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喜气最大的体现就是市场了,置办年货的人人来人往,市场上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蓬来的大街上熙熙攘攘的都是人,按理这个时候已经是隆冬时节,早就是守在家里烤火了,就算是来来往往的不少人,也都是来去匆匆的那种。
但是蓬来冬天很暖和,烤火的人不多,身体好的人甚至只穿了一件当地的毛衣加一个薄薄的外套就能过一个冬天。
哪怕是崔老太这样的人都不觉得难受,甚至觉得天气没那么热了,刚好能活动活动身子骨。
最近麦芸店铺的生意很好,虽然店铺里请了工人,也有自己的人,但来吃粉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根本就顾不过来。
崔老太自然不会去帮忙,她这样的身子骨可经不起几下折腾,万一磕了碰了,耽误店铺里做生意不说,说不定一条老命就交代了。
但是这么好的机会她也不愿意闲着,支了个小煤炉在店铺的门口卖茶叶蛋。
茶叶蛋的价钱可不便宜,一个茶叶蛋都能敢上三四个鸡蛋的价钱了,但是闻起来味道很香啊,路过的人不少人忍不住掏了铜板买一个尝尝。
就这几天的时间,崔老太凭自己的本事也赚了不少的铜板,心里得意得很。
麦芸一个人顾着生意又要顾着孩子,有点忙不过来。
以前都是带着三个孩子去齐王府玩耍的,现在自己都走不开,自然不能带孩子出去了,正是焦心的时候,卢震把他爹给弄了过来。
过年了,卢振业倒是没有出去了,一年差不多十个月都在在外面风吹日晒的奔波,整个人都晒得黑瘦黑瘦的,别说什么二品尚书了,看起来都不像做官的,有点像地里的农夫。
崔老太唏嘘不已,心中腹诽——当官当成这样,还真够没用的!
当然,她现在日子过得好了,人也学乖了,心里想这么想,嘴上也是客客气气的。
人家是来帮忙的,她又何必赶人呢?
她女儿帮人家带儿子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全家都不得闲,人家来帮忙也是好的。
不管是崔老太还是卢振业,其实都是想把三个孩子带去卢家的,卢家的宅子大,里面的人虽然不多,但没这边嘈杂,孩子们玩耍也安全点。
但是麦家两个小兄妹不愿意离开自己家里,卢震也觉得这里更好,于是卢振业就只能带着个老嬷嬷来这边看孩子。
卢家虽然大,但是因为家主常年不在家,小少爷常年在别人家,所以宅子里就两个护院,几个打扫的嬷嬷,和两个年轻的小厮。
快要过年了,别的地方都是热闹非凡,整个卢家都是冷冷清清的。
儿子拉着他来给麦家带孩子他本是不想的,但是想着自己的儿子被人家照顾了那么久,礼尚往来,还是来了。
还别说,虽然人长得黑了,但是肚子里的学文倒是真的,不会哄孩子,但是会讲故事。
尤其是天南海北的各种见闻,各地的风土人情,蓬来的奇峰异景,讲得不止是小朋友喜欢听,连在前面吃面的人都喜欢听。
开始也就一两个人来这内院如厕的时候听了一耳朵,然后传出去,听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不止是有故事,还有很多的水利模型什么的,还能演示给小朋友们看。
新鲜又稀罕,简直就比说书人的话本子还有意思。
于是崔老太不在街上卖茶叶蛋了,在自己内院里卖,想要听卢大人说故事,就必须买茶叶蛋。
大伙……他们听的是卢大人说的故事好不好?
崔老太也有理啊,这是他们家的内院啊,不买茶叶蛋,你就直接给铜板啊。
好在一个茶叶蛋还算是吃得起,大伙还是愿意给钱的。
卢震以前是不喜欢这个爹的,在他的印象中,这个爹存在的感觉并不深刻,有的时候,他甚至都忘记他爹长什么样子了,就觉得麦芸好。
只有麦芸是对他最温柔的人。
可惜麦芸不是他娘,虽然他很想她能做自己的娘,但是他自己都觉得自己的爹太差劲了,啥都不会的爹,怎么能配得上这么好的“娘”?
所以他只能忍着,他喜欢跟着麦芸去各个地方,却不想她嫁给自己的爹。
现在,他觉得自己爹还行,他爹说的故事很有趣,这么多人都喜欢他爹说故事,他爹是个很厉害的人。
当年大金最年轻的状元在8岁多的时候,县学的算术还是他爹出的题呢。
是他爹听说了麦家庄子的水车,并且献给了皇上,麦家才入了皇上的眼,才有了后面的步步高升。
他不觉得他爹对麦家有恩,就觉得他爹很有本事。
齐王府的先生说了,能识人就是大本事。
尤其是他爹说了那些事情之后,大伙那惊奇的模样骗不了人,他爹肯定是个很厉害的人。
很厉害的人倒是可以娶“娘”。
卢震的小心思不停的转好转,尤其是平时看着啥都不懂的麦家兄妹两也听得很是专注的样子,更觉得他爹本事。
其实他自己也没听懂,就觉得很有意思。
店铺里的生意太忙了,所有的人手都上了还不够,麦芸也是焦头烂额的,尤其是两个孩子太小了,必须有人看着。
卢振业能来帮忙,她还是挺感激的。
带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孩子们都很粘自己,跟着旁人又哭又闹的,就是不肯离开她半步,现在抽开身不容易。
看他出去奔波这么久,整个人都像是老了好几岁般,也是有些心疼,每天的骨头浓汤粉都给他选最好的一截筒子骨,让他补补身子。
也算是自己的一点感激之情。
卢振业也没拒绝,麦家的粉确实好吃,难怪生意这么好。
生意好的不止有麦芸这一家小小的粉店。
味滋屋的奶茶,青青小店的糖果,明明就贵得死的东西买起来就跟不要钱一样,居然还要排队。
天气暖着,又快过年了,不少人将时间给闲置了出来,出门逛街的人自然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