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寺的正式名称为焦山石窟寺,位于大同城西约0公里的高山镇北,十里河北岸的山坡上。
焦山寺因建在焦山之上而得名。焦山并不险峻,登临山顶,北边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地,而南边则是十里河谷。
焦山寺始建年代不详,但从寺内现存的石窟及其风格看,与云冈石窟晚期雕刻相似。也不知是谁在这儿雕刻的,那些北魏时期的佛龛、造像多已风化,有的敷以泥装,有的开凿并不造像,只凿出神台,供置泥塑。焦山石窟寺与云冈石窟相去不远。如果拿焦山寺的石窟与云冈石窟相比,那就像叫花子跟龙王比宝一样。那些开凿不成像或已风化的造像就像一个信手涂鸦然后信手开凿的工匠,在焦山石壁上率性而为,咋一看挺像那么一回事,可随着岁月的侵蚀,精华的东西消失了,或者说,留下了精华的东西。总之,焦山寺里只剩下了张着嘴的洞窟和依稀可辨的佛像供人凭吊了。或许,我们可从石窟内留存的明永乐、正统年间的游人题记中得到一些安慰。与石窟造像一同保留下来的还有全寺制高点上的一座明代的三层六角砖塔。这座玲珑秀丽的砖塔默默守候在山顶之上,冷眼俯瞰着几百年来纷来攘往的世事变迁,也许,六角砖塔的存在让人们有了一点对生活的寄托。
焦山寺前是十里河谷,十里河古称武周川水,北魏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武周川水留下了较为详尽的文字:“武周川水又东南流,水侧有石祗洹舍并诸窟室,比丘尼所居也。其水又东转,经灵岩南,凿石开山,因崖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缔,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川水又东南流出山”。这条不长的河流滋润了两岸人民,同样也滋润了两岸大大小小的石窟。如吴官屯石窟、云冈石窟、青磁窑石窟等,当然也包括焦山寺石窟。这些在北魏时代蜂拥而起凿的石窟无不体现了那个时代佛教的繁荣。
高山城堡始建于天顺六年(146),嘉靖十四年(155)改建,万历十年(158年)包砖。是明朝军事卫所制下的地方二级机构所在地。也是明九边大同镇1卫之一。现在,还遗存有东城门、瓮城和部分城墙,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山城在整个明代是连接塞外重镇杀虎口与大同、天镇、北京的中间环节。边疆的繁荣带来了佛教的繁荣,我们从焦山顶上的明代三层六角砖塔可见一班。
如今的焦山寺是左云县高山镇筹资600万元修建的,在原有基础上,按寺院中轴线排列建成天王殿、大雄宝殿、石窟洞天殿、须弥山殿。一层建观音、地藏殿。二层新建文殊、普贤殿。寺院东新修泰山圣母殿。这些新修的或新建的各色佛像体态匀称,衣饰流畅,面貌丰润,神态自然。就像全国各地大兴修造复原古建古寺一样,焦山寺是在还原历史,还是在掩饰历史。
游人寥寥,尽管是盛夏的旅游季节,但焦山寺里却只有我们几人在高低错落的建筑间品味现代人用600万元雕塑成的华丽佛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