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麦芸的年纪在这里了,还能不能生孩子两说,没孩子的人肯定嫌弃他不能传宗接代,有孩子的人过去还不是给人做继母?
想想陆家那两个女儿,就是两个白眼狼,崔老太就觉得麦芸与其去伺候别人一大家子,还不如母女两就这么舒舒坦坦的过日子。
至于卢振业也就是麦芽开始敢想一想,不管是崔老太还是麦芸那是一点念头都没有,人家可是二品官身,怎么会娶一个被休的女人?
经历了麦金山的事情,老麦家的人对官宦人家可没什么念想了,甚至隐隐的还有点儿抵触。
当官又如何?还不是说杀头就杀头?
跟麦金山一样,若是老老实实的在乡下呆着,就算是杀人放火罪大恶极也弄不出这株连九族的大罪来。
所以这当官的有麦芽这个做王妃就足以,就是段氏给女儿说亲家的标准也在秀才家的高度一下,老实可靠的人家就好。
太高了他们家攀不上,也省得有什么弯弯肠子弄出各种事端来。
卢震显然不知道大人们的想法,他现在已经初步知道成亲是怎么回事了,就想他爹能娶麦芸给他做娘。
可惜他这个爹的事业心实在是太强了,一年到头都见不上几次面,最讨厌的就是好久回来一次,不是考他背诗,就是问他吃饭,还要把他从娘这里接回去。
还不如不回来,这样他就可以一直跟麦芸在一起了,如此,他也不是很期盼他爹回来。
而齐王妃觉得卢大人是在为蓬来建设做贡献,帮人家照顾一下孩子也是解除人家的后顾之忧,姑姑愿意帮忙那是心地善良。
尤其是卢震与麦芸的关系好、感情好,以后做不了母子,有个情分在也是好的,更何况卢大人还给生活费呢。
“娘,这荠菜饺子怎么比家里的好吃?”麦青青也觉得这饺子味道好,忍不住问道。
段氏笑道:“这荠菜可是长在山上的,野生的本就要鲜嫩一些,再加上我们摘采了就直接做了吃,自然要好吃些。”
麦青青本觉得还有什么关键的秘方,现在倒是有些失望了。
“要不,趁着新鲜,我再多吃几个。”既然没有秘方,那就珍惜眼前的饺子。
巧了,卢震小朋友也是这么想的,两个小的就这么头碰头的抢饺子吃。
段氏忍不住笑道:“有了好吃的,都不记得自己几岁了。”
麦青青满嘴的饺子含湖道:“我还小呢。”
几位又闲话起来。
以前麦芽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现代人是没这么多闲话八卦的,但是真聊起来了,还是停不住的想问:“然后呢?”
然后闲话还没说完,太守夫人就过来了。
就跟段氏出门喜欢带着麦青青一样,厉夫人出门也喜欢带着自己的长女。
听说齐王妃在此,母女两是特意过来拜访的。
厉夫人这次穿了件浅绿色的外衣,显得人也年轻了几分,说起话来都精神了几分。
拐弯抹角各种家常闲话之后,厉夫人冒似无意的提起麦青青是否有定亲。
麦青青没有定亲,段氏本就在愁女儿的婚事,只是几个人话家常般聊天,自然也想要给女儿散布一点信息。
毕竟这里还不算太熟,媒人那也是打过招呼的,但是厉夫人是太守夫人,就现成的地方官夫人,若是愿意帮忙介绍,那成功的几率就要大很多了。
再说了,麦芽是王妃,说不成是一回事,至少也不会作恶人害自己女儿吧。
巧了,厉夫人还真的想要给麦青青说一门亲事。
“冯进?”麦芽对这个纨绔子弟也是很有印象的,毕竟那种有钱不知道该怎么花,得了机会就使劲花的,还非得在王府门口花的人,怎么都能有点印象。
最有印象的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冯家的晒盐场那是真的赚钱,说是日进斗金都不为过。
这也是她关注了这位冯进之后才发现的,一个远在京城的人如何知道经营晒海盐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就经营出成绩来,不可能像表面看起来那般玩世不恭?
为此她还特意问了萧楚河,萧楚河很是自负的道:“本王抓来的人,怎么可能是泛泛之辈?”
麦芽觉得很有道理。
不过是与一群被家里送来的人混在一起,大家就有种错觉,好像京城来的公子哥都是白吃白喝的主。
尤其别人都是带人来开荒,先占了免费的土地再说,这位冯公子却是花银子买晾晒场和盐场,眼光不能不说独到。
扯远了就不说了,现在是有一个婚事摆在眼前,就看段氏愿意不愿意了。
厉夫人刚才的打听显然是试探,来之前就已经打听过麦青青的婚事状况了,这冯进在齐王府吃了他们四房送的腊味,很是喜欢,然后去了他们家的腊味铺子,对性格活泼的麦青青很有好感。
至于以前定亲,他自己也曾经定了两次亲,可惜两次女方不是出事,就是去世,搞得他啥都没做反而落了个克妻的名声,这一点对方没有隐瞒,厉夫人自然也要说清楚。
她是太守夫人,说亲不说负责,至少不能诓骗,不能像媒人一样,说得天花乱坠的,最后两人知道了真相而互相怨怼。
麦芽还真的是第一次见冯进这种请人说媒的,就连对方想和齐王做亲戚的目的都给说了出来。
前面麦青青本已经直接划叉了,听了这一条却不由的笑了,觉得对方有点可爱。
事情发生得突然,段氏自然是要回去与当家的商量。
说起来冯进除了克妻,条件是很好了,就麦青青而言,绝对是高攀,不过就像对方说的一般,麦青青是齐王妃的堂妹,这一点也算能弥补这个优势。
再说了,冯进自己有本事、有背景,想与齐王做亲戚是一回事,要齐王照顾是另外一回事。
四房没想高嫁女儿,但是这么好的对象难不成还错过吗?
段氏回去把这件事情说给麦小羊听,麦小羊心里也是又喜又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