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越南时,孙可望就发现不能像在大明时那样,靠杀官绅地主、发动贫苦百姓积累势力。
因为在东南半岛,百姓虽然因为各种压迫,也很困苦,但因为地理、气候原因,找一口吃的比在大明朝北方更容易,所以,百姓除非被逼到极致,否则便不会造反。
更何况,东南半岛各国的民族情况都比较复杂,各族之间的矛盾往往还在阶级矛盾之上。
而他和一众手下,想要在这种地方存活下来,首先就得学会勾结官绅,或者说各族的贵人、封建主,成为雇佣军般的存在。
只有理清了一个国家的主要民族矛盾,及各民族就间的利益关系,才能在此基础上,诱导百姓推翻各族封建主的统治。
在越南、南掌时,孙可望并没有发现这种机会,但在东吁他却看到了。
如今东吁国王名为莽达,乃是他隆之子。
他隆执政时期,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得东吁王朝在在多年对外征战扩张后,国力有所恢复,变得国富民强。
但正如所有的封建王朝一样,盛世之下已然诞生隐忧,华丽的长袍下长满虱子。
待到莽达执政时,东吁王国国势便在内部腐败下迅速衰落。
再加上荷兰、英国在葡萄牙之后,也在东吁设立公司,等于使得东吁开始被殖民势力侵袭,加重了其国力的衰弱。
今年,初步熟悉了东吁王国的孙可望终于在昔日白古王朝地区,联合孟族的几个封建主,发动了针对莽氏压迫的起义。
当然,对于孟族人民来讲,他们是反抗缅族的压迫;而对于孙可望来讲,表面带领孟族底层百姓起义,掀翻压迫他们的缅族统治者,实际则是趁此机会吸收孟族底层以壮大自身实力。
近一百年前,孟族百姓就因为不堪忍受莽氏等缅族统治者的压迫而起义过一次。再过将近一百年,他们又将进行一次大起义。
而这一时空,孙可望的存在,以及当初从云南逃入东吁的沙定洲势力,则催化了东吁王国内部的矛盾,使得该国在两次间隔两百年的大起义中间点,又增加了一次起义。
锦衣卫北镇抚司在孙可望的势力中是安插了暗暗探的,而且不止一个。
因此,在东吁孟族百姓起义爆发之后,锦衣卫便将那边的情况禀报上来。
北镇抚司虽然没有干涉大明朝廷决策的能力,但他们提供这种情报的用意很明显——陛下快看,现在正是大明对东吁动手的大好时机!
看完北镇抚司的这份奏章后,朱媺娖一时沉思不语。
在她的计划中,大明原本应该是先收取越南的——计划她都想好了,在她生完孩子之后就着手进行。
没想到,收取越南的计划还没实施,东吁那边就先出现了机会。
那么大明要不要抓住这个机会呢?
话说起来,在大明永乐时期,云南布政使司下除了正式州府,还设有南甸、干崖两个宣抚司,以及麓川、平缅、木邦、孟养、缅甸、八百、车里、老挝、大古喇、底马萨、底兀刺等十个宣慰司。
也即是说,在永乐时期大明军威下,后世的大半个缅甸地区几乎都臣服于大明,为大明土司。
但在嘉靖十年(1531年)东吁王国建立后,逐步统一缅甸地区,并不断进攻原归属于大明的土司。
再加上此前大明政治上的昏暗,导致地方官经常借助朝廷之威勒索土司,使得一些土司直接判投东吁。
于是,到了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东吁以三十万大军进攻木邦,明军不能救,木邦失陷,就此大明失去了昔日缅甸的所有土司。
从这一点上来看,大明便是直接对东吁出兵,理由都是足足的,那便是收复昔日失地。
但如今东吁王国内孟族百姓起义,又有孙可望、沙定洲之流在其中浑水摸鱼,使得行事更加混乱,无疑是一个更好的机会。
再考虑到后世历史上,永历皇帝朱由榔逃到缅甸后,居然被莽氏诱骗、袭击,之后俘虏永历帝送给了吴三桂,朱媺娖便觉得她应该先灭莽氏。
想到这里,朱媺娖当即将这封奏章拿到一边,对刘淑英道:“将这封奏章送到军务院,让军务大臣议一议收复木邦、孟养等昔日失地之事。”
刘淑英一听到这话,就猜到朱媺娖是准备出兵打东吁了。
如果是以老一套思维模式,她应该劝戒朱媺娖不要穷兵黩武,毕竟去年大明才结束灭清之战,又才收取了高丽半岛,尚在消化中。
可作为大明帝国皇帝秘书处的高级秘书,她很清楚如今大明国力、军力有多强。
可以说,灭清虏收高丽之战虽然很重要,但大明并没有动用太多兵力,也没有耗费多少钱财。
所以,朱媺娖如今要对东吁用兵是一点问题没有。
何况据她所知,自李定国平孙可望、杨展平沙定洲之乱后,西南已经数年未有战事。
西南边军这几年都在厉兵秣马,股足了劲儿,就等着一场大战好获得战功呢。
这样的状态保持久了,说不定西南边疆将领会主动惹出对外纷争,进而引发战争。
若是真发生了这种不在朝廷计划中的事,反倒不好,不如朝廷主动对西南用兵。
···
军务院。
李岩等人收到了北镇抚司的奏章以及刘淑英传达的口谕后,立即就找出西南地区以及东南半岛地图,挂在了一面大屏风上。
看着上面昔日属于大明的土司,如今都实际为东吁所掌控,李岩眼中不禁闪过一抹精芒,道:“百年前,我大明国力衰弱,无暇顾及西南,以致云南竟失地两千里。
如今我大明国力鼎盛,军威横压四海,是该出兵将昔日失地都收复了。”
别说,李岩、红娘子这等青年大臣,便是朱大典、叶廷桂等老臣,得知朱媺娖欲收取昔日西南失地时,又何尝不热血沸腾?
叶廷桂道:“还记得,昔年木邦失陷消息传来时,朝野震动,却无一人敢言出兵收复之事。
只因昔日朝中陷于内耗,国力空虚,根本管不了西南一土司的归属。即便是心有不甘之辈,也只能将栏杆拍遍,空自嗟叹。
如今我大明国力、军力正强,反倒是东吁国势衰颓,此时不收复失地,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