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内的战斗接近尾声,只剩下上百个义军,冲破了官军的防线,进入了屋宅困守。
官军开始合力清理,投降的投降,全灭的全灭,张献忠所在的房间,反而反抗激烈。
义军起家这么久,首领几个人都是大浪淘沙下来的,武力自然不弱。
锦衣卫看久攻不下,也开始着急了,火枪队的小旗一声令下,乱枪扫射了几轮。
“大人,这里反抗激烈,我们好像把大鱼都打死了。”
“什么?你们这群瓜货,呃看你们吃屁。”
周袭听到手下的汇报,冲进正在清理的院子,看着跪坐在地的张献忠,一阵眩晕也跪坐在地上。
“死的才值几个钱啊!死的才值几个钱啊!我的京师之路怎么这么难啊!”
马祥麟倒是兴奋异常,因为他带亲兵,十多个人就抓到了活的罗汝才。
“哈哈哈,我马家又添一笔功绩。”
周袭出来,羡慕的看着马祥麟,城内开始重新整备防守,襄王和贵阳王带着护卫赶来。
王承曾派人拿着张献忠和他另外两个干儿子的首级,挂到了箭楼外。
“城外乱军听着,张献忠等人已伏诛,李定国,罗汝才等人已经投降。
想活命的,就乖乖放下武器接受整编,陛下有旨,因灾外出者,可赦,听到没?趁你们还没有攻城,还不算造反。
杨阁部,左良玉将军的大军正在路上,投降吧!若是你们乱跑,碰到了他们,也是以卵击石。”
外城还在烧杀的义军听到喊话都愣了,混乱中,张献忠的死忠带人游河向内城发起进攻。
剩余被义军裹挟的流民,则是冲散了控制自己家人的督军,带着家人要么逃,要么降。
罗汝才和李定国吩咐人出城劝降,这个时候能够劝降的,可都是他们以后得班底,由不得他们不认真。
收到消息的左良玉,下午才带兵好不容易赶到,正好遇到正在撤退的义军残部,当即开始打成一团。
崇祯十四年,二月五日,大明襄阳知府,襄王,守备张克俭,客场作战的石柱宣慰使马祥麟。
在陛下的英明指引下,设计引诱义军,诛杀贼兵2247人,李定国投降,贼首罗汝才等200人被俘,张献忠,孙可望等人伏诛。
李定国,罗汝才等人劝降叛军四千余人,左良玉击杀贼寇两千余人,整编后可支援河南洛阳。
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绕道运河,于二月七日抵达京师,先汇报皇宫,兵部内阁随后获知消息,召告京师,瞬间京师震动。
大明历史,从这一刻开始改变。
紫禁城,崇祯在整理过的东厂,听取王承恩汇报,王承恩腰间的对讲机响起。
?王公公,王公公,这里是壬未,听到请回答,请接皇爷,襄阳八百里加急?
?朕在,马上汇报军情,带人过来,朕在御马监。?
皇宫门口,八百里加急的锦衣卫拿着信件,一脸痴呆的看着守门的御马监宦官,拿着一个黑盒子说话,刺耳的声音中,还有皇上的回话。
“诺,给你,此物可以直接联系到皇爷,赶紧和皇爷汇报吧,我带你去御马监。”
接过小盒子,锦衣卫小心的汇报了襄阳的消息,房内的崇祯听闻,欣喜异常的让小太监去后宫报喜,自己则是打开了聊天窗口。
『崇祯:店主,襄阳守住了,因为您提供的详细信息,襄阳知府和石柱宣慰使设计,贼酋全部付诛。』
『陈烨:恭喜恭喜,襄阳守住了,张献忠罗汝才被杀,现在只剩李自成了。
杨嗣昌不死,就可以牵制他,你有时间开始准备松锦之战了,那个李定国可以用,这些叛军是你日后砍勋贵最好的刀。』
叛军很少有大资产的人,所以他们对于改革是反抗力度最小的。
『崇祯:还请店主辅左,朕打算封店主为护国神王,为店主塑造金身,永世受我大明香火祭拜。』
崇祯想想,貌似能给仙人的东西,和仙人能给他的各种仙器,价值太不对等了。
整个天下都没人能做出这些东西,所以他让天下祭拜陈烨,应该可以加深仙人的功力吧?
陈烨看到崇祯的消息,整个人都傻了。
『陈烨:不用不用,你塑造金身的钱拿给我就行了,也不用把我供着,我还没死呢。』
『崇祯:总要有感谢店主的才是,朕挑选了一些前朝的书籍,还弄了好几根稀有木材,待汇总了,赠予店主。
永乐大典抄写需要时间,朕会命礼部加紧,同时派人去南京为店主寻找这些东西。』
『陈烨:那多jiu不ke好qi意思啊!我这边也托朋友搞了两本好书给你,那些木材贵的,还是要算钱的,亲兄弟,明算账。』
八百里加急的信使被引到崇祯面前,看到了皇帝,信使更加激动的汇报起了战况。
其中的各种细节,还有马祥麟的各项计策安排,都让崇祯大声叫好,同时对于自己的能力也有更好的认识。
“下去吧,高伴伴,赏一百两。”
“臣谢陛下。”
信使感觉整个人值了。跑了这一趟,一百两够在老家买几亩好田了。
等会他还要全城传唱,受到的打赏更不会少,不枉他屁股都跑秃噜皮了,比骆养性还先到。
等信使离开,崇祯又拿起对讲机,开始调到王承恩的频道。
?王伴伴,王伴伴,朕是你老板,朕让你准备的木材准备好没有?完毕完毕!?
?皇爷皇爷,臣已经准备好了,而且臣发现西宫偏殿有一个房梁,木材是上好的小叶檀木,待臣拍照后拿给您看,完毕完毕!?
“上好的小叶檀木啊,值很多元吧?也不知道把这偏殿拆了,店主看到会不会高兴。”
崇祯喃喃的说道,转而又笑出声来。
“噗嗤,朕居然已经有了八千万。”
“高伴伴,高伴伴。”
“皇爷,臣在。”
“你立刻去内库支取一万两银票给礼部,让他们派人,将永乐大典再抄录一遍。
同时传信南京,对比目录,不允有遗漏,听到没有。”
“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