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地的人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发生灭绝式的自然变迁,王齐认为只要趋势存在就不得不防。
这里还有个私心。
如果无法通过常规手段接触到本地世界意志,有没有可能只要能活到最后,她就会自然现身?
毕竟世界意志这种玩意,千百万年的生命都不在话下,她见到过的灭绝不知凡几,能成为最特别的那一群,大概会引起其“兴趣”。
当然前提是她确实存在个体意识。
面对降温通道,王国内部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居住、城市、农业方面的问题,剩下的两个威胁不够明确,但存在隐患。
大气。
浮岛和蒸汽海脱离,有两种可能,一是蒸汽海逐步降温,蒸汽云层变薄了,另一个是高度增加。其中后者已经被观察及数学论证,前者缺乏参照物拿不到准确数据,存在共同作用的可能。
在这个升高的过程中,气温、气压、甚至含氧量都有所变化,所谓的隐患,就在含氧量上。
以21%为平均基准,人类普遍能够承受的最低气压在500百帕附近,低于该气压,即使呼吸频率加快,也只能进一步加速体内外氧失衡。
这里没有计算极端个体,而王国也没有对应的低压人体实验,只能通过飞机,进行一些高空实地观测,军方人员对低气压的耐受力也并不会好多少。
流放地的混血耐受力有高有低,像是强壮的利刃有一定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成分抗性,但对低压的抗性还不如夜族,也许肺体积是关键。
按上辈子的经验,氧气含量并不会因为高度发生变化,地表和十万米高空的比例基本一致。
但流放地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受到蒸汽海下方水的热解离影响,大气多少都有点异常。
最近各观测站和哨站测得的综合含氧量为19.8%,地表气压为980百帕。
含氧量变化还在能接受的范围内,主要是地表气压降了一百多百帕。
降低到七百百帕前,人基本无感,问题是不知道最后会降到哪里为止。
针对氧气,王国早在浮岛化时期就有应对方案,既遍布全境的防灾避难所机制。避难所经过几轮的改造和扩建,都有基于魔力的二氧化碳-氧气循环装置和一定量的除臭剂储备。
但如果减压变成长期事件,后面还要维持食物生产和避难所维护工作,问题就复杂化了,涉及到工厂、农场、地下通道的气密改造。
资金投入大、工程量大、资源消耗多,以王国的经济系统也推不动,只能先让几个重点厂家探索下气密工厂的可行性。
另外,减压还附带了个新隐患。
天空问题,紫外线。
生活优握的人,总想着补充紫外线,甚至弄出来专门的晒黑店。
但紫外线的本质非常危险,致癌仅仅是它在常规水平下的一个小小的副作用,真正的高浓度紫外线,是足以摧毁一切蛋白质分子链的宇宙射线。
也就是说紫外线足够高的情况下,生物存在的基础都会消失。
这个阈值上限,和人类能接受的最低含氧量一样,可以用气压做中间标定物,毕竟气压越低意味着上方大气越稀薄,能吸收射线能量的分子数量也越少。
幸运的是,以气压做标定物,生物对紫外线的抵抗力,比低氧环境要好一点,大约在300百帕附近,皮肤癌才会逐渐从偶发向必然转变。
在气压降到这个程度之前,如果大家还活着,那肯定都转入防灾体系了,唯一需要做出对应改变的只有农业系统。
这方面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植物的合成功能,由热量提供细胞活力,由光照强度提供合成能量,紫外线也是它要用到的能源,不能完全遮蔽,又不能放得太宽。
玻璃镀膜是保持光照并过滤紫外线的优质方案,问题是环境一直在变,镀膜不能经常拆下来重新弄。
魔法和地下种植解决方案也可以做,只是有隐患。
人们转入地下之后,考虑到煤炭挖掘和运输的危险性,基于魔力的能源需求必然会数倍数十倍的增大,有办法用工程手段解决的问题,最好还是尽量别用魔力,不然哪天魔力都不够就乐子大了。
所以还是要尽量解决玻璃温室的紫外线问题。
可以考虑在玻璃温室上方,加装百叶式的金属片滤光阵列。
顾及到研究周期和最终工程规模,还需要寻找一条轻工业的过渡期方案。
基本思路是用简易抗压服,和增压氧气头盔的组合,获得超低压情况下的室外活动与工作能力。
具体的做法,直接找个轻纺厂投钱。
凤凰王国的投资体系发展到现阶段算是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其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定向发展。
钱从银行出到企业,有两个方案。
一个是很早前就有的基础投资模式,该模式下企业需要偿还的不是利息,而是定额分红,根据行业不同,分红和本金偿还都可以延期,这种一般都基于企业更新设备、扩张产能的需求。
另一个则是人工食用菌培育的研发投资模式,接受这种投资等于研发成果默认公开化,企业付出的是智力和部分研发资金,能拿到的好处,是这种投资不用还,还能享受一定时间内的境内独占生产权。
这两种不赚钱的投资方式,只黑曜石银行才有,其它有投资权的私有银行直接投资,会要求更高的回报率,更像一般的商业投资,他们主要服务于自有资产价值不太够的小企业。
这次也采用研发投资,轻纺厂负责召集小伙伴们做研究,官方拿到研究资料后,按需求在合适的时间决定是否需要让其他企业转产。
抗压服相比全类型气密建筑,难度很小,因为产品形式单一且有参考物。
气压越低水分挥发越快,若是气压低至6000帕,体表和肺部的水分会直接沸腾,人就没了。以百帕为单位现在的气压还近千,即使未来真的会降到一百以下,届时各种气密工程应该也都搞定了。
应对6000帕以上的状态,衣裤部分没什么特别的,直接用普通纺织衣物加橡胶涂层的方式,足以应付温差、体表压力的问题,如果情况恶化,可以在外面加带子防止内压导致的膨胀破损。
考虑到连续数小时的穿戴舒适性,甚至不需要做到完全气密,只要达到隔热、防紫外线要求即可。
头盔或氧气面罩就比较麻烦,轻纺厂自己还搞不定,要另外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