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063、军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黑暗之中,赵德昭并未睡下,而是慢慢的整理着脑海里关于这次伐蜀之战的有关信息。

一番整理之后,赵德昭发现自己对于这次战斗的了解并不多,就记得杨家将里面出现过的那个曹彬是参加了这次伐蜀之战的,印象里面似乎这一战打得非常顺利。

还有就是赵德昭在后世的时候听过的一句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说的就是后蜀国主孟昶开城投降的事。

虽说这首诗全诗赵德昭不记得了,但是这首诗的作者赵德昭还是比较有印象的。她就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花蕊夫人,此人以容貌才气闻名于宋朝初年,据一些传闻所说,她和烛影斧声的事件还有牵连,就是不知道是真是假了。

反正根据自己知道的相关信息总结出来的结果,这一次大宋伐蜀的战争应该是进行的非常顺利的。

所以,赵德昭开始盘算着自己要不要插上一脚进去,通过这次伐蜀涉足到军权方面去。

文治武功自古以来就是刷声望的绝佳手段,在这个年头里,想要站得稳,手头上要是没有军权的话是不可能的。

军权才是立身之本。

曾经赵德昭也以为前两年所谓得杯酒释兵权之后,赵匡胤就彻底的统一了宋朝内部的军事力量。不过经过了这段时间在开封府的学习之后,赵德昭才明白了事情并非如此。

杯酒释兵权只是一个简单的统称,其实整件事情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漫长过程,从最初阶段的慕容延钊、韩令坤、高怀德,再到后面的石守信、王审琦,这些人只是交出了禁军内部的职务,但依旧担任着地方的节度使。

可以说他们的军权只是被削减了,并不能说是彻底的放下了。

至于另外一些参与了陈桥兵变,配合赵匡胤登基的将领们就更别说了,像是王彦超、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等人手中依旧掌握着大量的军队,从禁军到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

这些人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军事力量集团,比起赵匡胤手中掌握的禁军也是不遑多让。象是自己那个弟弟赵德芳的母族王氏就是其中之一,靠着这个巨大的军事集团的庇护和支持,王继勋当初才没有因为新兵作乱的事件被赵匡胤惩处。

这群人自赵匡胤开始集权之后就变得越发的紧密起来,为了不给大宋造成不必要的内耗,赵匡胤也就只能暂时忍耐下来。

这就是有军权在手里的好处,别人想要动你都得先掂量几分。

现在赵德昭虽然挂着个桂州防御使的名头,实际上手底下不过只有十个牙将,在一干军中大佬们面前连根菜都算不上。

诚然,自己或许可以慢慢的抱紧赵匡胤的大腿,就这么安安稳稳的在开封城里发育好,只要提防好自己那个二叔,到时候就能顺理成章的接过皇位。

不过历史上虽然有着赵二谋害赵匡胤的说法,也有着赵匡胤是自己突发疾病而死的,两者之间到底哪个更可信赵德昭都无法做出判断。

万一要是赵匡胤真的突发急病,撒手人寰人话。没有足够的功绩和威望的自己,面对朝堂上一众的开国功臣、骄兵悍将们,自己真的能指挥的动他们吗?

原本历史上,哪怕是跟随着赵匡胤一路成长起来的赵光义在登基之后的北伐之战里,也是照样把原本属于赵匡胤的大部分将领都给换成了自己手下的幕僚。

这真的就是赵光义在给自己手下好处?赵光义也是跟着赵匡胤学了这么久的,临阵换将的坏处他能不知道吗?

但问题是那帮人他确实指挥不动啊,他们大多都是摄于赵匡胤的武力和个人魅力才会臣服,至于赵光义在他们看来根本不算什么,若非手中兵权已经被赵匡胤收走了,说不定就有人要重演后晋/后周旧事。

要知道这可是乱了快百年的五代十国,皇帝这个东西换的就跟流水一样,今天你称帝明天他登基都是常事。军中将领们也不会跟你讲什么忠君爱国之类的大道理,他们更多的是信奉实力至上。

要是赵光义敢跟南宋皇帝一样玩什么金牌诏书,强行命令这帮将领带军出征的话,他们真的就能做出半路上率兵造反的事情来。

指望着靠什么名分大义就能让这些骄兵悍将为你卖命作战?那还是早点洗洗睡吧。

赵德昭觉得,自己如果一直就这么呆在开封城里,靠着结交的手段去拉拢人脉,等着从赵匡胤手里接棒的话,只怕将来要面对的局面和赵光义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甚至于自己的情况可能还要更差。

赵光义至少早早的就已经收拢了不少的幕僚,靠着开封府的关系,赵光义的权力已经涉及到了宋朝的方方面面。更何况随着赵光义和赵普同司宰相之职,他的权力也变得越发的壮大起来了。

要知道历史上的赵光义虽然在高梁河之战里输的挺惨,但仍旧留有余力,过了没两年又和辽国打了几次大仗。

就是都没有打赢罢了。

但这至少印证了赵光义的根基确实是非常稳固的,接连战败的情况下都能把持住朝政。

那如果换成了根基浅薄的自己,面对那样棘手的状况又该怎么办呢?

你笑赵二不会打仗,赵二笑你不会赶车?

至于说把火药弄出来,搞火枪火炮什么的。且不说能不能弄出来吧,就算弄出来了,要知道再强大的武器都是需要人来使用的,要是手底下没有足够的心腹人手,自己的威望又不够的话,到时候说不定就是那些将领们端着枪炮来送自己上路了。

这样一来的话,就算自己的身手再好,又能抗得住几轮齐射?

从赵匡胤的态度上来看,不管是宴会上的品官子弟选试还是明天的武试,都是赵匡胤在大战之前用来收拢手下人心的手段。

赵德昭敢肯定,这一次武试的头名绝对会率军参与到伐蜀之战里面。所以说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赵德昭下定决心,要在明天的武试上夺得头名,拿下领军作战的资格,尽早地开始在军中建立起自己的威望。

只要不出什么问题的话,自己拿武试第一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甚至于还得留上大部分的力道,免得露出太多的马脚让人联想到之前王继勋的事情上面。

其实之前的品官子弟选试的时候,赵德昭就曾经动过下场参与的念头,但是考虑再三之后还是放弃了。

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人设不符。

长久以来,赵德昭在赵匡胤等人眼中都是一个叛逆少年的形象,爱和赵匡胤对线顶杠,喜欢舞枪弄棒却不爱学习文化知识。

虽然经过了着半年多的努力,赵匡胤等人对赵德昭的印象已经有了不小的改观,但也仅仅是从不懂事的少年人变成了稍微懂事了一些而已。

而学问这个东西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赵德昭虽然接受过后世的相关教育,但是对于古代的知识了解的还是比较少的,缺乏足够的学习和积累。

毕竟他才刚认真跟着陶谷、贾琰等人学习了几个月而已,对于什么经文古卷还处于一个比较懵逼的状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像是赵匡胤出的三道题目里面,他最多也就能答得上第一题,第二题靠诸子经义的题目他都不知道是出自哪里,更别谈落笔作答了。

至于说第三题的写诗那就更不会了,人家至少还能凑字凑一首出来,他可是一首都凑不出来。虽然说可以学者诸位穿越者前辈们抄上一首,但是赵德昭记得的关于月亮的诗词也就两首。

一首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一首苏轼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床前明月光就不用想了,李白都死了多少年了都。水调歌头的话虽然苏轼还没出生,但是赵德昭也不敢抄的。

没办法,人设摆在这里。

打个简单的比方来说吧,你有个孩子,昨天还是小学数学不及格,加减乘除都算不好呢,今天就解开了哥德巴赫猜想、世纪数学难题之类的,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

肯定不会是高兴自己孩子有多么天才,而是怀疑是不是外星人把自己儿子给掉包了。

像是赵大赵二这种久居高位的人,疑心病自然是更加严重的。赵德昭要是敢当中把这么一首名扬千古的诗词抄出来了,只怕掉过头来就要被赵大赵二转抓来严刑拷打,审问自己把真的赵德昭藏到哪里去了。

要知道他赵德昭可不是像范闲一样的私生子,随手丢到了某个犄角旮旯里自顾自的成长了十几年才被接回来的。对于赵德昭的成长经历赵匡胤可以说是一清二楚,就算有些不知道的地方,那个看着自己光屁股长大的二叔也会进行细节上的补充。

就算到时候赵德昭编一个什么路过的和尚啊、道士啊、贩盐的老辛啊之类的人物路过门口,吟诗一首两首三四首的故事,也根本骗不过赵光义。

所以文学方面的东西赵德昭还是决定暂时不要去触碰的好。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盖世双谐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绝对一番反叛的大魔王五胡之血时代玄尘道途你老婆掉了信息全知者奸夫是皇帝终末忍界
相邻小说
华娱激荡年代这个NPC太强了极拳转生特种兵之最强国术系统国术传人在古代,知己遍天下[HP]Harriet·Potter捉妖小道士的寻药之路天启之世志异道人从道兵开始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