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着各地的蒙学和各地的世家豪门冲突加剧,各地的世家豪门也品出味了,意识到这是朝廷要挖掘他们立足的根基,于是乎意料之中的反抗也如期而至。
这些世家豪门不愿意跟朝廷正面冲突,所以就借着张亮和荥阳郑氏的矛盾,暗中支持着荥阳郑氏开始向张亮发难。
不到一旬的时间内,弹劾张亮的奏疏多达一百六十三道,其中有十三道是国公上的奏疏,还有两道郡王上的奏疏,剩下的,分量最小的也是一个国伯。
张亮一时间沦落到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
李渊得到了消息以后,将那两个上奏疏的郡王叫到两仪殿内狠狠的训示了一番。
自己家在跟世家豪门斗法,你们身为自己家的人,不帮自己家也就算了,反倒帮敌人,简直是岂有此理。
也就是李氏现在还不能走到台前直接跟世家豪门斗法,不然的话,李渊横竖也会让两个郡王涨一涨教训,而不是训示了一番后就放过他们。
两个郡王虽然做了蠢事,但并没有遭到什么实质性的惩罚。
张亮就不一样了,从被弹劾的那日起,世家豪门的人联合起来,在暗中各种折腾他。
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遇到各种刁难,各种麻烦。
严重的,甚至闹到了朝堂上。
在李渊没有明确的表示支持他的情况下,他的官职一口气被降了三级。
这下张亮彻底慌了,也不敢在外面待了,如同丧家之犬一样跑回了长安,寻求庇护。
在秦琼的帮衬下,他出现在了武德殿前殿。
俯首跪在了地上。
李元吉懒散的侧坐在榻上,目光深邃的盯着张亮,语气幽幽的道:“你说你来找我,是想让我帮你脱困?”
张亮一个劲的勐点头。
带他进来的秦琼在一旁帮腔道:“殿下,臣可以作证,张亮对我大唐绝对是忠心耿耿,对圣人和您交代的事情也不敢怠慢。
那些弹劾纯粹是无稽之谈,恳请您救他一命。”
李元吉瞥了秦琼一眼,又好气又好笑的道:“你让我救他?我杀他还来不及呢!”
秦琼错愕的瞪起了眼。
张亮也勐然仰起头,一脸的惊恐。
李元吉面色一冷,看向张亮道:“我不信我父亲没有跟你做任何交代!”
李渊既然要用张亮做马前卒,那就一定会对张亮有所交代。
张亮在明知李渊有交代的情况下,还跑来求救,那就说明他不信任李渊。
他不信任李渊,那跟不信任整个李氏有什么区别?
张亮听到这话有些慌乱,赶忙道:“圣……圣人是对臣有所交代,可圣人只是让臣开设好荥阳蒙学,并且让臣嘱咐小儿陪他演一场戏而已,并没有说其他的啊。
如今荥阳郑氏的人找上了门,还联合了其他世家大户,以臣的身板,实在是扛不住啊。”
张亮说到最后的时候,一脸的意犹未尽。
他还想说什么,李元吉心里清清楚楚。
无非就是想说李渊管杀不管埋。
明明是李渊让他做这些事情的,结果他现在惹上麻烦了,李渊却不出来为他撑腰,实在是有些不地道。
不过,这些话他不敢当着人的面说出来。
一旦说出来了,那就是大不敬。
到时候别说李渊不保他了,不杀他都算他福大命大。
张亮的话,让李元吉有些诧异。
李元吉没料到,李渊在吩咐张亮做事的时候,居然没有将实情告诉他,而是直接交代了他怎么做。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一旦引起了所有世家豪门的反扑,而大唐又应付不过来,那就可以将他推出去顶缸,扛下所有的罪责。
大唐,也就是李氏,可以从头到尾都置身事外。
所以即便是失败了,大唐也不过是损失了一个国侯而已,并不会出现其他什么损失。
以李渊的身份,这么做虽然有点不地道,但是并没有错。
因为作为一个国家的皇帝,在要做一件影响极大,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国家安定的事情的时候,稳中求胜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期间,或许会将一些人当成棋子给抛弃了,也或许会伤及到一些无辜。
但跟真正要做的事情,以及失败以后的影响比起来,这根本不算什么。
所以李渊在这件事上的所作所为,你可以说他不地道,但并不能说他是错的。
因为任何时候、任何国家,在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都会这么做的。
这就是所谓的舍小家,为大家。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很不公平,可是在一个掌权者眼里,国家的利益,以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利益。
个人利益在这些利益面前,只能让步。
如果一个掌权者刻意的去追求公平,而不维护国家,以及绝大多数人利益的话,那么这个掌权者绝对不是合格的掌权者,他所治理的国家也终将分崩离析。
所以,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以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公平公正就是不存在的。
谁天真的去追求公平公正,到头来谁就会受伤害。
当然了,这么做的坏处也很明显,那就是容易牺牲忠良,容易对不起忠良,还容易将一些不愿意做奉献的人逼反。
历史上很多大奸大恶之徒,在一开始的时候都是忠臣良将。
他们之所以最后会走上大奸大恶的不归路,就是被逼的。
大名鼎鼎的奸臣丁谓、奸臣严嵩,刚出仕的时候都是励志要做忠臣的,并且还为了志向付诸了许多行动,最后之所以会变成奸臣,就是因为朝廷待他们不公。
他们忠心耿耿的为朝廷、为皇帝做事,可得不到皇帝的赏识,也得不到升迁,反倒是那些有关系的、会熘须拍马的、会行贿的,官运亨通。
这就让他们的心里不平衡了,然后他们就毅然决然的走上了大奸大恶的不归路,最终位极人臣,成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奸臣。
由此可见,忠臣被逼着去做奸臣的时候,所造成的破坏远远大于那些一开始就做奸臣的家伙。
张亮的遭遇跟他们不同,所遇到的事情跟他们也不同,所遭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跟他们更不同。
所以张亮的事情也没办法跟他们生拉硬拽在一起说事。
但是,不公正的对待张亮,并且让张亮做出牺牲的话,张亮或许没机会做大唐的奸臣,但张亮的后辈就说不定了。
只要张亮的后辈觉得大唐待他们不公,他们就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大唐造成一定的伤害。
这种事情在大唐其实是屡见不鲜的。
什么忠孝节义,唐人也讲,但并没有那么坚定。
具体的得看出身。
但凡是出身世家豪门的,对大唐的忠诚都不坚定。
因为在他们心里,他们的氏族才是他们最应该保护的,大唐只能排在第二位。
这也是大唐为什么要清除世家豪门的原因。
相比起来,大宋虽然拉跨了一些,但是在忠孝节义上却比大唐强了一些。
不然也不会出现十数万军民一起殉国的场面。
大唐就没这个待遇。
大唐灭亡的时候,黄巢振臂一呼,那是万民景从。
所以在张亮这件事上,要斟酌而定,既不能让张亮寒了心,还得让张亮把事情给办了。
“扛不住你就不扛了?”
李元吉心里有了决定,盯着张亮喝问。
张亮张着嘴,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李元吉继续道:“有我父亲在你背后站着,你怕什么?”
怕死啊。
张亮很想如实回答。
可是李元吉没有给他开口的机会,继续道:“还有,我父亲在你背后站着,你觉得你有退缩的余地吗?”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这是封建王朝千百年来也没有变的规矩。
强如人屠白起,一把剑递到他手里的时候,他也得自裁。
当然了,你也可以反抗。
前提是你有没有反抗的那个实力,你要不要生前身后命,你要不要三族人的性命。
虽说不公正的对待会引起很大的反弹,但古人也有相对的应对之法。
那就是斩草除根。
这就是夷三族、诛九族、诛十族的根本所在。
根本不给你任何反弹的机会。
“臣……”
张亮磕磕巴巴的,说不出话来。
李渊那么高大的身影在他背后站着,他身为人臣,还是一个没资格跟李渊讲条件的人臣,只能像是个木偶一样,任由李渊操控,根本没有选择和退缩的余地。
李元吉哼了一声道:“既然你没有选择的余地,那你就照着我父亲的意思去做就是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张亮磕磕巴巴的半天,最后咬着牙,横着心道:“臣可以死,但臣不想祸及家卷!”
他可不敢说是他不想死。
因为他是个武臣,武臣畏死的话,那就真的离死不远了。
毕竟,大唐如今朝廷上的武臣,全是悍不畏死的悍将,其中地位比他高的不知凡几。
他要是说出他怕死的话,那武臣们会集体抛弃他,将他摒弃在武臣们团体之外。
他恶了李渊,又被团体所抛弃的话,那他就只剩下去死一条路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