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北方正在快速平息判乱的情报,李然也不免感叹一声,这关陇贵族确实有实力。
既然敌人在变得强大,那自己也要跟上才行,他一声令下,继续招兵,这一次要暴兵到百万。
百万大军可不是这么容易养的,好在抄家所得良多,这两年钱粮肯定不缺,而再过两年,三种作物彻底推广,粮食更不是问题。
至于兵器盔甲,暂时只能对付着用,无法装备精良,想武装到牙齿,得等上几年时间。
在这个时代想要解放大量劳动力,投入到工业生产之中,暂时还做不了太多,必须等到高产作物全面推广才行。
等到一部分人种田能养活大多数人,有了充足食物的时候,才能发展经济,脱离原始生活状态。
现在大搞工业不行,不过搞试点工作却是可以的。
李然决定在金陵城搞一个大学城,面对南方各郡招收数十万十到十五岁的学生。
至于扬州学校这边,学生大多已经加入政务系统,剩下的人员不多,就全部合并到金陵大学城。
扬州学校地位很特殊,他不能放任,也不能交由别人接手,这样虽有遗憾,却也是很好办法。
……
春暖花开。
局势更加紧张了。
杨广在冬天通过招降,已经将北方平定大部分,此时就是出兵讨伐那些不肯接受招安的反贼。
在这大势之下,各地农民起义将会很快被扑灭。
李然自然不能坐等北方平定,然后全力来讨伐自己,他毫不犹豫,开春之后,立时就增兵进攻。
……
一个冬天过去。
想着成为元帅的寇仲,与好基友徐子陵一道,将巴蜀武林闹了个天翻地覆。
两人虽然年少,修为却一点也不低,在宗师里排得上号,再加上两人联手,战胜宗师更是容易。
有主角气运,两人逢凶化吉,所向无敌,收拢的高手越来越多,手下的人才也越来越多。
等到开春之时,两人率领巴蜀各族高手、大江联众多高手,将独尊堡给团团围住。
谢晖心里有句玛卖批不知当讲不当讲,想他联和宋缺,借用宋阀威名,用了这么多年,才能在巴蜀之地有如此名望。
可炎黄军那两个小子,一通乱搞,愣是把他这多年经营的势力给搞得乱七八糟。
简直岂有此理!
更加过份的是,他打不过那个小子,自己一代宗师,打不过两个十六岁少年,找谁说理去?
而且宋缺的面子不好使,两小子可不管他是不是宋缺的兄弟,只要是他们的敌人,他们不管你有什么关系!照打不误!
无奈之下,他只能投降。
逼降至尊堡,收服巴蜀武林后,炎黄军一路势如破竹,不需费太大工夫,就拿下巴蜀之地。
然后一路向北。
这下可好,炎黄军直接威胁到了大隋京师,惊得关陇贵族心惊肉跳,乱作一团。
李然收到汇报后,也不免佩服主角的搞事能力,就封了寇仲为元帅,徐子陵为大将军,让他们负责对隋朝京师大兴的战事。
……
李靖一个冬天卯足了劲,天气回暖之后,立刻就领兵向着东海郡急进,攻伐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早有准备,毕竟局势到了这一步,不战也得战。
李靖呆在扬州时间长,年轻能接受新事务,经常跑去观看李然做的一些奇怪实验,所以他的军中装备有大量新式武器。
宇文化及这些拿着弓箭刀剑的原始军队,遇到拥有没良心炮、小型飞弹、炸药包的李靖新式军队,一下子就被打蒙圈了,别说作战,逃跑都嫌两只脚跑得不够快。
李靖率军一路攻城掠地,不过数月间就已经攻到了洛阳城。
这王世充确实是个人才,打败瓦岗军后,更是在洛阳大力发展军事,已经拥有三十万大军。
面对李靖的进攻,王世充凭借洛阳城硬生生挡到了第五天。
也就在这一天,徐世绩跟沉落雁率领着大军来到洛阳城下。
炎黄军两路大军在此会师。
李靖眼见独下洛阳的战功已经失去,也就不再多想,集合徐世绩大军,又对洛阳发起进攻。
王世充这下全然顶不住,率领十万兵马从北面突围而出,放弃洛阳城,退往京师而去。
北方重城洛阳丢失,炎黄军三路大军剑指隋朝京师,并且还是合围之势,这下大隋麻烦大了。
炎黄军实在太强大了。
他们的强大是综合性的,不仅武器先进,士兵悍不畏死,所过之处又大搞诉苦大会,快速收拢民心,稳定统治根基,后勤压力也非常小,这就很难对付了。
待得秋季之时,三路大军合计五十万兵马,已经来到大兴城下。
这一仗李然很是重视,亲自跑到飞马牧场,请鲁妙子出山相助。
鲁妙子对李然一点好感也没有,毕竟飞马牧场被炎黄军强行拆分,商秀珣成了一个只拥有祖宅跟百来亩地的农民,想想就气。
可如今大势所趋,李然又帮他治好内伤,他也没得办法,只能将杨公宝库交出,还得亲自前往大兴,协助炎黄军破敌。
就在即将入冬之时,炎黄军利用杨公宝库之利,顺利从皇宫中冲出,活抓到了杨广,逼降大隋朝在大兴城中的这数十万精兵。
隋朝这下真完蛋了,毕竟连皇帝也被抓了,虽说北方还有不少领土,可谁能逆转这大势呢?
眼见形势已经变得如此,关陇贵族知道他们唯一的机会就是联结突厥,因为哪怕被突厥人统治,也好过被南方政权统治。
只是时间已经入冬,哪怕突厥愿意联合,今年也是来不了,只能等待明年春季了。
在这个冬天很容易冻死人的年代,在北方真的不适合动兵,所以冬季到来,李然也同样休兵。
他深知这些高门大阀的特性,在这个冬天,他作下种种计划。
那些还没有攻下的地盘,他另外安排将领去做。
而寇仲、李靖、徐世绩三路大军,则下令他们开春就开赴雁门郡,守住突厥人南下的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