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李文山锻炼完回家吃早饭,他娘已经把饭煮好了。今天他要去递上拜贴,给他们这江陵县的父母官,所以重新换了一套衣裳,穿上青竹刺绣的长衫,整个人看着更加地文气文雅,端的一看是一个俊秀模样的少年郎。
李文山长的像张氏,又带有男人那点粗狂,看着文气却不会文弱,很符合这个时代对于文人的审美。
李文山除了递拜贴,也打算去县衙办个秀才文书,这样以后如果有游学的话,他就不需要再办路引。
秀才文书可是这个时代的身份证明,所以为了方便他肯定要去办的。
李老头和王氏两人决定办一次喜酒,请亲朋好友,村里邻居一起来庆祝一下。这十里八乡,现在也就他们老李家出了个秀才,这可是值得骄傲、高兴地事。
俩父子这次院试花了三十五两,费用挺大的,还好他们家上次李文山在山里找到的偏财还能够支撑这么用,而且他自己也赚了挺多的,够他用了。
"爷爷,这次去县里问问有没有铺子,到时候好买下来出租,问了老久都没有,那就换个牙行和中人。"
"行,老婆子,你把家里的银票数出来都给他们带上。"
王氏拿出一百两递给李文山,又拿了零碎的钱让李铁柱去县里采买办酒的物品,"不用了奶奶,我有钱。"
"你有钱,是你有钱,这是家里的事,先用家里的"说着一把塞给李文山,之后俩父子一起出发了
露珠刚刚在树叶上蒸发完,李文山他们就到了镇上,他先准备去拜访周夫子,感谢夫子对他的尽心教导,顺便邀请夫子成为那天的座上宾。
才走到私塾门口,就见刘青谨和余凌云也在,还有其他一队人带着小孩在那。
“李公子,来了!恭喜恭喜榜上有名。”柳伯道喜道。
“柳伯,是啊,来看望夫子。”李文山打招呼道。
“这几天找夫子的人比较多,你看,这小孩子可不是像你们以前,时间过得可真快”柳伯脸上笑眯眯的。
转头看到门口一群小孩和大人,这私塾可比当年他们拜师启蒙时热闹。
“既然夫子在招待客人,我就先等一会。”李文山和着余凌云以及刘青谨一起等着。
“那三个书生怎么能先进去?”一直注意这里的人忙叫道。
“这是我家夫子的学生,来这跟回家一样,怎么能一样呢!”
身后传来柳伯的回答,让人忍不住一笑。
见到周夫子的时候,他正在喝茶。
三人向夫子行礼道:“夫子,您又要收学生了?”
周夫子看到他们很欣慰,他捋了捋美髯须,红光满面地说道:“你们的身份水涨船高,老夫也跟着沾光,同样水涨船高。”
余凌云笑道:“谁叫您那么厉害,能教出三个秀才来,还都是禀生。”
周夫子又喝了一口茶水,却摇摇头道:“都是你们自己争气,老夫可不敢居功。”
这次是准备在县学入学还是府学呢?
余凌云道:"夫子我准备府学"
另外两人相视一眼开口道:"夫子我们也准备入学府学。"
“你们到了府学后,就可以开始学六艺,比如琴棋书画之类的,这些府学都会教。君子六艺如果你们没一个拿得出手的,那在这文人中六站不住脚了。所以你们要珍惜机会,以后和别人也能交流的来。”
李文山就觉得奇怪不是说古人除了读书,六艺也要会,不会精通起码会品,没想到在府学里可以学到,心中一喜,道:“夫子,那学生会去学的。”
毕竟以后他想继续考,踏入做官还是文学大家之类的都需要用到这些。
“老夫教过这么多学生,就属你们三个最有灵气了,以后想要碰到像你们一样的蒙童就难咯。"周夫子想起刘青谨和李文山的资质道。
说实话要不是两人家世缺乏,对很多信息不了解,这次案首花落谁家还不知道。
周夫子看向他的桌面,道:“你不喝茶?这可是老夫珍藏的好茶。”
李文山赶紧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苦中带甘,他还是喜欢喝前世的碳酸饮料,来了这个世界也就这些东西让他惦记。
和周秀才又说了一会儿话后,几人就告辞了,毕竟门外还有人在等待。
几人碰头知道他们的酒席撞一起了,各自去请了自己交好的朋友,能来就来,不来去其他人那里也行,他们是朋友不讲究这些。
三人忙完事,一起去县衙办理了秀才文书。至于周夫子他是谁那里都少不了,三人都是他的学生,估计只能赶场了。
不过这种甜蜜的负担估计是很多夫子都想要承受。
正好递了拜贴县令下午休息,抽时间见了三人。看着风姿卓越的三人,年轻是他们最大的成本,如果在府学里好好学习,以后考上举人也不是不可能,甚至会更进一步成为进士。
县令他是世家子考上进士,在翰林院待了三年,谋了一个小地方外放的官做,就是为了不让自己成为老头子的把柄。而且小更能做出效果,这两年下来江陵县给他发展的越发繁荣。
现在这里又出了几个秀才,对于他也是一笔教化的政绩,对他们虽然看重却不会入心,稍微寒暄勉力几句,发打发他们走了。
看着天色还有时间李文山在街上找了另一家牙行——顺通牙行。
店伙计看着这时候还有人来也有点好奇"公子,可是家中需要仆从?"
"呃,我想问问你们这牙行可有做房产铺子交易的。"
小伙计也很郁闷他就跟掌柜建议过门口立一块标志,"公子,您来错了,我们是专门卖仆从或雇佣帮佣的铺子,您如果需要买房买铺还是要去找其他牙行。"
李文山听了也有点郁闷了!想想既然来了,他爹娘爷奶岁数都不清了,每年秋收找短工帮忙,家里挑水什么重活还是少了个人帮忙。
"那你这可有干农活做家务的仆人"
店伙计开口道:"有的这有一户一家四口,年纪最大的四十岁,小的十三岁左右,就是没有田地,所以这家人想出来做长工。"
想想雇佣长工也行,反正村里荒地,他们本村人可以开荒,"那就叫来见见。"
看着是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儿子,看手就知道是农家人。
"你们是哪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