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闲海军被关羽击败,王磊在江淮之地的困局的消息,很快就就传递到参谋部了。
让整个参谋部一阵惊呼,大乾已经胜利了十几年了,骤然听到他们战败的消息,很多人都难以接受。
王舸更是无奈摇头道:“淮河和大海果然不一样,我们的战舰可以适应大海,但却不适合在河道当中行走,最起码不适合在淮河当中行走,明明我们的战舰比关羽的大,火炮也比关羽的多,但还是败了,想要征服江南之地,还需要打造适合江河的战舰,这次王磊败的太冤枉了,江淮之地没有水师帮忙,王磊他们即便有数倍于关羽的大军,也很难击败关羽!”
本来一向是他们大乾军用骑兵断绝敌人的粮道,分割敌人的大军,但这次在江淮之地的战争却攻守之势逆转,变成关羽以水师截断大乾军的粮道,分割大乾的军队,这也是王舸手中即便有20多万大军,但却要驻守江淮各地的城池,真正可以作为机动的力量不超过5万人,自然被关羽这水上闪电战打的措手不及。
贾诩更是无奈对徐伟说道:“我军兵锋已经到达了极限。从范闲的水师战败开始,刘备他们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现在我们要继续打下去,只怕我军也是徒增伤亡。”
徐伟道:“虽然败了,但我们的损失算不得大,而且知道原因之后,我们才好改进,不就是海船不适合在江河当中战斗,大不了我们在豫州,徐州建立适合江河的战舰,以我大乾造船工匠能力,最多三年时间,我大乾的战舰数量就可以超过汉军!”
打造一支专门适合江河作战的水师部队,耗费的财力物力自然不是等闲势力可以做到的,历史上的曹操就一直没有成功,而就是因为缺乏水师,所以曹操父子三代人一直就没打过长江,甚至到了曹睿时期,攻守之势逆转,变成了孙十万反攻江淮。
而现在这个问题轮到徐伟来解决了,但徐伟解决起来却比曹操容易多了,徐伟不像曹操一样缺少水手,在大乾有航海经验的水手有近百万人。想要招募水兵轻而易举。他只要打造出适合长江航道的船只就可以了。而建造超越汉军水师的船支虽然花费高,但对徐伟来说却算不得什么!
大乾的财政收入超过了大汉十倍,还有先进融资系统,比拼财力刘备根本不可能是徐伟的对手,这就是种田流的好处,后期没有弱点,基本上天下无敌,加上大乾本事造船行业发达,只要徐伟加大投入资源,最多三年就可以追上刘备水师的力量!
贾诩小说说道:“现在我军在扬州自保有余,进攻不足,南阳郡又遭受病疫侵扰,显然在短时间内各条战线都难以突破,这场大战我军已经占据了青州,徐州,甚至还占据了半个江淮和半个南阳郡,可以说已经超出了当初我们制定的战略目标了,现在我军是不是就这样结束战斗?”
徐伟想了想道:“命令王磊撤退到合肥,停战修整!同时任命他为徐州刺史,掌管徐州的军阵大权,任命赵荣为青州刺史,掌管青州的政务,这次战争就到此为止吧!”
听到徐伟这话,大家都轻松起来了,虽然这次的大战最后他们小败一场,但他们毕竟夺取了青州,徐州两州之地,整个中原都纳入大乾军手中,可以说天下的态势已经明了,只剩下江南之地的刘备是不可能战胜大乾的,他们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问题了。
这个时候王舸试探着问道:“执政,现在整个中原已经被我们占据了,您是不是应该登基称帝,也让天下人安心?同时我们跟着执政打了十几年天下,也算是出死入生了,是不是也应该评定大家的功劳!”
这个问题一提出,参谋部里面人人都来了精神,当初他们就想要徐伟登基称帝,好让他们也成为开国功臣,在王舸他们看来只有徐伟称帝了,建立新的国家,他们才能名正言顺掌握新国家的权力,徐伟也名正言顺的给他们封赏,确立他们开国功臣的地位,他们的后代也可以像大汉开国功臣一样,有几百年的荣华富贵。
但当初徐伟只弄了一个执政的名头,加上当时天下大半都在大汉手中,而且黄巾军当中其兴也勃,其亡也忽,黄巾军很多势力称王称霸的,但转瞬就被大汉剿灭,王舸他们也担心被天下人嘲笑沐猴而冠,所以就没有提的太多,大家都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平定天下上面。
但现在整个中原都被他们平定了,天下十三州,最富饶,武力最强,人口最多的九州都被他们占据,即便是江南的刘备最多只能给他们造成一点点的阻碍,在场的人都相信,只要他们的水师建立好,江南之地,唾手可得!
大乾王朝已经势不可挡了,没有任何人会对自己以后在大乾有什么地位,可以成为列侯还是诸侯?没人能做到视若无睹,所以此时大家都看着徐伟!
王舸问徐伟何时正式称帝的事情,让参谋部彻底安静下来了,王舸他们跟着徐伟有十几年时间,那里还不知道徐伟对成为皇帝的事情看的很澹,当年他们刚刚占据河北之地的时候,他们就劝徐伟称帝了,但徐伟不愿意,用执政湖弄过去了。
但到了现在,即便徐伟不愿意称帝,但却也阻挡不住大家想要评功的心思了,王舸就是说破这点,让徐伟明白即便是为了他们,他也应该称帝了。
看着这些期待的目光徐伟也一阵苦笑了,封建时代的上线也这样,徐伟在现代也是一个普通人,人最多给大家画大饼,但如何做饼,这其中有什么步奏,又如何让他们抵制功臣思想的诱惑,这些徐伟都很难对王舸他们讲明白,他最多知道,要弄蒸汽机,要解放生产力,但这些都被王舸他们看了是为了增强大乾的实力,他们根本不明白其中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