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行舟可不敢用手去抠石墨烯,那可是纳米级材料。
只要触碰到,把手指头切掉都轻而易举。
所以,还是需要用金属小钳子去划拉。
要是能划拉出东西,甚至感受到薄膜,那肯定就成功了。
现有的大多数制取方式,其实都是制取出石墨烯粉末,还需要许多工序处理,才能得到微米级的石墨烯薄膜。
陆行舟这种制取方法出来的却是很大的成品。
林丰池之前才会觉得如果这种方法成功,相当于批量生产石墨烯的办法研究出来了。
其实现在网上搜索石墨烯材料,基本看不到像是透明胶带一样的石墨烯图片。
大部分都是黑色粉末状态。
科学家们看到透明状态,那是用纳米级别的观察仪器,才能看到这种情况。
目前所有的制备方法中,还没有陆行舟这样,能够获得完整的1平方厘米的石墨烯呢。
网上找到最清晰的一张照片,石墨烯微片,那是十层以上的石墨烯堆叠。
还是像一团乱七八糟的纸屑一样叠在一起。
纳米级观察设备才能看到的景象。
可以说,陆行舟已经开创了历史。
研究出的石墨烯薄片,已经能运用到各种地方。
别人的石墨烯是几平方微米大小,还卷在一起。
陆行舟的1平方厘米,相当于10的八次方平方微米,这是大了多少倍!
见陆行舟操作的笨手笨脚。
林丰池终于忍不住开口道:“让你师兄来,真不知道你是怎么做到这一步的!”
刘涛自告奋勇上前,接下来就是见证历史的一刻。
陆行舟呵呵一笑,很配合的将金属块交给师兄。
反正成果别人又抢不走,给师兄操作一下又何妨。
刘涛的操作就科学多了,他没有强行去取石墨烯薄片。
而是将金属块,拿到了电子显微镜下准备放大到微观视角,看看到底有没有石墨烯。
要知道石墨烯的贴和性非常强。
别看金属表面很光滑,其实放大到微米级别,同样是坑坑洼洼。
这时候石墨烯其实完全贴在这些坑洼里,钳子就算夹住了石墨烯,也扯不下来,需要一定的技巧。
比如放在液体里浸泡,或者加热等等。
其实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人接触过这么大片的石墨烯。
以前大家都是看到的粉末。
像是什么石墨烯电池,石墨烯内裤,都是将粉末添加到其他材料里,然后制作出来的。
和现在面临的情况完全不同。
经过科学的观察,刘涛表情很复杂。
他原本以为小师弟就是随便实验玩玩。
结果人家直接就成功了!
他无比肯定的说道:“观察到了,小师弟成功了!”
“我焯!”
另外一名博士师兄吴勇激动的拍了自己大腿一下,发出惊呼。
其他人也差不多,都感觉自己三观都破碎了。
小师弟竟然做出了世界级成果!
这可是自从2004年,地球上无数顶级科学家,都没有解决的问题!
林丰池也不可置信的让刘涛让开位置,他要亲自用眼睛看看。
这种事,刘涛可不敢开玩笑。
林丰池很快看到了石墨烯结构,就紧紧的贴在金属片上。
现在只需要用一些特殊手法,将石墨烯取下来。
单单是研究这片一平方厘米大小的石墨烯,就能写出无数篇论文。
可以研究石墨烯在这么大的情况下,又有什么特性。
可以实验将这种石墨烯薄片的各种化学反应。
又太多可以实验的地方了。
林丰池甚至开始产生怀疑。
这样的学生,真的是自己带出来的?
好像自己完全没有交给陆行舟什么东西。
都是给书单,让陆行舟自己看出来的。
现在最关键的还是能不能重复实验,林丰池亲自主持大局,他来进行后续实验设计,每个人都分配了任务。
陆行舟继续重复实验,看能不能成功。
刘涛也负责做一组类似的实验。
一小时后,陆行舟这边再次得到一片一平方厘米的石墨烯。
而刘涛却一无所获,他的那片金属,已经有黑色斑点。
这显然是镁和干冰反应,出现了碳。
“我的天,这到底怎么回事!”刘涛快把自己头发抓秃了,但就是想不通。
这次陆行舟还是单独在自己房间做的实验。
林丰池见状笑了笑说道:“只要你小师弟能重复实验就好,应该是有一些诀窍。”
说完他看向陆行舟。
“嗯,是有些特殊的地方。”陆行舟肯定的点点头,但并没有说诀窍在什么地方。
这东西,肯定不能随便说啊。
石墨烯批量制作,还是这么大一块,价值实在太大了。
就算是导师询问具体参数,陆行舟也不会轻易说出来的。
除非是国家实验室,要购买这项技术,用在j事上,用钱买技术或者材料,他才可能透露。
否则谁问陆行舟都不会说。
最关键的就是干冰那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的厚度,还有镁颗粒以及重量。
这种微观层面的化学反应,可以肯定是量子力学范畴。
量子层面大家都没有研究透,有太多未解之谜。
就算别人知道陆行舟的关键点,是重量和厚度上,其实也无法获得成功。
首先6位数,相当于6+6位的密码。
需要尝试1000000次寻找组合。
这100万是干冰的厚度100万种可能,重量和颗粒大小也是100万种组合可能。
最后叠加在一起,还要再寻找数据。
而且别人也不知道是精确到小数点第六位,万一是10位呢,所以基本不可能复制这个实验。
就算用超级计算机找到重量和厚度组合了。
那人类又如何在现实里,测量这样的厚度和重量呢?
最小的重量单位是阿克。
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1毫克=1000微克;1微克=1000纳克;1纳克=1000皮克; 1皮克=1000飞克; 1飞克=1000阿克;
虽然有最小的重量单位,可人类最小能测量的重量,其实没有达到阿克级别。
前几年利用碳纳米管技术,科学家才终于设计出了一种能测量病·毒的秤。
当病·毒放在碳纳米管上,电流经过碳纳米管可以通过计算摆动的频率来获得它的韧性和硬度数值。
这个数值就可以计算出碳纳米管上病·毒的重量。
虽然人类已经可以精确测量病·毒这么重的微观物体,想要找到陆行舟制作石墨烯的相关参数依旧很难很难。
也需要很多年时间,才可能成功。
毕竟这可是22世纪的技术,就算陆行舟现阶段,也是通过虚拟空间才实现的操作。
当然他肯定以后也要设计现实里的测量办法,这才可能将技术推广。
否则,他就解释不清楚,自己怎么测试到的这个重量。
别人要生产石墨烯,难道每次都找他提供干冰和量好镁的重量。
好在前期不用关心这些,谁想要石墨烯薄片,找他购买就好了。
就算用在j工上,这点也是无法改变的。