大家不注意,偷偷熘进了西耳室里,看到了一堆杂乱无章,翻倒在地的铜礼器和陶器...
西耳室,就是一开始工地现场,挖到这座墓时,挖开封顶石板的位置。
当时广州考古所的所长傅谱,利用手电筒还看到了西耳室内的一角,堆满了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