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医生,给你传个文件。”
几天之后,陈凡将《伤寒论》以及《金贵要略》传给了东方医院的吴含。
看着上面两本书的名字,吴含召集了整个办公室所有医生。
“各位,大家不要激动,一会,我们就要打开陈凡老师给我们传的《伤寒论》了。”
虽说吴含说是这么说。
但看着电脑上的文档,吴含的手都激动的有一些颤抖起来。
他刚才粗略看了一下,虽然没有看全,但他明白,这绝对是原版的伤寒杂病论。
哪怕就算不是原版,还原度也在90%以上。
如果是这样的话。
吴含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双击。
伤寒论就此出现于众人眼前。
“春?温和,夏?暑热,秋?清凉,冬气冰列,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其伤于四时之?,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也。”
一众中医师受限于此前中医学知识的限制,所以他们的中医水平也就一般般。
但虽然他们的水平一般般,可他们对于古文却是非常有研究的。
毕竟要看懂医书,要是没有一点古文水平,那怎么行。
《伤寒论》开头这一段话,一瞬间就让他们眼前一亮。
翻译的话,那就是,春天气候温暖,夏天气候炎热,秋天?候凉爽,冬天?候严寒,这是四季正常?候的变化规律。冬季严寒,?然界万种?灵深深地潜藏、伏匿,懂得养?之道的?们,顺应?然之规律?防护固密,所以寒邪不会伤害到他们。倘若不慎感受了寒邪,这就叫伤寒。四时之?皆能伤??致病,但伤寒这种邪?,是最为凛冽、肃杀的邪?,所以危害最烈。
这就是伤寒。
这是对于伤寒的统称。
不过,这还没有结束,下面这一段,更是让人受益非浅。
【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
这句话就更具有指导意义了,他说的是:感邪后立即发病的,名叫伤寒。感邪后不立即发病,寒毒邪气藏于肌肤之内,到了春季发病的,就成为温病;到夏季发病的,就成为暑病。所谓暑病,是热甚而重于温病的病症。所以辛苦劳累的人,春夏季之所以多患温热病,并不是感受了时行之气,而是由于冬季触犯了寒邪,寒邪伏藏所致。
在一年四季中,每十五天为一节气,每一季度有六个节气,一年共有二十四个节气。一般说来,气候应与节气相应。但是气候的变化异常复杂,有时节气已到,而此时的气候却没有到;有时节气未到,而此时的气候却提前到来;有时气候虽应时而至,但表现太过,这些都能成为致病的邪气……
看着《伤寒论》里面的指导思想,整个办公室已经尖叫起来。
“什么情况?”
科室主任听到这边动静,连忙走过来问道。
“主任,我感觉,我能一个打十个。”
“啥?”
“主任,我感觉,以后我们东方医院要火了。”
“你在开玩笑?”
“主任,不,不只是我们东方医院要火,我们中医一定会崛起的。”
“你们怎么回事,打鸡血了?”
“主任,你出去,我们还得研究伤寒论呢。”
是的。
在陈凡将伤寒论发给吴含他们之后,他们只感觉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
原来很多不懂的,这会儿却是一通百通,所有都懂了。
当然。
不只是他。
为了让中医崛起。
陈凡也没有仅仅将《伤寒杂病论》只发给吴含他们。
要想中医崛起,那就是要让全中国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学习中医。
甚至。
不只是全中国,让全世界都可以加入进来。
所以。
陈凡也将《伤寒杂病论》直接发到了网上,任何人都可以下载自学。
……
“兄弟们,上线,上线了。”
“啊,凡哥,今天什么风将您给吹到线上了?”
“怪了,你们平时不是很喜欢我上线直播嘛,怎么我主动上线直播了,你们倒还问这问那了?”
“那啥,凡哥,您突然之间主动了一次,我们都感觉好像不太像你啊。”
发现陈凡突然主动上线,不少粉丝有些惊讶:“凡哥,您不会想对我们有啥坏心思吧。”
“啥坏心思,你们啊。”
陈凡对于这群逗逼粉丝也是无语了。
不过。
这些家伙真是陈凡肚子里的蛔虫。
陈凡主动上线,还真有他的目的。
这不是之前学了一大堆中医知识,一时手痒,便想练练手嘛。
最佳的练手,自然是找一众粉丝了。
不过。
虽说练手,陈凡也不想表现的这么明显,于是便说道:“其实呢,上次在百家讲坛讲了一些有关中医方面的内容,后来了解一下,大家普遍对于中医不是特别清楚。所以,今天我就想上线,向大家再讲讲中医,也算是为中医推广做一翻贡献吧。”
讲什么呢。
中医这种东西,要是讲得太高深,那别人就听不懂。
不能像《伤寒论》一样的,直接就来个理论。
也不能像《杂病论》里面,搞出一大堆的方子。
哪怕这一些理论,这一些方子在业内人士眼里多经典,但普通人看不懂也没用。
现代中医的没落,除了不少医学着作缺少之外,也在于不少人并不是特别了解中医。
所以。
要想宣传中医,那就要先将中医的治病逻辑推广出去。
想了想,陈凡第一个想到了《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里最早的一部中医学着作,据传是黄帝写的。
不过。
真实考察的话,《黄帝内经》应该不是黄帝写的,他应该是成书于西汉时期,而且还不是一个人写的。
是多个人写的。
至于为什么叫黄帝内经,而是假托黄帝之名所写,意思是这是一本非常古老的医书。
这也是想让更多人信服。
因为他足够的古老,又因为此书建立了阴阳五行学,脉象学,藏象学,经络学,病因学,病机学,病症,诊法,以及养生学,运气学……等等。
所以,一直以来,《黄帝内经》也被称之为中医学的理论总纲。
不过,虽然他是总纳,但也有不少部分写得非常生动,而且通俗易懂。
比如第《黄帝内经》的第一章,素问,上古天真论。
“先跟大家讲一个有关黄帝的故事。”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当然。
在这个世界也是。
所以。
在陈凡说到黄帝之时,一众粉丝一下子便无比的感兴趣。
陈凡说道:“从前有一个叫黄帝的人,他生下来就表现的非常神奇,在很小的时候就很会说话。幼年时对周围事物领会得很快,长大之后,既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之时,登上了天子之位。他向歧伯问到: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
歧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办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岐伯是皇帝的臣子,精通医术。
因为黄帝内经是通过黄帝与岐伯一问一答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所以后来人们又将医术称之为岐黄之术,也就是岐伯与黄帝传下来的医术。
当然。
虽然说的是医术,看起来好像很复杂。
但仔细研究的话,你会发现,这一点也不复杂。
就像这本书一样,两人一个问,一个答,所举的例子也非常接地气,可以说是通俗易懂。
不但通俗易懂,而且这里面的理论还与生活联系在了一起。
陈凡只是一说,大家便一下子对照自己。
为什么自己这么年轻,但却感觉很累呢?
为什么自己才20来岁,但却显得很老呢?
原来。
这是因为饮食,作息,房事……等等加起来的原因。
当然了。
这在现代西医也有这样的解释。
但在这里面,却是将这一些加起来,提出了精气神的观点。
于是黄帝又问了:“人年纪老的时候,不能生育子女,是由于精力衰竭了呢,还是受自然规律的限定呢?”
歧伯说:女子到了七岁,肾气盛旺了起来,乳齿更换,头发开始茂盛。十四岁时,天癸产生,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具备了生育子女的能力。二十一岁时,肾气充满,真牙生出,牙齿就长全了。二十八岁时,筋骨强健有力,头发的生长达到最茂盛的阶段,此时身体最为强壮。三十五岁时,阳明经脉气血渐衰弱,面部开始憔悴,头发也开始脱落。四十二岁时,三阳经脉气血衰弱,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开始变白。四十九岁时,任脉气血虚弱,太冲脉的气血也衰少了,天葵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失去了生育能力。
男子到了八岁,肾气充实起来,头发开始茂盛,乳齿也更换了,十六岁时,肾气旺盛,天癸产生,精气满溢而能外泻,两性合在一起,就能生育子女。二十四岁时,肾气充满,筋骨强健有力,真牙生长,牙齿长全。三十二岁时,筋骨丰隆盛实,肌肉亦丰满健壮。四十岁时,肾气衰退,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开始枯藁。四十八岁时,上部阳气逐渐衰竭,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和两鬓花白。五十六岁时,肝气衰弱,筋的活动不能灵活自如。六十四岁时,天癸枯竭,精气少,肾脏衰,牙齿头发脱落,形体衰疲。肾主水,接受其他各脏腑的精气而加以贮藏,所以五脏功能都以衰退,筋骨懈惰无力,天癸以竭。所以发鬓都变白,身体沉重,步伐不稳,也不能生育子女了。
黄帝接着问道:有的人年纪已老,仍能生育,是什麽道理呢?
歧伯回道:这是他天赋的精力超过常人,气血经脉保持畅通,肾气有余的缘故。这种人虽有生育能力,但男子一般不超过六十四岁,女子一般不超过四十九岁。
黄帝问:掌握养生之道的人,年龄都可以达到一百岁左右,还能生育吗?
歧伯回答:掌握养生之道的人,能防止衰老而保全形体,虽然年高,也能生育子女。
这个故事让大家更感兴趣了。
因为这已经切身的关系到一众粉丝的切身利益,生育问题。
上面也给你解释了,什么时候能生育,什么时候不能生育。
生育的关键是什么?
不能生育的关键又是什么?
“我靠,凡哥,您今天跟我们讲的实在是太有用了。”
“哈哈哈,是不是想生娃了?”
“是的,是的,但最近一直怀不上,检查又说没问题,我头痛死了。今天听了您的说法,我感觉就算不去看医生,我也能怀。”
“加油。”
这时,又有一位粉丝问道:“凡哥,难道您说的这个就是中医?”
“是的。”
陈凡点头:“其实中医就是这样,他是一种顺应自然的一门学科。如果我们按着中医里面的理论而生活,那我们的身体将会非常的健康,寿命也会比之普通人更高。”
当然。
中医不能光有理论,他还得有具体的诊断方式。
所以。
接下来,陈凡又讲了一个故事。
“下面,我跟大家再讲一个扁鹊的故事。”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神医,他原来的名字不叫扁鹊,他姓姬,秦氏,名越人,所以也叫秦越人。扁鹊曾居住在中丘蓬鹊山的九仙洞,从师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修得高超医术。曾经,他医治好赵简子五日不醒之症,赵简子赐四万亩于扁鹊,恰好这个时候有翩翩欲飞天然石鹊和静观天下神奇石人形象,于是后人又尊称其为扁鹊。”
“因为扁鹊医术非常高,所以他便周游各国,行医为生。这时,他来到齐国。蔡桓公派人招待他,扁鹊望着桓侯的气血颜色便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意思是是说,扁鹊认为蔡桓公的病在皮肤的纹里。
但桓侯却说:“寡人无疾。”
扁鹊然后就出去了,桓侯就对别人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意思说的是,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疗,然后治好了,当成是他的功劳。
这显示是蔡桓公在鄙视扁鹊。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这里的肌肤不是肌肤的意思,这说的是肌肉的意思。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陈凡所讲的故事,就是着名的《扁鹊见蔡桓公》。
这是前世韩非子写的。
他的本意是告戒为政者要面对现实,倾听百姓的意见,而不是逃避。
但是。
这放在中医这一块,这学问可就大了。
这不。
陈凡讲完这个故事,有粉丝就问了:“凡哥,扁鹊是怎么知道蔡桓公生病的,他又没有进行把脉。”
对于此。
陈凡便说道:“其实中医里面,切脉是最下乘的作法。在中医里面,如果在诊断病人的时候,他一般会遵循四个方法,即望闻问切。”
“什么是望闻问切?”
“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这是《难经》里面关于望闻问切的解释。
“简单来说,望就是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脏腑阴阳气血有了变化,就必然反映到体表。
具体就是指看五官,目舌口鼻耳,看眼睛是否有神,眼白是否有异常,舌头是否过红,舌苔是否过厚,舌苔颜色是白还是黄,口腔是否有炎症,颜色是否过红或过白,鼻子是否有有鼻炎,鼻涕是稀还是稠,颜色黄色还是白色,耳朵外形、性状,主要看耳轮耳轮肉厚的肾先天就比较好,然后有没有耳鸣或者耳炎……”
“我去,一个望字竟然有这么多的学问。有趣,有趣,凡哥,那闻呢?”
“闻的话,就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那么问呢?”
“如果望与闻还没有把握,那就进行问了,这与西医里面的问差不多。问你哪里不舒服,之前有什么病,饮食情况,多少岁,大小便情况……等等。问完这一切,最后才是把脉。”
说到这里,陈凡便说道:“有经验的中医生,有的时候根本就不需要把脉。因为通过望闻问这三步,他就已经知道了你的病情。既然知道,那为什么要把脉呢?至于为什么要把脉,那就是实在是没有把握的情况之下,才会进行把脉,更为真实的了解到你的病情。”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基础,其实应该很多人都知道的。
但可惜。
这个世界中医发展成这样了,大家只知道中医看病只会把脉。
当然。
不说这个世界了。
就是前世,所有人也只认为,只有会把脉的中医师,才是真正的中医师。
造成这种原因,那就是大家对于中医的不了解。
……
“我了个去,凡哥,您怎么知道的这么具体?”
“别激动,基本操作而已。”
“神你个基本操作,凡哥,您这样说显得我们很废物啊。”
这一节课,不只让大家知道了中医,而且也让一众粉丝大开眼界。
与之同时,他们对于中医也变得有了无比的好感。
如果真按陈凡这样讲的,先不管中医怎么样,从理论上来说是很先进的。
“那啥,凡哥,我在想,您不会也会中医吧。”
“这个……”
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陈凡还是说道:“会那么一点点。”
“那个,那个,能不能帮我看看?”
“可以是可以,但……”
“别但了,找别人我也不好意思,凡哥,您帮我看看呗,反正看不好也不怪你。”
“那行。”
都被别人拉着了,陈凡能怎么办。
随即,有一位粉丝便与陈凡连了麦。
陈凡一看:“你这气色看起来不错啊,应该没有太大的毛病。”
“凡哥,其他方面我是没有太大的毛病,就是那啥,晚上比较多尿。”
“夜尿多啊,那简单,直接吃六味地黄丸啊。”
“啥是六味地黄丸?”
“呃……这样,我给你配一幅药,你先吃着看看。”
这个世界自然没有六味地黄丸。
但六味地黄丸也是中药制的,陈凡很快就给这位粉丝开了一幅六味地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