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驰道不修了!
一时间,京津驰道的股票应声而跌,从最高峰时的一股高达七八两银子是一路下跌,短短两三日就跌倒了四两银子!
不知道多少商贾手里的股票缩水了一半,有多少商贾心如死灰,膛目结舌。
而这,还不是京津驰道股票的最低点,因为就在今日,京津驰道的股票已经跌到二两五钱银子了,眼看就快要跌回发行价了。
前两日购买京津驰道股票的商贾还有得赚,但后面的商人们有一个算一个全是亏!
但即便如此,除了一些心急如焚的商贾迫切想要出手股票外,其余的商人,哪怕是一些已经亏本的商人也没有贸然把京津驰道的股票抛出去,他们还在观望形势。
毕竟这是朝廷筹资发行的第一支股票,也是朝廷修建的第一条合资驰道,朝廷总不能真的不管吧?
眼下这京津驰道和杨家的事闹得沸沸扬扬,朝廷就真的没点反应?
不提这些商贾,百官里一些聪明人是感觉到了气氛的不对劲,眼下这个节奏,这个民间舆论,不对劲啊。
但凡能在朝廷京师当官的,就没几个简单的,审时度势,见风使舵不提,一个个那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点风吹草动他们都不会忽视。
毕竟在这京师里,别的不说,一板砖下去,能打到一片当官的,五品六品一大堆,三品四品也能砸一半出来。
因此注意风向是件很重要的本事,有这件本事傍身才能更好地在京师这个环境里坐稳位置。
眼下不说京师、天津,整个北直隶都因为京津驰道的事闹得风风雨雨,人心惶惶,这其中如果说没点事,谁也不信!
作为大明信王的老丈人,这北直隶赫赫有名的大商人,周奎眼下很愁。
虽然说朱由检被送去劳改了,但这和他没什么关系,他依旧是大商人,大地主,而且还以朱由检的名义贷款做自己的生意,眼下这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几乎什么热门行业他都想掺和一脚。
这不,自从知道朝廷要修驰道后,他立马就开了一个钢铁厂进购铁矿加工钢材。
然而他刚刚花了大价钱进购铁矿,还没加工几炉子钢呢,这京津驰道不修了!
驰道不修了!
这让他上哪说理去?
没了驰道,他购买的这么多铁矿石和后续的铁矿订单可咋办?
心急上火的周奎那叫一个难受,急得他嘴里都长疮了,嘴疼得厉害。
但即便如此,他依旧不肯休息,时刻派人盯着京津驰道的股票和驰道衙门的消息外,他还派专人去调查京津驰道的事情。
事实上现在不仅仅是周奎在派人调查杨家和京津驰道的事,那些花了大笔银子购买京津驰道股票的商会、大商人、大家族还有那些涉及相应产业的商会,纷纷派人调查杨家和天津的情况。
这么多人来天津打探消息,一些情况自然而然的就暴露在众人眼前,例如杨家背后的确有人,甚至不止一位,例如杨家二房有一个神童,据说是紫气入腹,含玉而生...
这些东西加起来,足够有心人借题发挥了。
而周奎得到这些消息后,也是忙不迭的派人传播出去,一切都为了京津驰道的股票!
总之,他眼下大笔银子压在了京津驰道上,如果京津驰道真的不修了,那他可就要赔出去大部分身价!
这是周奎绝对不能容忍的,他向来是只进不出的,眼下这京津驰道一旦停摆,那他每天亏的钱足够他一天上吊八百回了。
而除了周奎,江南的商人,山西的晋商,还有淮商,鲁商,豫商等等,齐齐都在发力。
无形间,所有人都在推动着京津驰道的事态发展。
这些商人们都是拿出了大笔银子购买京津驰道的股票,他们手里不仅有京津驰道的股票,还在直隶和天津这段路上购置仓储,购买店铺,都是为了参与这一路的发财计划。
并且朝廷还在修着直隶到太原的驰道,这两条驰道一旦修成,山西的煤铁可以源源不断抵达直隶、天津,这是什么?
这就是发财路啊。
眼下杨家,还有杨家背后那些人挡住了这么多人的发财路,如果仅仅是几个商人,还有可能忍气吞声就此罢休,但京津驰道涉及了直隶、天津、山西晋商,山东鲁商,江南的苏商、淮商,还有河南豫商等等。
国人都有乡土情节,商贾也往往都有自己的联合会,例如一府的商人会有府级别的联合会,而一省的商人更别提了,在外都会团结在一起,共同经营维护这份口碑和名声。
因此,当一省的商贾发力时,朝廷都要重视起来。
眼下可不仅仅是一省,是数个省的商人,而且是中原和江南这钱粮重地的商贾们齐齐发力,这下事情一下子就被推到了张瑞图预期的程度。
商人们频繁找驰道衙门、商务衙门施加压力,不提工部和户部的侍郎,就是吏部也被商人联系上了,而工部尚书徐光启更是收到了不少信件,这些商人甚至托人找关系都找到了张好古面前。
没错,一般商人能联络到六部一个员外郎,一个郎中就是顶天的了,能联络到侍郎,那都得是一省商贾发力,而尚书这个级别,当朝二品,未来的阁臣,那就不是一省商贾能轻易联系到的了。
至于大明的首辅,那就更别提了,你寻常人见都见不到,怎么联系啊?
但是商人们也有办法,他们没这个能力,那就找有能力的人啊。
鲁商、晋商、淮商、苏商们找上了大明的国丈张国纪和信王的老丈人周奎,这都是能见到张好古的角色。
而张国纪和周奎眼下也在为京津驰道的事而发愁。
张国纪是直接去找自己的女儿,大明皇后张嫣;而周奎则是选择求见张好古,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商贾们为了利益而爆发出的力量,让推动这件事的张瑞图等人都为之侧目,而张好古太清楚商人所拥有的力量了。
东方的资本先天性的就有不足,但正因为这些不足,资本商人才会不惜一切代价的联合,去抱大腿,相比较西方的资本独立,东方的资本无法避免会和官府有联系,这是肯定的,也是无法阻止的。
张好古清楚商人所拥有的力量,也清楚商人的本性逐利。
不过张好古更清楚,不是所有商人都只知道逐利,商人往往更注重口碑,注重信誉,商人也懂得民族大义,懂得家国天下。
只要引导的好,商人们就会走上张好古预设的道路,张好古无法保证所有商人都懂得民族大义,但他可以保证绝大部分商人懂得,这就足够了。
看着各方的动向,看着一份份情报,张好古呷了口茶,神情澹然:“这件事弄得,真是热闹了。”
“元辅,信王府送来请柬。”
张好古看着眼前的请柬,顿时乐了:“什么信王府,是信王的老丈人周奎吧,行吧,到时候去见见。”
傍晚出了内阁,张好古坐上马车一路来到南街的一处酒楼,周奎早早就在这等着了。
“您来了,快进来快进来。”
周奎点头哈腰的,陪着笑脸,引着张好古来到三楼的包间里。
“这是什么情况?”张好古看着早早就备好的酒席笑着问道。
周奎殷勤的请张好古坐下,倒茶倒酒,忙的不亦乐乎,看的张好古眼皮子直跳:“不用如此了,有事直说便是,你这一通忙活,看得我是心惊胆战的。”
周奎这才坐下,嘿嘿笑道:“元辅啊,京津驰道的事...”
“京津驰道?京津驰道怎么了?”张好古故作不知。
见张好古这幅模样,周奎忍不住说道:“元辅,京津驰道停建了,这事您不知道?”
端着茶杯看了看,相比较那清香甘洌的酒水,张好古更喜欢喝茶,稍微抿了一口,张好古这才缓缓开口:“哦,这事啊,这事工部和驰道衙门给本阁上折子了。”
“京津驰道的修建出了一些问题,这很正常。”
周奎则是苦着脸:“我这边钢铁厂都建好了,铁矿也都进来了,眼下已经开始熔炼钢铁,这京津驰道一停工,我这钢铁没地方卖了啊。”
“而且元辅,眼下也不仅仅是我这一处,山西、山东、河南、江南等地的商人们,都急着呢,大家手里都有京津驰道的股票,还有沿途的生意,京津驰道这一停,我们这生意没法做,整个北方的生意都要停了。”
张好古瞥了周奎一眼,自顾自的继续喝茶,静候着周奎的下文。
见张好古没反应,周奎继续说道:“元辅啊,实际上这次我请您来,还真不是我自己的意思。”
“我知道,”,张好古开口了,“这京津驰道一停摆,你们啊,就急的不行。听说还托关系在各部找人帮忙说和,还派人去天津调查杨家?”
周奎一听连忙说道:“元辅,我们可没有乱来,只是去查了查情况,而且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啊!杨家野心勃勃,意图谋逆啊!”
“意图谋逆?”张好古看向周奎,“这话可不能乱说啊。”
周奎说道:“元辅,这种事我哪敢乱说啊,那杨家自称是什么紫气入腹,含玉而生,这什么意思,不用我多说吧?他们是明摆着对我大明不满,想要谋逆窃国啊!还有那个杨家的公子,名宝玉,字清明。”
“清明,清明,如今我大明盛世天下,他倒好,要清明,这是要清理天下啊,而且我大明尚火,他就取个清,还和辽东的满清同字,说不定就和辽东有什么勾结!”
好家伙,张好古直呼好家伙。
这字都能拿来做文章,天启朝的文字狱?
这些商人们为了抓紧时间弄掉杨家,是真的煞费苦心了。
周奎继续说道:“而且元辅,这摊丁入亩,均分田地为何只限于农田,这林地荒地也应当一体纳入其中才是啊。这杨家,仗着有百亩林地,就敢问朝廷要三十万两银子!”
“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全天下的地都是朝廷的,他杨家凭什么敢要挟朝廷啊?今天是一个杨家,明日万一再有个张家,有个李家,有个王家,朝廷这路还修不修了?”
“依我之见,这林地、荒地、山地都应当属于朝廷,由地方衙门负责分配,交予百姓商贾管理,管理不当,朝廷就该收回来,而不是像杨家这样坐地起价要挟朝廷。”
张好古听着周奎提出来的这一系列想法忍不住笑道:“这不是你的注意吧?”
周奎没有半分的不好意思:“这是晋商提出来的,我只是代他们讲出来。”
张好古点了点头:“行了,你们要说的,我都清楚了,就这样吧,我也得回去了。”
周奎一听连忙说道:“元辅,我这备了一桌子的酒宴,您好歹吃点啊。”
张好古笑道:“你们不仅找了我吧?”
周奎愣了,看着张好古那双眸子,仿佛能照射人心一般,吓得周奎立刻目光躲闪起来。
回了住所,张好古还没休息一会儿呢,就有宫中侍卫来了:“元辅,陛下召见。”
周奎找张好古,张国纪找张嫣,这说是找张嫣,实际上就是变着法子把这件事说给朱由校听。
朱由校知道京津驰道停修后倒是没有太在意,毕竟驰道修建途中出现点问题很正常,但一问最近京师的民间流言传闻,朱由校就意识到这件事不对劲了。
“魏伴伴,你把近日这京师的流言传闻,各种消息,都给朕汇总一下,朕要看一看。”
朱由校是皇帝,皇帝执掌天下但深居宫中,皇帝必须要有眼睛和耳朵,锦衣卫和东厂就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
当然,朱由校也不是每天都去关心民间的流言传闻,风闻趣事,往往是七八天,或者十几天才看一次,这样足够朱由校掌握民间的情况了。
这些时日他一门心思研究新的动力机械,对民间的传闻流言并不是太在意。
这突然出了这档子事,他很快就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情况,背后肯定有人推动。
很快魏公公把相应情报汇聚在一起给朱由校送来,翻看着这些情报,朱由校忍不住冷笑道:“这个杨家,到底是什么背景,百亩的林地,敢要价三十万两银子,朝廷的钱是这么好拿的吗?”
魏公公说道:“皇爷,驰道衙门没批给杨家钱,杨家死活不愿意降价,眼下驰道衙门和杨家僵持着呢。”
朱由校明悟了:“所以驰道衙门选择暂停修建京津驰道。”
“眼下那些商贾是急眼了是吧?”
魏公公说道:“可不是嘛,皇爷。直隶、山东、山西、河南等地那些购买了京津驰道股票的大商人都急疯了,一个个想方设法托关系,想要尽快恢复这京津驰道的修建进度呢。”
朱由校笑道:“朕说这最近怎么多了这么多流言传闻,国丈都找上来了,原来是这些商人坐不住了。”
“也是,七百多万两银子,这些商贾能坐得住倒是怪事了。”
“不过,这个杨家到底是什么情况,他们哪来的胆子敢要价三十万两银子,他们是何背景啊?”
魏公公说道:“杨家本来也是官宦之家,后来转道经商,眼下是天津八大商家之首,他们涉及漕运和盐引,财富惊人。根据档桉来看,和他们有关系的是南京户部侍郎杨光斗,但杨光斗早早就脱离了天津杨家自立门户,所以这杨家背后的关系到底是谁,还不清楚。”
朱由校将资料扔到桌子上:“一个侍郎,敢掺和京津驰道,这件事说出朕都不信,去查一查,看看这杨家背后到底牵扯着谁。”
“说到底,朕还买了五十万两银子的股票呢,前些日子都涨到四百万两银子了,眼下缩水了这么多,朕可得好好查查。”
“对了,把杨家的详细资料给朕送来,再把师父请来,看看师父知不知道这件事。”
...
武英殿里,朱由校揣着袖子,依靠着软垫,在朱由校对面,张好古正皱眉盯着眼前的棋局,不得不提,朱由校真的非常聪明,在这棋艺上远超张好古。
见张好古迟迟不落子,朱由校笑了:“嗨呀,师父这棋艺,真是...”
“说起来,与其他爱卿下棋也好,与那些大师下棋也好,他们都是想方设法的让着朕,有些让的明显,有些让的不明显,但朕事后总能回味过来,他到底是认真和朕下棋还是让着朕。”
“和那些人下棋,没意思,还是和师父下棋有意思。”
张好古听了很是无奈:“是因为和臣下棋,陛下可以全力施为,不用担心臣让着陛下?”
朱由校大笑道:“和师父下棋,不都是朕让着师父吗?”
张好古叹了口气:“臣认输了,这棋艺一道,臣实在不行。”
朱由校则是笑着说道:“再来一局,再来一局。”
不得已,张好古又陪着朱由校重开了一局棋,这下着下着,朱由校就开口了:“京津驰道停摆,师父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