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者何人!”相比大唐这边,东越关卡的守军可不知道这皮卡是何物。
当看见这样一个大铁车乌拉乌拉的开到关前,所有的东越守军都如临大敌,枪在手、弓上弦的对着唐平他们。
“唐大人把文书给我,我去交涉就行了。”
唐平这会才发现有姚元之跟着实在太好了,毕竟他原来这一车人不说别的,对于各种外交礼节和如何交涉都是两眼一抹黑。
他还不知道这位叫姚元之的年轻人字元之,本名一个崇字。
而在历史上,姚崇则是房玄龄之后又一大唐名相,现在虽然还是个年轻人,但是在堡子城颇得李玄霸器重。
这也是为什么唐平出使东越,李世民他们没有从鸿胪寺派个人跟着的原因。
拿着唐平出使的文书和通关文牒,姚元之和对方关卡守将沟通一番,对方就放开了关卡。
这种级别的使臣,他们是不敢拦下的,甚至看着唐平的皮卡,连抽点油水的心思都不敢有,直接就放行了。
不过还是安排了一队骑兵,一直跟着唐平的皮卡。
这种情况下,唐平也没法加速离去了,毕竟这里已经是东越国,再怎么说也得守人家的规矩,速度自然也就慢了下来。
好在这里到东越国国都阜阳不过百里多点,就是这个速度,今天也一定能赶到的。
“事态紧急,我们今天就直入阜阳城,然后入住东越鸿胪寺如何?”姚元之提议道。
“好,一切都听姚先生安排!”
东越官制和大唐几乎没有区别,接待外交使臣的同样是鸿胪寺。
而进入东越以后,老崔老杜两人就好像两个门神一样,在车斗上面站的笔直,一左一右各自举着一面大唐旗帜。
说实话,这沿途看到的风土人情和大唐之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毕竟原来都是属于大隋,不过后来天下十八路反王并起逐鹿,最后大唐入主长安,占据关中地区。
而
王世充则是从洛阳退败以后,在东部靠海的地方建立了东越国。
“这东越国居然把国都选在阜阳这离大唐如此之近的地方,倒是有点天子守国门的意思啊!”慢悠悠的开着车,唐平突然发出一声感叹。
“天子守国门?”姚元之点了点头:“公子大才,确实不错,当时东越国主王世充败走东迁,大唐和突厥及吐蕃局势紧张无暇东顾,本来以为他会偏安一隅,没想到他进入阜阳后不久就宣布称帝,国号东越。”
“而国都就选在了离大唐不到两百里的阜阳,并宣称不再退让一尺,东越国残兵也士气大振,等大唐击退了北面的突厥和西面的吐蕃以后,东越国已经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其后两国相安无事了差不多二十年。”
“而这二十年间,东越国清缴了国内一些残余的小势力,彻底控制了东部沿海地区,三年前王世充驾崩由王玄应即位,相比王世充,这位新王性格更加狠辣,唐大人在面对他时请多多小心。”
这些东西来得路上绿依也大概给他介绍过,和现在姚元之说的并无二致,由此也能看出绿依确实懂的不少。
只是没想到历史上成立了郑国后被击败的王世充,在这个时代居然成功建立了东越国。
东越国因为靠海,这里的人也都崇拜海神,就是军队制服也是以蓝色为底色。
一路上换了好几拨骑兵跟随或者说押送?
终于在下午的时间抵达了阜阳城。
作为东岳国都,阜阳城的规模还是比不上长安,但是也比一路上唐平他们看见的其他城池要雄伟不少。
入城的时候又是姚元之上去交接,不过这一次不是阜阳守军,而是直接来了一个东越国鸿胪寺的官员。
客气的把人给请到了鸿胪寺中。
“刘大人,不知我们何时能面见东越国陛下?”
这官员姓刘,看上去倒是颇为和善,对于唐平他们的问题也是宛如一个老好人一般的笑了笑,然后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圣上最近龙体欠安,就是早朝都已经有好多天没开了,所以何时召见唐大人,我这个级别确实无法给您个准信,但是你放心,只要圣上相召,我一定第一时间通知唐大人。”
“唐大人这一路舟车劳顿,想来也累了,今日还请好好休息!”
说完刘大人行礼以后就离开了给唐平他们安排的小院。
这院子倒是别致,颇有一些苏州园林的味道了,但是唐平又不是来旅游的。
这东越国国主王玄应早不生病晚不生病,偏偏自己等人到了东越国,他就病了,这原因不言而喻,对方就是没打算见他们,或者说打算拖延了。
毕竟现在大唐快要等不起了,地里田间的蝗虫幼虫越来越多,一旦他们长成成虫,就是蝗灾来临之时,到时候大唐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以安民心,那么不但是民间会大乱,就是军中也会军心动摇。
而周边几国既然能联合起来拖延此次交易,那么肯定就不是看大唐笑话这么简单,大唐地处中原腹地,谁不想来咬上一口?
只不过现在大唐军力强盛,各国不敢轻举妄动,可一旦有了破绽,周边诸国想来就会如群狼一般扑上来的。
“唐大人,你看现在如何是好?”
唐平也知道这次出使肯定没这么容易,只是没想到东越国国主王玄应就请自己吃了个闭门羹。
“姚先生可有什么计策?”
“在下有上中下三策!”
“哦?不知是哪三策?”唐平就知道这姚元之肯定不简单,没想到他一下就能提出上中下三策。
来的路上他还在疑惑,为何自己当时脑子一热就答应下来出使东越,而大唐居然没有派人当做副使。
直到姚元之上了车以后,这短短半天的交流,唐平就能看出这姚元之谈吐不凡,乃是胸中大有丘壑之人。
加上李四将军临走时还拉着自己给自己说过,如果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可以和姚元之商讨,想来这就是大唐安排的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